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
——以“实用综合英语”课程为案例

2024-02-04 13:58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陈 亮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课程思政”作为一个崭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三全育人”的重要思想方针,它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构建基础,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个学科同向同行,逐渐形成互补效应。在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学科的同时,一定要将“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教师要以所教专业课程为平台,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去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将宏观教育理念分化成微观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制定了大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质框架和目标,为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指明了方向。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怎么样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如何恰如其分的发挥三全育人的效果是所有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与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我国英语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仅对国外文化如数家珍,也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送到国外[1]。由于早期的应试教育要求,教师在课上对于单词记忆,语法掌握强调过多,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投入不多。在教授英文的同时,不能很好的将中国文化融入到英文课堂中去,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缺失,缺乏民族意识,从而导致在文化交流时,没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甚至产生文化自卑,被外国意识形态所掌控[2]。

2018年和2020年,教育部分别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在这两个文件中都着重指出外语类人才培养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呼应,外语类人才要有家国情怀、全球大局观、文化自信,同时还要兼顾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考能力、独立完成学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全球高速发展的时候,外国语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更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和时代发展要求。英语学习不仅是知识文化的学习,更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能听到中国之声。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提升国际视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同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自从课程思政概念问世以后,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个学科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学者们从不同方向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类学科的必要性。其中不乏英语教师的真知灼见,如:英语课堂的设计框架、教材使用、教师成长路径及教学方法等等,但着眼点大多放在专业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上,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较少。从理论研究上对课程思政研究较多,从实践上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这门课为研究对象,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论述怎么样把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去。

二、“实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

《实用综合英语》是国家“十二五”职业教育教育规划教材之一。该教材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撰写依据,将现代教学理念和传统认知融合在一起,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对基础语言的实践应用。就本书前瞻性而言,以国内外英语教学改革为导向,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时代发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时代要求[3]。就科学性而言,融合中西方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语言学习规律为准绳;恰当使用先进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就实用性而言,以学生专业为导向,教材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课后练习紧扣大纲要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有效应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就够用性而言,以学生未来工作、出国、交流为导向,输入充足的语言量,以确保其够用性[4]。以本课程特色为指引,合理有效的嵌入三全育人理念,在语言知识传输的同时,同时也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5]。

(一)课程内容

最好的教育需要将学生的课后感受及上课需求放在首位,这是三全育人理念所倡导的。《实用综合英语》教材内容的选取紧跟时代潮流,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充分的从学生角度思考选取教材内容。这其中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如人际交往,文体娱乐,社会焦点,同时也涵盖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地理等问题(表1),教材内容夯实,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基本素质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都包含了中西方文化比较,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表1 《实用综合英语教程》上下两册单元主题及内容

(二)课程思政设计结构

在课程内容和理念上,《实用综合英语教程》给三全育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和外语类人才培养标准为准绳,这样可以让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操作更具有导向性。同时将课本内容融入这些要求和目标中去,建立合格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表2),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传输相关英语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夯实学生们的文化水平、独立自主、社会交际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在上述基础之上,可将上下册两本教材内容重新整理,确定一学年两本教材的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因篇幅局限,本文只展示其中一个单元的课程思政融入(表3)。

表2 《实用综合英语教程》思政体系

表3 在课程教学中导入课程思政

就课程内容安排而言,每个单元的课程思政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立德树人”这个核心要义会通过每个单元的授课反复强调,要将这一核心要义深深植入教师心中,走进学生心理。总体而言,在整个一学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独立自主、个人涵养等能力的培养会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独立自主。对于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主能力是重中之重,可以从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出发,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时,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包括遇到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中就包括如何区别于高中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新的学习阶段如何摆脱高中固有学习思维,在新的环境使用新的学习方法。这对很多大一新生都造成了困扰,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这会是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的最好时机。如:

在“Friendship”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将如何维持一段良好的友谊和英语学习方法融在一起讲解。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英语学习方法,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互助,互爱的品质,在学习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教师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引导他们如何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继而如何维持这段友谊。在“Earth”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抛砖引玉,让同学们讨论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同学们意识到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含义。在“Parttime”这一单元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在找工作中脱颖而出,找到一份适合的,自己喜爱的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有的放矢,把自身特点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在“Health”这一单元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缺一不可。总而言之,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整个大一学年,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辨别是非能力,国家认同感,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则贯穿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展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上得到锻炼。

社会交际。在“Our Living Environment”这一单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因素导致了环境污染,作为新时代年轻人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如何提升校园环境撰写计划书,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国家认可:在“Festival”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有哪些特征,在讨论中让同学们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其他单元如现代通讯,日常购物和环境保护等,教师可以让学们在这些方面上网收集资料,形成PPT报告,在班级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在收集资料和陈述报告过程中,增加同学们对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了解,从而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可感。在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批判性的讨论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对待西方的教育制度要有批判性的眼光,同时取长补短,思考如何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国传统教育中去。

(三)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法来进行课程教学,让同学们在对话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要审时度势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教师可布置对话任务,如即兴讨论和即席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对话交流能力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课上所讨论的素材均是时下热点或具有争议的话题,如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同西方和美国的外交博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对话教学从鼓励学生用英语对话交流出发,设计不同形式的对话,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书本的对话,学生和自己的对话——课后反思,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对话形式让学生感知现代对话教学和传统对话教学的区别,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导向,在各类实践中(如收集数据,做报告,辩论)中寻找规律,再以规律指导实践,在此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开拓创新性,辩证批判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用综合英语教程》上册中的第八单元——Festival为分析蓝本,展示如何将课程思政导入到实际教学中去。本单元教学展示陈 亮: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以“实用综合英语”课程为案例71如何抵制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权的抨击,如西方媒体宣称西方文化优势论,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大量阅读中国文化相关书籍,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以节日主题为讲课基础,通过中西方节日对比,以小见大,在通过西方节日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加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慢慢培养自己的辩证思考能力,从内心深处做到文化自信。

(四)结果反馈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在各个学科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课程教育中要以此为导向。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要从跨文化交际,独立自主,辩证思考能力,文化自信等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实用综合英语”这门课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建立动态考核机制,不再以一张期末试卷决定学生最终成绩。例如:在新学期第一次课上,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从自然人,大学生,英语学习三个方面来设定自己的未来道路,并定期将自己的在这段路程上的阶段性变化形成思想汇报,定期上交。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成长道路中记录的思想报告。他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更好的认识西方世界,了解西方文化,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求在未来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I am full of expectation for the following college English courses.I hope I can learn more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English classes.I really like the atmosphere of English class.I want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so that I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our country's culture,and I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I want to study English carefully in the future and try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in English.

一个月以后,学生给出了他的反馈:英语课堂给我提供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平台,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锻炼了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将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The English class provides me with a good platform.In one-month course,I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gradually and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se differences.I hope to study seriously in the following English courses and make my own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China.

同学们的反馈大都比较积极,在一些反馈中,有同学说道:在“实用综合英语教程”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掌握了些许技能,如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考能力,最重要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比较,更加增加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大多数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的知识吸收者,学会了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结语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以“实用综合英语教程”为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每个教学单元和教学细节上寻找思政元素,营造全方位、全员、全程的育人氛围,努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