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生长

2024-03-01 06:34金立成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美术

金立成

摘   要:美术设计思维是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项目化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生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美术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抓住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成果公开和全过程评价这六个要素,推进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生长与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小学美术   美术设计思维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提升综合能力。项目化学习以学科的关键概念和能力为载体,构建学科核心知识网络,设计驱动性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高阶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和迁移,解决问题。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提出各种问题,提炼出驱动性问题;其次,运用高阶认知策略,进行有意义的美术学习实践;再次,以学习报告、设计图纸、立体作品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最后,通过全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一、项目化学习,能促进学生对美术设计的认知

设计思维是一种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来定义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动态过程,它关注来自真实情境的问题,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设计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育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基于生活和社会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任务,运用设计和工艺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学习、思考、设计和制作,形成系统、创新的设计方案。

项目化学习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不仅能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还能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专家的思维”,引发学习的迁移。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像学者一样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像设计师一样进行设计、制作、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像项目团队一样共同努力、探索、进步和成长。在美术“設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教师要运用问题解决、决策、创见、系统分析、实验和调研等高阶认知策略,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索和实践,拓宽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

二、项目化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

(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项目化学习是以视觉信息传达、生活与设计、工艺传承和环境营造为问题导向的学习。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本质性、历史性和复杂性,学生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来分析驱动性问题,形成若干个具体问题,将本质问题或概念性问题转换成事实性问题,进而构建问题之间的关联,形成递进式或并列式的问题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构建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即学习、思考、讨论、小结、反思和迁移,从而系统化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美术“设计·应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设计师的角色,要像一个真正的设计师一样,针对真实的问题进行学习、构思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收集、练习并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造型、材质、颜色、款式和需求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设计出不同的图纸,并制作样品或模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掌握专业的美术设计与制作知识、技能,提升美术设计专业能力。

(三)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项目化学习重视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学生的协作能力会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共识问题,开展学习、分析、交流和体验,通过分工合作、组内互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项目化学习,能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生长

(一)核心知识是培育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基础

核心知识是围绕某个核心概念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和知识点三个层级。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图案设计”“工艺制作”“美化生活”等,培育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要让学生掌握设计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以概念为工具,进行跨情境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对概念的理解。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层面上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建构完整的美术设计和应用的知识体系,奠定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生长的基础。

(二)驱动性问题是激发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动力

驱动性问题是将抽象、深奥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比于普通的问题,驱动性问题不能用唯一或简单的内容进行解答,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做出系统性的阐述。培育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要以具有抽象性、生活性和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如何为本校学生设计并制作一套有个性的校服”为驱动性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一驱动性问题指向学生的生活,能让学生主动联系实际生活,在真实情境中去学习和探索设计与制作校服的方法。这种项目化学习活动聚焦美术“设计和制作”这一核心概念,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具象的设计方法,能促使学生从图案、颜色、构图、材质、制作、成本、学生的喜好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思考,并掌握量、剪、裁、缝等制作服装的方法。在驱动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将生活问题与美术专业问题联系起来,并进行实践与深度思考,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动力和路径。

(三)高阶认知是培育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工具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高阶认知策略带动低阶认知策略,高阶认知策略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创造、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在美术“设计·应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以高阶认知策略为主,以问题解决和决策为辅,结合信息收集、组织、存储、分析、推理等,提高项目化学习效率。

“创造”是指通过原创性的产品或过程,以满足具体需要,主要回答“怎样才能在某个情境中创造出新东西”的重要问题,“新东西”不仅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具有实用性。“创造”符合美术设计与应用的教学理念,在“创造”过程中,学生能发散思维,聚焦问题解决,确定“创造”方案,从而提升高阶认知。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我设计的动漫形象”项目化学习,围绕“2024年第四部《功夫熊猫》电影筹备开拍,导演组向小朋友征集符合《功夫熊猫》系列的动漫形象”这一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学生需要收集和整理功夫熊猫系列动漫形象的素材,分析和总结《功夫熊猫》系列动漫形象的特点,主要包括动漫形象的设计方法、造型表现、服饰特点、色彩运用以及地域文化等元素。其次,在设计和创作之前,学生需要确定动漫的原型、性别、外形、服饰、色彩等基本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形成设计方案,并在设计方案的指导下,绘制并完成动漫形象的制作。

(四)学习实践是培育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路径

项目化学习实践包括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和调控性实践。这五种实践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都有涉及,能提升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第一,审美性实践主要表现在能设计并制作出兼顾审美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将美术的本质和特点融入项目化学习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一般在美术草图设计、作品完善、展示交流、多元评价等环节中重点体现。第二,技术性实践主要表现在能够掌握并运用美术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美术设计的各种工具绘制设计草图、制作设计模型、布置成果展以及运用电子设备进行沟通和学习成果分享。一般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环节中重点体现。第三,探究性实践主要是围绕美术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在美术自主学习和作品完善环节中重点体现。第四,社会性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一般在美术展示交流和团队合作环节中体现。第五,调控性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调控、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一般在美术作品完善和展示评价环节中体现。这五种学习实践在学生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各环节中各有侧重,互相渗透、重叠,共同推动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发展。

(五)成果公开是呈现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载体

成果公开是指学生通过展览或交流的形式,呈现设计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成果公开是学生美术设计思维可视化的表现。美术“设计·应用”领域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主要包括美术设计制作出的作品,阐述作品的设计理念与过程的文本、PPT或口头报告以及学习单、草图和感想等方面的佐证材料。

例如,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包的设计”的项目化学习,以“书包展销会”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展销会”上,学生需要准备书包的设计理念、书包的亮点、制作的过程等方面的材料,以便在展销会上进行介绍、交流、推荐。同时,学生需要制作邀请函,邀请家长、同伴、教师一起参加书包展销会。在书包展销会的场地布置上,场地的环境设计、作品摆放以及宣传海报等,要做到合理、美观大方。在书包展销会现场,小组要推选一名学生来介绍本组设计制作的书包。展销会结束后,学生需要整理场地,分享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完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生长、发散、汇总,并通过作品分享的形式进行呈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感。

(六)全过程评价是延伸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方向

全過程评价是对项目化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延伸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方向。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驱动性问题、高阶策略和学习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针对成果公开进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列出学生表现的特定标准,描述在这些标准上学生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朝更深层次去探索、创造和迈进。

总之,项目化学习能发散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让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时,能够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分析、解决和创造。高效的项目化学习能改变单一的“学”和“做”的关系,让沉浸式的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真实性,让学生的美术设计思维更加深刻、开阔和敏捷。

参考文献:

[1]姚育晓.以设计思维引领的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11):93-98.

[2]郭健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设计文化衫”为例[J].学园,2023,16(31):41-43.◆(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体卫艺专项课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C/202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小学美术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