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2024-03-12 09:24王莉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趋化因子宫颈癌受体

马 丹 王莉莉 彭 苹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1]。宫颈癌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随着肿瘤细胞的扩散和浸润,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癌症已进展至中期甚至晚期,治疗难度较大[2]。对于早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一直是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即使是经过手术,术后也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阮鹏等[4]研究发现,部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不仅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可以分泌趋化因子,通过趋化因子受体与间质细胞共同作用完成侵袭过程,转移至淋巴系统。为探讨趋化因子与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本研究对拟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检测趋化因子,分析它与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评估术前趋化因子表达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5]中子宫颈癌的诊断标准;(2)参照《实用肿瘤内科治疗(第2版)》[6]中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标准,纳入分期为ⅠB期和ⅡA期;(3)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4)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或者腺癌;(5)初发癌症患者;(6)年龄>30岁;(7)符合手术指征,拟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8)接受术后随访;(9)术前未接受过相关肿瘤治疗;(10)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团队完成;(11)患者及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生育需求需保留子宫;(2)妊娠期或哺乳期;(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5)凝血功能异常;(6)合并其他宫颈疾病或妇科疾病;(7)病理结果中含有高危因素需补充单独放疗或同步放化疗;(8)体质虚弱或伴有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脱落标准:(1)出院后失访或不按时复查;(2)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

依据上述标准共纳入10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为(48.56±3.46)岁;临床分期:ⅠB期56例,ⅡA期46例;病理类型:鳞癌64例,腺癌38例。

1.2 方法

1.2.1 趋化因子检测 所有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 d时进行指标检测。①采集患者子宫颈部组织标本,用4%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使用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处理,采用S-P免疫组化二步法,DAB显色、脱水、透明和封片,然后借助显微镜观察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4,CXCR4)和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的表达。评分规则参照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在染色阳性肿瘤细胞比例中:0分代表无阳性细胞、1分代表<10%、2分代表10%~50%、3分代表≥50%;在染色强度中,0分代表无着色、1分代表轻度着色、2分代表中度着色、3分代表重度着色。计算两者总分,<3分表示为低表达,≥3分为高表达。②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设置离心机离心率为3000 r/min,离心温度为4 ℃,离心半径为10 cm,持续离心时间为15 min,抽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XCL13和CXCL16,试剂盒选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1 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趋化因子水平比较

1.2.2 术后复发转移判定 患者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血常规以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抗原、超声、CT或磁共振等,以术后1年为随访观察期限,统计宫颈癌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与转移的情况。将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其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3 观察指标

①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②不同复发转移情况患者术前及术后趋化因子水平;③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④术前趋化因子水平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复发转移情况

随访1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5例,占24.51%,纳入发生组;其余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2.2 趋化因子水平

术前及术后,发生组CXCR4与CCR7高表达占比高于未发生组,CXCL13与CXCL1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趋化因子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经卡方检验Phi系数分析,CXCR4和CCR7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hi>0,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CXCL13和CXCL16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γ>0,P<0.05),见表2。

表2 趋化因子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2.4 趋化因子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将趋化因子作为检验变量,将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绘制ROC曲线(图1),结果显示,术前CXCR4、CCR7、CXCL13、CXCL16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0.7,联合预测的AUC>0.8,联合预测价值更高,见表3。

图1 趋化因子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ROC曲线

表3 趋化因子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宫颈癌基本术式之一,但由于宫颈癌复发率极高,即使经过根治性手术也存在复发几率[7]。刘志超等[8]临床报道,18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39例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0.97%。本研究经前瞻性观察发现,102例宫颈癌患者术后25例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51%,证实了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发生组CXCR4与CCR7高表达占比高于未发生组,且经过卡方检验Phi系数分析显示,CXCR4和CCR7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术前CXCR4与CCR7呈高表达,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越大。CXCR4是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特异受体,在机体大部分组织和器官上均有表达,具有七次穿膜结构,参与体内多种生理机制包括肿瘤迁移[9]。CXCR4在机体内具有促进淋巴结系统和造血系统成熟的功能和作用,而肿瘤细胞需要有新生血管提供养分以完成转移[10]。因此宫颈癌细胞在转移时需要CXCR4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来为转移提供养分,CXCR4高表达可为术后宫颈癌复发转移提供基础,增加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风险。CCR7是CC类趋化因子受体的一种,与恶性淋巴结的特异性转移密切相关,可与宫颈癌周围组织的趋化因子结合导致患者体内发生局部钙离子内流,进而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促使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从而增加术后发生转移和局部浸润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前及术后,发生组CXCL13与CXCL16水平高于未发生组,且经过相关性分析显示,CXCL13和CXCL16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术前CXCL13与CXCL16水平高,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越大,这一研究结论与庄珩之等[11]研究结果一致。CXCL13与CXCL16均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产生的趋化因子,可以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趋化因子配体来发挥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转移的调控功能。CXCL13通过结合CD8+T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发挥抑制肿瘤杀伤功能的作用,CXCL16通过结合肿瘤杀伤T细胞表明的趋化因子受体发挥抑制杀伤细胞效应功能的作用。当肿瘤细胞分泌产生CXCL13时会招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滤泡性辅助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从而通过抑制微环境中肿瘤杀伤T细胞的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而肿瘤细胞还会分泌CXCL16,CXCL16可以通过自分泌途径结合肿瘤表面的其他受体进而激活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以此达到促进恶性肿瘤增殖和转移的目的。由此,当患者术前CXCL13与CXCL16水平较高时,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可能性较高,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也就越大。

此外,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术前CXCR4、CCR7、CXCL13、CXCL16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均>0.7,联合预测的AUC>0.8,说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因为趋化因子也参与到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过程因而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波动致使检测结果存在误差,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临床可以综合趋化因子水平进行联合预测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充分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情况,对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研究数据均来自同一家医院,仍需要更多不用区域的病例资料验证来完善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临床通常以5年内宫颈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情况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情况,而本研究中只随访至术后1年考虑短期预后,对于远期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并未做过多随访和研究,因此后续还需要延长随访时间以便进一步分析术前趋化因子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术前CXCR4与CCR7呈高表达、CXCL13与CXCL16水平高,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越大,临床可以将趋化因子作为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猜你喜欢
趋化因子宫颈癌受体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中调节作用的新进展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表达水平研究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12和S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趋化因子与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