中国电信类博物馆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4-01-23 01:41周默轩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

周默轩

电信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深刻改变着各个传统产业的面貌,还在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进程。“十三五”以来,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迄今为止,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占全球比例超过80%[1]。这些突破表明,我国电信行业已经从通信空白走向世界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

伴随着中国电信事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的电信主题博物馆作为展示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历史的窗口,收藏、保管、展览、研究电信文物的专门机构,传播电信科技、科普知识的文化场所,也在一步步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以其中规模最大的中国电信博物馆为代表,电信类博物馆的场馆建设在收藏、展示、研究等各方面日益完善,并凸显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在展览中依托云技术、5G、AI、AR等数字化智能技术,突破静态展示方式,在已有展陈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着力打造“智慧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推出的“百年电信 红色传承——中国电信业发展史陈列”入围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展览[3-4]。

与此同时,我国的电信类博物馆作为科学工业博物馆中的一个类别,整体来看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许多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城市地标和旅游热点,其中不乏汽车、航空、电影等题材的科学工业博物馆,却少见电信类博物馆的身影(1)科学类博物馆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和科学工业博物馆,电信类博物馆属于其中的科学工业博物馆。。电信业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对经济社会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之一,而电信类博物馆的发展和影响力似乎与之并不相称。本文分析了我国电信类博物馆的分类、存在问题和原因,并尝试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2)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以及各博物馆官网,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

一、 基本分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电信类博物馆31家,其中中国电信博物馆级别最高,也是其中唯一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一)按隶属单位分类

我国电信类博物馆绝大部分为企业博物馆,另有5家属于政府机关,3家属于高校(见图1)。

(二)按展示内容分类

电信类博物馆依据展示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见表1)。一种是偏重实践操作的现代型,往往是围绕最新的通信产品和技术而建设的互动体验中心;另一种是更为常见的偏重电信发展历史的传统型,还可分为邮电和电信两类。

图1 中国电信类博物馆按隶属单位统计图

表1 电信类博物馆按展示内容分类表

(三)按展陈逻辑分类

电信类博物馆按照不同的展陈逻辑可分为四种。一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的展览,即以时间发展为逻辑主线,专注于大事记的梳理,展陈形式趋同。二是以技术群为线索的展览,即以不同的技术类型为逻辑主线,多是将相关设备集中展示,高校博物馆多采用这一形式。三是以原状厂房为线索的展览,即以电台原有厂房为逻辑主线,坐落于电台原址之上,会受地域和遗址本身条件的限制。四是以产品介绍为线索的展览,即以本企业主要产品作为逻辑主线,以服务政企类客户为主。

(四)按馆舍建筑分类

我国电信类博物馆的馆舍建筑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近现代建筑,部分电信类博物馆直接利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邮电局、电话局、电报局等具有通信功能的建筑旧址。二是近现代电台旧址,馆舍多位于原有收讯台、微波站、国际电台等工业遗址中。三是当代建筑,这在电信类博物馆中占绝大部分,馆舍通常位于企业办公大楼的低层。

二、 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研究、查阅资料以及访问线上博物馆等方法,对31家电信类博物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发现此类博物馆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参观途径不顺畅

首先,电信类博物馆的信息并不公开。以程京生的研究为代表,梳理介绍电信类博物馆的文献可以查询到多篇[5-6]。但文中介绍的部分博物馆因为改建、搬迁、调整等原因已不复存在,或成为内部展馆不再对公众开放,从而难以查询(3)其中四川电信历史展馆、江苏省电信发展史陈列馆、哈尔滨电信通信博物馆等除了在文献中出现外,已经很难查到其他相关信息,因此并未列入本篇探讨的31家电信类博物馆中。。还有一些博物馆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建,但除了开馆的新闻报道外鲜见更多资讯(4)例如新疆电信历史陈列馆、西藏红色电信史陈列馆、南通电信陈列馆等。虽然普通观众难以预约参观,但是由于其为建设伊始,有发展空间且确为存在,因此收录进了本文的31处博物馆名单之中。。甚至笔者在对某电信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知道本企业有博物馆的员工仅占17%,甚至一些工作15年的老员工都不清楚博物馆的存在。

其次,预约进入博物馆的途径并不顺畅。31家博物馆中仅有3家不需要预约,能够找到公开对外预约方式的仅有12家,不足一半。余下的博物馆大部分并不对外开放,需要通过联系内部工作人员才可进入。因此社会公众预约参观会遇到许多困难,而预约制度本身对无计划性却有兴趣的观众也会形成阻碍。

最后,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也有诸多限制。几家较为知名的电信类博物馆仅在周末对公众开放,周二到周五只对团体开放。坐落于企业办公大楼内的电信类博物馆会配合企业工作时间,在法定节假日闭馆,或是在午休和没有团体观众时即关闭。而坐落于高校中的博物馆也会在寒暑假期间闭馆。

由此可见,普通公众甚至是本单位人员在参观电信类博物馆时,都面临着查找信息、预约路径和开放时间的层层阻碍。

(二)观众构成较单一

电信类博物馆主要是将本单位、本行业和相关单位及行业的人员作为服务对象,且这些观众的行程往往还是被动安排的,并不具有主动性。

电信类博物馆的观众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企业宣传,主要针对政企客户。邀请客户参观下属博物馆加深了解已经成为企业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其目的是展现企业文化、品牌形象、行业发展和进行产品说明。二是党建培训,主要是在主题党日或重要纪念日组织员工参观及新员工培训活动,其目的是宣传弘扬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员工向心力等。三是科普教育,主要是针对附近中小学生和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电信科普活动。

由于电信类博物馆的观众数据并不公开,或是仅对预约者的单位进行简单记录而非统计具体人数,因此笔者难以获得充分的数据,仅对两家综合类电信博物馆分别进行了数据调查,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这两家博物馆的数据呈现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构特征,即企业宣传、党建培训和科普教育类的观众占比分别约为60%、30%和10%。由此推断,电信类博物馆观众主要来自企业宣传活动。

(三)博物馆展陈薄弱

从场馆建设和展览教育活动方面来看,电信类博物馆与其他发展迅速的博物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据笔者采访调查发现,是否建设企业隶属的电信类博物馆是以分公司的自身需求为主要考虑因素,集团公司或其他政府机构并未参与,因此缺乏宏观的把控和统一的规划。

从场馆的建设状况来看,一方面电信类博物馆建设集中,华东和西南地区为我国电信类博物馆最为集中的两大地区;另一方面仍有一半省市并未建立电信类博物馆。电信类博物馆的展厅面积普遍不大,绝大部分小于2000m2(见图2)。电信类博物馆与同属科学工业博物馆的中国航空博物馆(37600m2)、中国电影博物馆(12554m2)、青岛啤酒博物馆(6000m2)、中国印刷博物馆(5000m2)等相比,在展厅面积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2 中国电信类博物馆按展厅面积统计图(单位:m2)[7]

从展览教育活动方面看,一方面电信类博物馆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前文已将博物馆按展示逻辑进行了分类,其中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的第一类、以原状厂房为线索的第三类和以产品介绍为线索的第四类都以企业博物馆为主,往往着重对自身历史和产品的介绍。而以技术群为线索的第二类主要以高校博物馆为主,往往着重对自身教研成果的介绍。

另一方面,部分电信类博物馆的展陈存在逻辑不清晰的情况。有的展览存在整体框架上的构思混乱,究竟以行业发展为线,还是以技术发展为线,在整个展览中不能一以贯之,导致展览线索不清晰,观众在信息接收时产生混乱。有的展览存在展览内容划分不清的问题,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更像是不便分类的内容汇总。希望呈现的内容很多,却导致了信息杂糅,没有形成统一的逻辑主线。

(四)藏品状况不乐观

一方面,我国各个电信类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差距大,珍贵藏品数量稀少。我国电信类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从30余件/套至1.4万余件/套不等,但仅有中国电信博物馆和云南电信博物馆拥有国家评定的珍贵文物。另一方面,藏品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重要的设备类文物在淘汰时常按报废处理,大多被拆卸、损毁、变现。博物馆并未与隶属单位建立起合理健全的文物保护和保存机制,档案资料甚至出现发霉破损等情况,保存状况堪忧。

电信类博物馆往往会在建馆时注重藏品的收集工作,征集一大批展品以支持博物馆建设。但笔者也注意到,博物馆在建馆之后会出现常年固守一批文物的现象,对藏品后续的征集工作并不积极,对相关的保存和研究工作都没有明显推进。由此可见电信类博物馆仅着眼于当下的建馆展陈需求,忽视深挖藏品背后的文化精神,没有重视藏品的可持续发展。

(五)社教和研究较少

就社教活动而言,电信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较少。一是活动场次较少,仅集中在新年、六一儿童节及寒暑假等节假日举办。二是活动类型不丰富,以展览讲解为主,辅之以小制作和科普讲座。三是服务人群较少,以某现代型电信类博物馆2022年暑假期间举办的科普公益活动为例,其活动时间为8月至9月的每周末,共有约200人参加。但中国科技馆仅一场“科技馆里的思政课”便有4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就研究角度而言,电信类博物馆中很少设专人从事文史研究,多兼任行政管理等工作。在知网中搜索“电信博物馆”仅有40条结果,其中还多是建馆、开展或捐赠的相关资讯,鲜见以电信类博物馆为研究单位发表的专业文章。仅有4位研究者发表过紧密围绕电信类博物馆的相关科研成果,且数量稀少不足10篇。

电信类博物馆社教活动种类和受众少,相关研究缺失,这些都导致很难挖掘出电信博物馆的深层价值,难以激发公众的热情。

三、 问题原因

(一)客观原因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信类博物馆目前存在以上问题有着难以避免的客观原因。

首先,我国电信类博物馆往往缺乏充足的经费。例如四川国际电台通信博物馆位于地下,为保护文物免受地下潮湿空气的侵蚀,每年的运维成本高达数十万元。隶属单位需要自负盈亏,因此会迫使博物馆通过限制公众接触,减少宣传、研究、教育等工作以控制开支。

其次,员工并未与博物馆工作形成长期密切的联系。在目前的电信类博物馆管理模式下,其工作人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类。专职工作人员虽然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博物馆工作中,但他们多为外部聘请,人员流动性大,对博物馆工作的主动性相对较弱。兼职工作人员多由本博物馆所属企业的员工或所属高校的老师担任,主要负责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但博物馆工作与他们的职务晋升和薪资并不直接相关,因此会导致专职人员对博物馆工作缺乏专注度,与博物馆整体的运作体系相脱离。

最后,电信类博物馆聚焦于电信主题。一方面,与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相比,电信类博物馆主题较为单一且更深入,受众较少。科技馆涉及化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域,自然博物馆涉及动物、植物、地质等多个方面,观众很容易在其中找到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主题。而电信类博物馆的科普性和互动性也较弱,不易吸引观众。另一方面,与其他科学工业博物馆相比,一是对参观者的知识水平有一定要求。由于与电信主题相关的知识,如通讯信号及相关原理等内容较为抽象,参观者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储备才能够理解。二是离参观者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除终端设备(如手机)外,发射基站等更多电信相关设施于普通观众而言极少接触,缺乏亲切感。三是电信的附加意义略显不足。在电影、汽车、航天等为主题的科学工业博物馆中,往往除了主题本身,还蕴含着美学、收藏、娱乐价值,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其他意义。但电信本身的工具性质更强,相关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这都造成了电信类博物馆这一主题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较弱。

(二)根本原因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对于电信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实不乏有较具针对性的探讨和建议,彭淑琦[8-9]、程京生[10-11]和赵程斌[12]都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如今距离最早的讨论已经过去了近20年,许多问题依旧存在,或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共同指向了我国电信类博物馆存在办馆目的不清晰的情况。无论政府、隶属单位或是博物馆本身,都未对博物馆的办馆目的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目前亟需的是对电信类博物馆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分类,依据具体情况明确办馆目的和目标。可以参照《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13]中的标准进行简化和赋分评级,对博物馆形成更加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要以服务自身为主或是服务社会为主。同时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循序渐进谋求发展。

1. 满足自身需要

电信类博物馆第一层级的办馆目的是满足自身需要。在上文的问题分析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电信博物馆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结果是以此目的为指导,但是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满足自身需求的办馆目的总是被放在较低的地位,需要在观念上认可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从观众构成、展陈情况、藏品状况和研究水平等方面不难看出,电信类博物馆在实践中仍是以服务自身为主。但在社会对博物馆的期望和学术研究中,往往避而不谈隶属单位对博物馆的需求。事实上,电信类博物馆将满足自身需求作为办馆目的是正当且合理的。一方面,电信类博物馆的资金基本上来自隶属单位,这也反映了博物馆需要为隶属单位服务的特性。另一方面,电信类博物馆需要更加正视自身的利益与需求,在此基础上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这样才能避免用服务社会掩盖服务自身,让办馆目的更加清晰明确。

其次,电信类博物馆在实践中并未服务好隶属单位,需要进一步挖掘目前条件下可以推进的工作。本企业员工都不知有隶属博物馆的存在便直观说明了博物馆并未发挥好服务于隶属单位的目标。这样的问题需要依据现有的经费、人员、资源条件进行规划。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对位于办公大楼内的博物馆而言,它们可以成为本企业员工放松休闲的场所,员工往往有较强的保护观念和意识。因此在可以控制维护成本的前提下,应适当延长对内部人员的开放时间。通过类似举措提高博物馆在本单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此达到宣传的目的,促进本单位员工更加主动地参观博物馆。

最后,存在博物馆的办馆目的盲目向服务社会转向的情况,需要深入思考两种办馆目的之间的联系。很多电信类博物馆在尚未服务好本单位的情况下,便开始转向为社会服务,两个目的使博物馆无法兼顾。如一些博物馆开展了对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但使用的仍是针对企业宣传或党建培训类观众的讲解词,导致青少年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过快的发展与观众需求无法匹配,甚至会出现博物馆口碑变差等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博物馆在运行中时刻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工作策略,例如可以在讲解时逐渐形成详尽的专业版和简化的科普版解说词,这既有利于当前办馆目标的达成,也为今后为社会服务做好了准备。

2. 提供社会服务

电信类博物馆第二层级的办馆目的是提供社会服务,目前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电信类博物馆提出这样的目的要求。

一方面,提供社会服务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对于发展相对较慢的电信类博物馆而言,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但最终仍需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对于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电信类博物馆而言,既要从隶属企业、所属高校的成果折射出中国电信和世界电信的发展历程与规律,又要跳出隶属单位的视野,通过电信行业的发展反映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变革。因此电信类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深挖企业和高校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需要有更高站位和更强的公众服务意识,并将这些理念有效落实到展陈中。

另一方面,需要摒弃将两种目的相对立起来的思想。不能否认的是,有时在满足隶属单位自身需求时,会影响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实现。两方因不同利益所带来的矛盾总会存在,但更需要的是改变思想,思考如何平衡两种目的,需要寻找两种办馆目的的结合点,用新的思路去挖掘博物馆潜力。

综上所述,电信类博物馆需要有更为清晰的定位。对发展相对缓慢的博物馆,办馆目的定为服务隶属单位,要更加包容而非强求短时间跨越发展。而对发展相对较快的博物馆,办馆目的定为服务社会公众,要更加务实地针对自身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保障,并加以落实。在明确办馆目的后,才能在此引导下有针对性地给出对问题的具体改进方案(见表2)。只有准确认识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办馆目的,依据目的做好自身建设,才可以吸引更多观众,优化观众结构,提高效益,获得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表2 不同办馆目的的电信博物馆建议改进措施

四、 对策与建议

在准确认识博物馆的发展程度并据此明确办馆目的后,则需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对电信类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深挖中国故事

我国电信业“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14],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电信业工作者用一辈子的时间干完了几辈人的事,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拼搏奋斗完成了这一跨越式发展。这样的故事需要通过更多的物证来体现,目前中国电信集团已经出台正式文件,以进一步推动相关的文物征集工作。

除征集外,还要深入发掘已有藏品中的代表性故事。挖掘中国电信人努力实现“科技梦”和“中国梦”的故事,并形成更加立体的介绍,折射出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四川国际电台建于1966年的三线建设时期,选址在眉山市西部的郊区,条件艰苦,从零开始。建设初期,许多大学生放弃了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来到了乡村开展建设,举家迁移,扎根于此。他们不仅要完成电台的本职工作,还要打破技术封锁进行科学研究,甚至要参与到搬运重型机器设备和厂房建设中。博物馆的发信机检修室中还保留着一张不起眼的木桌,这是设备维修和检测的工作台,是电台工作人员为节省成本自己打制的。这样的物证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印记,通过当时的照片或增加展品说明即可展示当时的艰辛条件。

另外,许多电信行业工作者不但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电信事业,还以自己的热情影响了下一代,引导后辈继续投身电信事业。如能征集到相关史料与物证,则可以反映电信人坚韧不拔赓续传承的敬业精神。

(二)增强全球意识

早在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便提出了“博物馆的全球意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各地科技类博物馆“用全球性眼光看待本地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将本地区现实置于全球性问题的范畴之内,反映本地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并以本地的文化、历史或案例为背景展示科学技术的全球特征”[15]。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变局,培养与不同国家和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更多国际合作和交流,以拓展博物馆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例如,我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曾在三线建设时期突破重重困难向国家捐献了一台进口的马可尼激励器,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雪中送炭。这一历史事件可以反映,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企业家和通信工作者为我国国防事业、电信技术发展以及中西部工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电信博物馆中通过展示相关实物,辅以代表性照片和对历史事件的简要文字说明,便可讲述以上故事。我国电信类博物馆需要以全球视野深挖这样的故事,展示我国电信本土化进程的不易,激发观众的共鸣。

(三)立足科技发展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要“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朱幼文曾将作为物证的科技藏品信息分为三层,其中第一层主要是知识层面的解读,第二、三层中包含“科学考察、科学实验、技术发明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与体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或称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16],这些均属于“科学文化”的范畴。电信类博物馆对科技藏品信息的解读也需要依此分为知识和文化两方面。

一是需要体现科学知识,立足于科技史,加强科技史与展品之间的联系。在展现科技原理时,可借由拆卸、互动、数字化或调整设备之间摆放顺序等方式以呈现技术发展创新。例如可以采取将人工、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式交换机等相同功能的设备,按发展先后顺序摆放在一起进行集中展示和说明。讲述交换机的功能,并配以图表等资料说明其日益增长的交换能力。由此直观地解读设备的技术创新之处,讲解科学知识。

二是需要体现科学文化,立足于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在发展电报初期,住在电报线路附近的人们会因为大风吹过电线的呼啸声而感到十分恐惧。这说明新技术在出现伊始往往会面临着社会的不理解甚至是恐慌,人们害怕这样的新事物会引起生活难以控制的巨变。上海电信博物馆的展览用连环画形式讲述了1865年英国商人雷诺尝试架设电报线路,却被不了解电报的民众阻挠而失败的故事,反映普通民众对新技术的恐慌。博物馆对类似历史事件的深入阐释可以让人们更多思索科技发展与社会变化间的关系。

(四)调动人才活力

电信类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处于多学科交叉之处的优势,调动已有资源,增强博物馆活力。这些场馆隶属的企业和高校本身都有着极强的研究基础和能力,这对博物馆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资源优势。电信类博物馆需要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展示的科技原理普遍较为基础,展示的设备年代普遍较早。这对于接触前沿科技的企业和高校研究人员而言专业难度较小,更容易做好深度的展示和科研工作。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利用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研究,形成更为深入浅出的展陈设计(见图3)。这不仅有利于展览的科学性,也增进了学生们对博物馆的感情和热情。中国电信则成立了文史中心,从事文博历史的相关研究工作。且于近年招聘了一批著名高校的硕士补充进人才队伍从事研究和文创设计等工作。隶属单位也应进一步提高优秀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将博物馆工作与人才晋升紧密联系,并积极组织博物馆间的交流活动,提高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意愿。

(五)发展社教活动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内涵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17]。英美等发达国家对博物馆的科学观念塑造功能呈现出了与之类似的认识与期待[18-19]。

因此电信类博物馆的社教活动还需要从种类和思想深度上进一步提升。在活动种类上,依据科技馆教育活动模式的分类[20],科学表演类、游戏类和竞赛类还并未涉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也需要进一步拓展。

图3 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的学生策展区域展品

例如美国物理学家亨利曾发明了26根导线连接两处26个字母的发报方式,之后莫尔斯将其改进为只使用点和横两种符号的电报系统。目前许多电信类博物馆已经开发出模拟的莫尔斯电报机,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亨利电报机,便可由二者的对比中探索更多类型的教育活动模式。例如趣味科学实验表演,亨利和莫尔斯的角色扮演游戏,不同模型的发报速度比赛等。以上活动可让观众从设备结构、发报速度和难易程度等方面思考各类设备的不同之处,感悟科技成就并非一蹴而就,探索莫尔斯电报系统最终取代亨利电报系统的原因,思考推动技术进步的因素等问题。

由此,便可增加观众的科技实践、直接经验和兴趣爱好,使其进行探究式学习。社教活动质量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观众,提高以参加教育活动为目的到馆的观众比例,有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博物馆生命力。

五、 结语

我国电信类博物馆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电信类博物馆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标准,以清晰明确的办馆目标指导各项基础工作,增强自身能力,寻找正确发展方向。通过深挖中国故事、增强全球意识、立足科技发展、调动人才活力、发展社教活动等具体途径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电信类博物馆将会成为展示电信技术、推广科技文化和加强教育宣传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科技和历史爱好者以及电信从业者前来参观,推动电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致谢:感谢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办公室秘书任松、四川电信展厅运营中心讲解员钟海琳、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张芷彤为本文提供的重要研究思路和帮助。笔者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去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