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2024-03-01 09:52韩秀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韩秀霞

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内科,东营 257447

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多发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1〕。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受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氧量不足、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影响,进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并主要以胸部疼痛、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象,且随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症状,在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其生存质量〔2-3〕。因此针对此类疾病患者,目前临床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会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以此提升治疗效果。目前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基础的健康宣教、病情看护、日常用药等方式促进恢复,但易忽视患者自身潜在的危险因素,相对缺乏循证基础。为此,本文作者建议使用循证护理干预〔4〕,该模式由加拿大学者Guyatt在1991年首次提出,并由Lsackett等于1992年进行整理与完善,其主要是指结合具有价值性、科学性的科研结论或临床经验,以此作为临床实践的实施基础,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的临床护理服务,目前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5〕。而本文作者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明确该模式对该类患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根据纳入变量的10倍进行计算,考虑到至少会存在20%~40%的流失率,因此本研究至少纳入12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患者入院期间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反应,另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版〔6〕诊断标准,可确诊为心肌梗死,并伴有心力衰竭;②患者年龄≥18岁;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肾功能不全;③临近三个月内参与过相关临床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当天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对病情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同时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手册,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充分了解本次治疗的基本流程,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遵医嘱予以患者相关用药及其他治疗措施,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对应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4 d,具体内容如下:(1)方案制定:结合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身体状况等详细资料,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危险程度,在此基础上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与主治医师共同担任,小组成员包括床位医师和床位护士,明确患者循证护理流程,小组组长负责分派护理任务与制定相关执行标准,同时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组内护理规范,完成对应工作。(2)资料查询:利用万方、知网等相关网络系统或书籍,检索临床数据与科学性的心肌梗死护理资料信息,并将其进行数据整合,获取循证支持,并对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统一探讨解决方案。(3)资料判定:将所查询的资料数据进行系统判定,确保其存在真实性、合理性,且适用于本次临床研究。(4)资料结合:将查询所得的资料信息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5)方案实施:以临床数据资料为根据,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①认知强化:由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健康防护方法等,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短视频、音乐、图片等,详细讲解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不良影响,提升患者个人认知,增强其自身的重视程度。②强化心理干预:与患者保持交流,加强心理疏导,同时利用上述多媒体技术分散患者注意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的家庭环境、经济能力水平等资料信息,详细分析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引导患者自行说出其主观感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分享成功治疗案例,稳定不良情绪。③疼痛管理:利用音乐、电影等娱乐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防止负面情绪加重引起心脏压力过大,叮嘱患者家属从旁陪护,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必要时可采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感。④饮食干预:结合不同患者的个体状态,为患者提供适合其自身的营养补充,在发病4~10 h内,可给予患者富含高维素的流质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则。⑤呼吸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健身气功·六字诀》〔7〕,进行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即“嘘”“呵”“呼”“呬”“吹”“嘻”六种口型,调整呼吸节奏与频率,每天持续20 min。

1.3 观察指标

1.3.1心功能 分别于入院当天与干预14 d时,使用床旁心电图(将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水平进行综合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心率(正常参考范围:60~100次/mi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参考范围:35~50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正常参考范围:23~40 mm),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1.3.2并发症发生率 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14 d内,通过留院观察及跟踪回访,使用由本院主管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编制的专项并发症记录表,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并利用计算将其发生率进行对比。

1.3.3生存质量 分别于入院当天,干预1 d、干预7 d、干预14 d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将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时每项评定内容各测定三次,取标准值。该量表由中山医科大学1995年研制的,该量表包括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6个领域,共24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为良好,该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557 1~0.932 3〔8〕。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

入院当天,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不同时间段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段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数开始逐年攀升〔9-10〕。据临床研究调查显示〔11-12〕:心肌梗死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3.41%,时至今日,我国该疾病患者的人数约高达1.26亿,而其中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循证护理作为临床一种较为常用的护理干预模式之一,是1992年由加拿大学者Lsackett首次提出〔13〕,其主要是指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明确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以此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目前该模式在冠心病、脑卒中等众多系心脑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14-15〕。

本研究与詹亚娜等〔16〕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干预对改善该疾病患者心功能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够结合以往临床数据资料,并将其进行数据整合,为患者制定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应的认知调整、饮食干预等细节措施,全面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强化患者的疾病预防意识,进而实现心功能改善、并发症减少的理想目的,且本项研究结果与张玮花〔17〕一致。与此同时,本次研究与张淑琴、寇玉兰〔18〕关于生存质量方面的研究成效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提示不同护理方式对其生存质量存在影响,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充分说明该模式还能够有效利用六字诀呼吸功能锻炼,调整患者自身的呼吸频率,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增强康复效果,且在患者心功能与并发症得到完全改善与控制的情况下,其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其心功能水平,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部分偏差,因此本文作者建议,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该院应在相关研究中,扩充样本来源,增强研究的合理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心功能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