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单位: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提升税务管控支撑能力,是能源电力高科技产业集团普遍面临的迫切问题。近年来,通过构建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数据分析、风险监控和优惠享受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南瑞集团打造形成覆盖全层级、全业务、全税种的新型税务管控体系,有力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创新点:
1.税务管控机制体系化变革。通过税务管理组织架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化变革,强化集团统一规则管控和智能审核,实现了“管理变革”与“平台建设”的深度融合。
2.“业财税票”信息全链路贯穿。以税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目标,在业务流程和系统平台两个层面进行数据全链路贯通,实现公司所有涉税场景在“业财税票”四个环节的高效协同。
3.税务管理行为数据化驱动。南瑞集团聚焦于各类税务决策场景数据应用,帮助管理层识别重点管理内容,挖掘管理方向,提升税务价值。
4.涉票业务处理闭环式稽核。引入严谨的事中稽核机制,将稽核要点嵌入各个税务处理环节中,主动监控疑点问题并提示业务人员,真正做到“合规”前提下的自动化。
5.新兴数字技术应用。引入OCR识别、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集团税务管理向“移动税务、实时税务、共享税务、智慧税务”升级转型。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主任 胡顺靖
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单位,南瑞集团现已发展成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领军企业,资产规模超9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员工1.4万余人,业务涵盖电力系统自动化及保护、电力信息通信、电力电子、发电及水利自动化、轨道交通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电南瑞是我国电力自动化和信息通信领域龙头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进金税四期“以数治税”新模式建设,发票电子化改革、办税缴费方式优化、“信用+风险”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重点领域风险监管等进程明显加快。同时,国务院国资委也对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做出安排部署,就集团化税务管理、财税政策研究、重大经营决策支持、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税务数据分析、税务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在此背景下,南瑞集团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财务发展规划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应用前沿信息技术,打通“业财税票”信息链路,推进发票管理、纳税申报、数据分析、风险监控和优惠享受的标准化、精益化、数智化,构建形成了覆盖全层级、全业务、全税种的新型税务管控体系,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财税支撑。
南瑞集团数智化税务管控体系建设坚持“规范先行、后贯穿、数据引领、场景应用”的总体思路,以平台固化管理,创新构建实施五大应用模块,在实现端到端业财税协同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集团纳税管理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
基于影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集团建立全税种发票池,对接ERP、员工报销、商旅等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发票开具、登记、查验、入账、认证等业务场景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缩短开票与付款流程时间,提升涉票业务管理效率。集团获批江苏首批数电发票和“乐企服务”试点单位,系统上线来自动开具和校验发票260万张,涉票业务综合效率提升4倍以上。
集团通过规范前端税基,打通“业财税票”数据链,围绕“税基获取、税金核算、税费计提、纳税申报、税费扣缴、资料归档”等六个环节,将纳税申报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申报质量。系统上线后可年节约财税人员工作量2000人/天以上。
集团基于数据中台,依托大数据、可视化和商业智能技术,建立了集团税务管理驾驶舱、统计分析报表,实现税务管理报告自动输出,极大地方便了集团和各级分、子公司及时了解税务态势,支撑经营决策。同时,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留抵退税、加速折旧等纳税筹划场景,实时展示管理方向及重点。
作为科研产业单位,研发投入普遍较高,南瑞集团也不例外。通过与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等系统的全面对接,以流程线上运转、规则线上生效、资料线上归档的方式,集团实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范化高效管理,实现了“应享尽享”目标。
集团坚持风险“定义、识别、分析、应对、评价”闭环管控要求,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清单、梳理风险识别规则、设置风险应对预案、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实现风险精准闭环应对。系统上线后,累计扫描应对纳税风险点1200 余个。集团及下属57 家企业税收风险实现可控在控,A 级纳税人户数占比跃升至55%。
下一步,南瑞集团将紧扣新质生产力要求,进一步完善数智化税务管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一是根据国家数电发票改革进程,发挥乐企直连优势,全面优化涉税业务流程并降低上下游交易成本;二是遵循OCED(经合组织)税务征管数字化变革趋势,在数智税务全球化方向进行扩展;三是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税务智能应用方面进行实践尝试,让数智税务“更聪明”;四是发挥数据聚合价值,创新拓展税务支撑经营管理应用场景,持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