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摘 要: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宝库中的绚丽花朵,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传播载体,承载着人类历史、民族记忆以及地方风俗与文化艺术。纪录影像生动地再现了传承人对信阳剪纸的活态传承,以及信阳剪纸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魅力,为剪纸艺术以及传承人进入大众视野、拓展其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述,对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影像纪实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信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剪纸;文化传承;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2-0100-04
基金项目:2022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信阳剪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像纪实研究”(2022LS008)。
一、引 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使得传统的非遗技艺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学习。但是,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衰落甚至消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1]如今,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出台多项政策、举行各类活动,并运用纪录影像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播。过去的非遗手工技艺主要由文字和手绘图画来记录,而非遗纪录片是国家文化脉络的延续,与语言文字一起组成了丰富的文化史料。纪录影像融合了前沿影视技术与传播方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创了新的途径,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述,对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影像纪实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信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二、民间剪纸艺术与信阳剪纸概述
(一)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发掘出的五幅团花剪纸,该剪纸造型复杂、变化多样,这表明在南北朝时期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剪纸材料本身不易保存,因此年代更为古老的作品难以被发现。“传统民间剪纸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基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直接需要,按照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自己创作和享用的一种手工美術品,并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2]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一直以一种潜性文化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农耕社会中世代稳定的人居环境、农节岁时的民俗心理和祭祀活动,与剪纸艺术的创作内容、表现形态和审美价值紧密关联。“非遗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当代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再现了自身自主性与价值活力,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稀缺文化资源。”[3]因此,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独特类型,剪纸艺术不仅具有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也具有增强文化自信的功能。
(二)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概述
河南信阳地处南北地理分界带,与安徽、湖北接壤,为三省通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文化。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历史底蕴,培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历史较为悠久、传承较为广泛的有剪纸、皮影、木板刻画、烙花、泥叫吹等。信阳剪纸风格鲜明、题材广泛、影响深远,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广义上来说,信阳剪纸属于中原剪纸流派,但其风格又与中原流派有所区别,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简练、淳朴等特点,亦有南方剪纸的婉约、典雅、线条优美的特色,可谓兼收并蓄、独具一格。
从颜色上来讲,传统民间剪纸主要以红色剪纸为主,根据需要还有黑色剪纸、白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等;同时,具有象征性寓意的作品比比皆是,形成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从技法上来讲,信阳剪纸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比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技巧,“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丰富的色彩与样式使得剪纸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中得以运用,可以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从使用工具来看,信阳剪纸主要使用剪刀、刻刀、蜡盘等。从题材上来看,主要以人物、动物和植物为主,其中人物以伟人、佛像、“十二金钗”和戏剧角色为代表,动物以十二生肖、猫、鱼为代表,植物以四季花草为代表。此外,还有一些生活场景、历史画面等。从用途来看,信阳剪纸主要用于民俗节日、婚庆、小孩满月装饰等。
当下,信阳剪纸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一类是依托传统剪纸技法,在创作上多以“三农题材”为表达对象,表现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图景。商城县的剪纸艺人朱华梅是这类艺术风格的剪纸传承人代表,由她创作的《俺请山歌做媒人》《大别山下放牛娃》《赶集》等剪纸作品均体现出了这一特点。另一类是在继承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吉语、借喻、象征、谐音等方式,将图案打散重组,形成新的剪纸语言”[4],以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反映出信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审美体验。许煦是这类艺术风格的剪纸传承人代表,她创作的《祖国万象》《十二生肖》等剪纸作品均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三、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
2015年,信阳剪纸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有许煦、朱华梅。传承人许煦7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其作品追求剪纸刀工技巧的呈现,剪纸作品精美、灵动。她的剪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刀工细腻、工艺精致,表现出了书法的笔法风貌和整体气韵;人物肖像作品《肖像图》刀法准确、取舍有度,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许煦从艺30多年,是中国新民意剪纸的开拓者,曾3次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项“山花奖”;2017年,她创作的《吉鸡图》剪纸作品被作为领导人团拜会场背景张挂于人民大会堂中。
传承人朱华梅是红军后人,出生于大别山红色摇篮的河南省商城县。家族的红色基因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别山的风土人情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1995年,她的剪纸作品《大别山古塔》获得了中国首届工艺品大奖赛金奖,全国妇联授予她“中华巧女”荣誉称号。她的作品饱含对大别山的浓厚情感,表现出淳朴的乡土气息,包含了山水风物、民生民意、民俗风情等题材,构图巧妙、画面丰盈。近年来,她创作的巨幅作品《千里跃进大别山》构图饱满、内容丰富、气势宏伟,借鉴了中国长卷式人物画构图,将解放大别山过程中的重要战斗地点以及会议遗址融入了作品中。
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在提升剪纸技艺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剪纸艺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许煦是信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利用周末在自己的工作室免费为剪纸爱好者开设剪纸课并传授相关剪纸技法,给剪纸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平台;工作室也会到小学课堂开展活动,将剪纸艺术带入小学美育教育中,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剪纸艺术;定期到老年大学举办剪纸培训课,让退休后的老人也能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还会开展送文化到基层、进社区活动,扩大了剪纸艺术的受众群体。在传承剪纸艺术的过程中,许煦还招收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员,并将他们作为新的传承人来培养,信阳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尹小红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她还是信阳市人大代表,每年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她都会提出议案,为信阳剪纸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商城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民风淳朴、红色基因浓郁,保留了很多非遗技艺。传承人朱华梅是商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她在传承非遗剪纸技艺的道路上也积极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组建了一支民间文艺宣传队,定期走进校园、走进基层,为学生和当地群众传播传统文化。
四、信阳剪纸的影像纪实
在对信阳剪纸做宣传推广的同时,笔者拍摄了相关素材,制作了一部名为《飞剪流花》的非遗纪录片。该纪录片介绍了信阳剪纸的地域特点、发展脉络、艺术特点、代表人物等,通过背景分析法、文化比较法,整体上传达了影片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重视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展现传承与发展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具体方法上,该纪录片通过解说词或非遗传承人讲述以及她们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使观众获得了一种更为真实的观赏体验;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人物形象和音像素材,成为一部表现客观事物以及拍摄者对这一事物认知的纪实性纪录片[5]。纪实性是纪录片重要的美学特质,该纪录片有效地展现了信阳的地域文化,聚焦于剪纸手工制作技艺,挖掘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镜头语言表现方面,该纪录片多运用“长镜头”来表现传承人参与传承以及艺术创作与时空的关系,同时运用近景、特写镜头刻画剪纸创作中的细节特点,通过拍摄传承人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来表现其内心活动,采用主机位加同期声的叙事方式,传达传承人的观点与立场。
“人”作为贯穿整部纪录片的线索,引导与带动着纪录片的叙事。不少非遗纪录片主要表现了非遗项目本身的存在形态,但缺乏对“人”的关注。纪录片《飞剪流花》主要讲述了信阳的3位民间剪纸传承人,以及她们在传播剪纸技艺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3位主人公特点各异,她们的个人经历、创作道路、作品风格都各不相同。如何将3位主人公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使她们在作品中形成一个整体,是笔者在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如果将她们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就容易使整部影片的叙事过于分散,难以表现出信阳剪纸艺术的整体发展风貌;另一方面,如果将她们拼凑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呈现,又容易导致影片缺乏叙事的连贯性,从而影响影片的真实性。权衡再三之后,笔者决定按照线性发展的顺序进行呈现,通过同时在场的集体活动将许煦和尹小红两位传承人联系在一起,另一位传承人朱华梅则单独运用平行叙事的方法引出。这种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如同散文作品一般,着重强调了影片主题内涵的一致性和纪实性,并将真实事件叙述出来。整体“形散而神不散”,以匀称、平衡的画面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个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现。
非遗纪录片的创作实践犹如对文化的一次寻根之旅。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非遗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书面以及家族内部相传,而是要融入大众的生活中,运用形象化的表述形式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有声有色地记录、展现和推广,并在保证传承人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将非遗艺术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五、信阳剪纸传承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一)信阳剪纸传承的困境
1.缺乏农业生活的创作土壤
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农耕社会农民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阳剪纸产生的原始温床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转变的背景下,信阳剪纸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地与农业生活渐行渐远,从而缺少了生活元素,导致剪纸艺术的生活性和纹饰中的寓意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因此,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的根本性转变改变了剪纸艺术的创作环境,信阳剪纸的文化意義以及象征内涵可能会逐渐衰退。
2.剪纸技艺传承乏力
目前,信阳剪纸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与个人传播为主,即由老一辈剪纸传承人手把手地教导年轻一代,这是一种受限于过去条件的传播和传承方式,也是信阳剪纸主要的传承方式。但是,当下的年轻一代学习者对信阳剪纸技艺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而老一代的剪纸创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教给年轻一代学习者的内容也在不断减少,甚至还有一些传承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导致信阳剪纸在传承方面的处境较为艰难。此外,现代城市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且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有趣的艺术,导致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逐渐失去了兴趣,不愿花费时间去学习与传承信阳剪纸。
3.面临外来文化和其他艺术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国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外国文化产品,部分中国年轻人偏好于具有西方艺术审美风格的文化产品,使得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部分信阳剪纸创作者开始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但是,创新需要与传统相结合,否则将会成为无源之水,逐渐失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此外,舞蹈、音乐、视频创作等也影响着剪纸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剪纸传播方式相对匮乏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融媒体时代到来,信息时代的人们开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观看视频和查看图像,并且已经习惯了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简洁和快速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一方面,剪纸艺术依靠的是纸张,人们想要更好地进行分享和传播剪纸艺术,就必须将它做成图片或视频,因而容易使它的装饰和实用功能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剪纸传承人缺乏利用短视频和其他社交平台传播作品的能力,很难制作出具有优美意境和独特风格的视频及图片,因此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二)信陽剪纸的传承策略
1.根植于传统,挖掘信阳剪纸的文化价值
信阳剪纸的图案和样式的选择源于几千年来人们的艺术实践和奋斗,其内在含义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既要保留传统纹饰图案中适合现代社会的内容,也要根植于传统民俗艺术文化,将其他富有浓郁民族色彩与现代性转化的内容融入新的剪纸作品中。在尊重信阳剪纸表现形式和技法的前提下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保证了信阳剪纸艺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比如,可以运用现代的纸张丰富剪纸的传统色彩,将信阳剪纸中的纹饰、花样融入茶叶盒、酒盒或其他文创产品的设计包装上,但是在内容表现上应当将传统文化和民俗元素作为主要构成元素。
2.顺应时代,创新信阳剪纸的表达形式
要提升信阳剪纸的社会关注度,就必须在了解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艺术表现形式,为剪纸艺术增添新的内容和元素。具体来说,信阳剪纸的创作应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相结合、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并寻求其中的平衡点,从而使信阳剪纸既具有传统民俗的丰富意蕴,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进而扩大其传播范围。比如,将传统样式花、鸟、鱼、虫等图案与现代写实设计相结合,突破传统图案布局与线条构图的单一性,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
3.融合市场发展,实现信阳剪纸的产业化
随着现代文化传播的日益快速便捷以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部分地区的剪纸艺术已经开始向产业化方向转变,这也是剪纸艺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种及时反应。比如,河北省蔚县的剪纸已经形成了一种分工明确、产销结合的产业化道路。信阳剪纸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剪纸的题材与内涵,创新其表现方式,从而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为了让信阳剪纸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相关艺术家、从业者也应把握市场规律,善于利用当下流行的传播和销售渠道,将剪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创作出既富有传统文化意蕴又具备当代商业价值的新的艺术作品,从而不断提升信阳剪纸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
六、结 语
信阳剪纸在工艺、制作、纹样、寓意等方面均保留着原始艺术的魅力,其独特的艺术性不仅承载了信阳古老的文化记忆,也诠释了传统文化在活态传承中持续发展和革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传承人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及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效结合。纪录片影像创作为信阳剪纸提供了一个进入大众视野的平台,推动非遗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让信阳剪纸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播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12371.cn/2016/07/01/ARTI1467383240864582.shtml,2016-07-01.
[2] 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107.
[3] 徐珍,王宝升.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之维———以非遗剪纸艺术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21(1):153-158.
[4] 许煦.“新民意”剪纸创作语言的生成和呈现[J].艺术市场,2021(9):92-95.
[5] 周振华.纪录影像的再建构:表征、意义与认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