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沿海地区海洋捕捞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2024-03-03 07:59戴春香许向阳王超
中国水产 2024年1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沿海地区南通市

◎ 文/戴春香 许向阳 王超*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政府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力度,使渔业资源得到快速修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渔业资源承载力依然临界超载。本文就南通市沿海地区海洋捕捞业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制约捕捞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江苏省沿海优质滩涂资源孕育了丰富的海产资源,捕捞业是沿海渔民的主要谋生手段。江苏省南通市滨江临海,境内吕泗渔场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渔业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其海洋捕捞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沿海地区渔村、渔民的主要谋生手段。近年来,南通市沿海地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渔业高质量发展。渔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传统渔业经营向现代渔业转型的重要发展路径。海洋捕捞业是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渔区经济、改善渔民生活作出重要贡献。

一、发展现状

(一)区域位置与自然条件

南通市沿海地区地处北纬31°1'~32°43'、东经120°12'~121°55',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210km,海岸带面积130万ha,连陆滩涂面积近21万ha。南通市沿海地区的吕泗渔场处于赤道暖流的支流——黄海暖流、长江径流和苏中-苏北沿岸水团等三个不同水系的交汇处,水体内营养物质丰富,各种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各种鱼虾蟹摄食的良好场所。滨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也为渔业捕捞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渔业资源和渔业产业基本情况

1.渔业资源情况

南通市沿海优质滩涂资源成为海洋生物的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孕育了丰富的海产资源,鱼、虾、蟹、贝、藻类等品种较多达1200多种,其中小黄鱼、文蛤、大竹蛏、西施舌等名贵海产品就有60多种。

南通市沿海地区是“中国海鲜之乡”,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促进海洋渔业生产发展。根据南通市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21年,南通市沿海地区水产品产量达80.30万t,比2020年增长2.39%。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897.60亿元,渔业总产值约242.76亿元,占比27.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约541.63亿元,渔业增加值约133.10亿元,占比24.57%。

2.渔业产业情况

江苏沿海浅海和滩涂的潮高在1m ~5m,传统捕捞作业场所的水深在10m ~20m,当地渔民每年1月份~4月份从事鳗鱼苗、蟹苗捕捞,下半年从事定置网捕捞作业,捕捞对象为小黄鱼、鲳鱼、马鲛等经济鱼类。大中型渔船因为吃水较深无法在浅海从事捕捞作业,而小型渔船吃水浅、操纵灵活,作业场所距岸10km左右,每天随潮水涨落进出渔港和渔船停泊点。与传统种植业效益相比,海洋捕捞业虽然劳动强度大、风险高,但是收益相对丰厚,20世纪90年代为造船高峰期,沿海渔民纷纷造船出海,登记在册渔船4170艘,其中木质渔船2160艘。这些渔船绝大多数为木质,平底船型、吃水浅、吨位小、装备简陋,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低。

2010年11月,南通市根据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打造千亿元级沿海现代渔业规划,启动“万千百十工程”,按照“政府引导、渔民自愿、各方支持”“小改大、木改钢”原则,对海洋捕捞渔船实施标准化改造。逐步淘汰传统小型木质渔船,建造现代化大型钢质渔船。截至2023年,南通市登记在册捕捞渔船1195艘,24m以上大型渔船671艘,总功率132982.1kW,117035总t。12m ~24m中型渔船391艘,总功率17862kW,14530总t。12m以下小型渔船133艘,总功率2478kW,1014总t。

二、存在问题

(一)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

20世纪90年代渔船股份制改革以后,尤其是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后,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捕捞业后,大功率渔船从事商业性捕捞,而中小型渔船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传统渔民,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缺乏社保保障,捕捞业是他们重要收入来源和谋生手段。此外,南通市沿海地区从事渔业捕捞生产的渔民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偏低,对现代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储备不足,法治意识淡薄,整体素质偏低,个别渔民只注重眼前利益,使用的传统网具网目尺寸小于国家最小网目尺寸规定,在捕捞作业过程中存在“一网打尽”现象,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遏制当地资源再生能力。

(二)渔业资源修复与保护压力大

近年来,南通市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划定大黄鱼、大竹蛏等物种资源保护区,开展海洋资源增殖放流等,特别是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下,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修复成果显著。

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南通地区大中型捕捞渔船的作业场所核定在江苏省A、B、C2类渔区,而重要的渔场和渔业资源保护区基本分布在A类渔区,渔民和渔船便大多聚集在A类渔区。沿海地区受养殖病害频发、水域污染等因素影响,出现局部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减少等问题,吕泗渔场内渔业资源承载力已临界超载。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偷捕、违法捕捞行为屡禁不止,尤其是每年海洋伏季休渔期间,“三无”船舶违法捕捞、使用地笼等禁用渔具、外省市渔船违法捕捞案件屡发频发,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给有限的渔业执法和管理能力带来更大挑战。

三、发展对策

(一)树立渔业绿色发展理念

继续坚持科学用海、依法用海、平安用海、绿色用海,严格执行国家捕捞渔船“双控”制度(即控制渔船数量,控制主机功率),设定许可捕捞区域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止捕捞区域),限定最小网目尺寸,实行限额捕捞,让海洋生物休养生息。

全力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注重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加大扶持保护力度,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增殖放流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更是养护生态、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加大资源与生态修复力度,制定放流规划,落实各级财政资金,明确增殖放流规模,科学选定适宜当地海域生长的大黄鱼、大竹蛏、海蜇、梭子蟹等作为放流主品种,推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进行,保障渔业资源总体均衡平稳发展,全力打造“蓝色粮仓”。

(二)强化渔船、渔具渔法源头管理

1.严格落实海洋渔船“双控”制度

强化船网工具指标审批、渔船建造和检验登记、捕捞许可、渔船购置和报废拆解等环节管理。落实江苏省政府实施海洋捕捞渔运船问题控制制度,切实加强捕捞辅助船、养殖船等渔业船舶管理,严禁辅助船、养殖船、“三无”船舶、跨海区界限作业等各类违法捕捞行为。探索推进捕捞限额制度,加强捕捞生产监控,推进捕捞日志电子化和渔获物定点上岸制度。

2.夯实渔业生产管理基础

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市县统一部署,先后开展“船证不符”“借名登记”等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渔船检验、渔业互助保险、渔船进出港报告和执法检查工作,对现有渔船家底进行全面排查与梳理,明确“定人联船”职责和属地政府管理责任。

3.加强渔具规范管理

深入开展违规渔具清理整治,加快压减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性大的作业类型,严厉打击使用“绝户网”“地笼”等禁用渔具进行违法捕捞的行为,引导渔民使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

在滩涂底播方式养殖贝类资源方面,2023年5月底,“贝牧”10BCZ-65A型自走式滩涂贝类采捕机通过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迄今,20多台样机已进行近3年实操采收,累计采收250多万kg文蛤和白蛤,生产效率是人工采捕的10倍~30倍,贝的活度与人工操作一致,破碎率<5%、采捕率>95%。该采贝机可一次完成贝沙铲集、贝沙分离、清洗、分拣、打包等工作,减少了对渔业资源和海底生态环境造成双重破坏。

4.持续推进减船转产

海洋捕捞渔船实施标准化改造后,单船捕捞强度尤其是单锚张网渔船较过去有了极大提升。针对南通市沿海吕泗渔场内各类渔业资源繁殖和摄饵自然规律特点,南通市政府出台了“单锚张网作业渔船、12m以下小型渔船、木质渔船和接近使用年限”四类渔船的减船转产政策,统一减船转产奖补标准,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强落实。

(1)减船退捕奖补标准

渔船拆解费用由船东承担,渔船拆解残值归船东所有,对退捕渔船的网具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基础上,早退多补,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减船拆解的奖补1.6万元/kW,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减船拆解的奖补1.4万元/kW,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减船拆解的奖补1.2万元/kW。

(2)转变作业方式奖补标准

单锚张网渔船自愿转型为低风险作业方式的,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锚网渔具装载数量进行奖补,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产的奖补5万元/口,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产的奖补3万元/口,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产的奖补1万元/口。

(三)加强渔业普法教育与宣传

在每年海洋伏季休渔期间,继续由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进行渔业法律法规和海洋捕捞技能培训,如渔船驾驶、海洋捕捞、渔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应知应会内容培训,规范渔业船舶船员安全作业行为。同时加大禁用网具的标准宣传培训,规范渔业从业人员的捕捞行为,以期达到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

(四)严格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为保护和恢复南通市沿海地区渔业资源,改善渔业生态,维护渔民长远利益,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继续严格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启动“亮剑”行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海、陆、空、网“四维一体”执法模式,联合公安、海警、交通、海事、市场监管等执法机构,把日常巡查、交叉检查、突击抽查、区域联查有机融合,精心构建全时段、全海域、全链条渔业执法体系,核实南通市应休渔船和同意异地休渔渔船船位,扎实推进海洋伏季休渔、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涉外渔业、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涉渔船舶审批修造检验监管、规范使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渔业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等七大专项执法行动,推动南通市沿海地区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沿海地区南通市
2018年广西北海沿海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