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CRP、IL-6、SAA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2024-03-15 02:12陈媛媛田春迎李膺函于秀艳吴雪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革兰效能血流

陈媛媛,李 铤,田春迎,李膺函,于秀艳,吴雪峰

(吉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长春 130012)

血培养作为血流感染的诊断“金标准”检测周期长,阳性检出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较早的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病死率,但极易筛选出耐药菌株,对患者后期的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有研究[1]显示,不合理的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可以增加近3倍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4种常用诊断病原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对比各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和不同指标间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探究多项目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将120例临床确诊BSI且血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63例,平均年龄(61.71±10.79)岁;另选取100例同期血培养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62.35±11.41)岁。根据血培养结果将观察组分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观察组菌种类型分布见表1。观察组肿瘤类型分布见表2(排除对PCT结果有影响的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髓样癌患者)。2组的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202208-011-02)。

表1 观察组菌种类型分布

表2 观察组肿瘤类型分布

1.2 检测方法

血培养方法根据《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操作规范》[3]执行,在患者发热高峰且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下抽取1-2套血培养瓶,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TMFX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孵育和连续监测,阳性瓶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TM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阴性瓶培养5 d后未见细菌生长。所有患者在送检血培养当天采集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清置-80℃冻存。采用B·R·A·H·M·S KRYPTOR compact PLUS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测定PCT,检测阈值0.5 ng·mL-1;采用AU5800全自动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及科华生物CRP检测试剂盒测定CRP,检测阈值8.2 mg·L-1;采用Pylon3D循环增强荧光分析仪[星童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测定IL-6及SAA,检测阈值分别是10 pg·mL-1和10 mg·L-1。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PCT、CRP、IL-6、SAA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血清PCT、CRP、IL-6、SA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4种感染指标进行诊断效能分析,计算单项检测与多项联合检测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分析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是否发生血流感染为因变量,对4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感染指标浓度水平组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感染指标浓度水平组间比较[M(P25,P75)]

2.2 观察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指标浓度水平组内比较

观察组革兰阳性菌血清PCT、CRP、IL-6、SAA浓度水平与革兰阴性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指标浓度水平比较[M(P25,P75)]

2.3 各指标单项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绘制血清PCT、CRP、IL-6、SAA浓度水平单独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的ROC曲线,血清PCT、CRP、IL-6、SAA单独检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0.594 ng·mL-1、90.95 mg·L-1、99.25 pg·mL-1、203.2 pg·mL-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5、0.809、0.885、0.775,4项感染指标中PCT水平单项检测时特异性(96%)和敏感度(83%)最高,Youden指数为0.785。见图1、表5。

图1 血清PCT、CRP、IL-6、SAA水平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ROC曲线

表5 PCT、CRP、IL-6、SAA水平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2.4 不同指标间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鉴于PCT在单项指标检测时诊断效能最佳,故绘制PCT与不同感染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的ROC曲线,血清PCT、CRP、SAA、IL6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佳,特异性为94%,敏感度为92%,Youden指数为0.857。见图2、表6。

图2 PCT与其他感染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ROC曲线

表6 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血清学指标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PCT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血流感染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糖蛋白,在血液中含量<0.1 ng·mL-1。当出现全身感染时,细菌内毒素促使PCT大量释放入血,其含量在2~3 h内显著升高,12 h到达高峰且持续时间长[4]。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刺激机体白细胞启动运动吞噬功能[5]。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CRP可短时间内上升,48 h达到高峰,感染得到控制后即可恢复正常,对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IL-6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刺激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能诱导B细胞活化,增强NK细胞的杀伤能力,导致炎症反应级联放大[6]。IL-6在感染发生后的2 h可达到高峰,半衰期短,是评估早期细菌感染和抗感染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有文献[7]报道,一些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CRP和IL-6水平升高,二者特异性欠佳,需要联合其他检测指标共同判断。SAA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由肝细胞分泌,发生感染或损伤4~6 h内迅速升高,半衰期50 min,常用于血流感染分级的判断及疗效观察[8]。袁什华等[9]认为在发生细菌感染时SAA较CRP升高更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是诊断早期感染较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细菌入侵机体诱发炎性反应,产生大量IL-6及抗炎因子CRP等,这种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增加进一步诱导血清PCT浓度升高,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PCT大量释放[10]。此外,IL-6等细胞因子还可以调控SAA的表达,IL-6与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TNF-α协同作用可大量合成SAA[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标志物血清水平远高于对照组,即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后会引起血清PCT、CRP、IL-6、SA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PCT、CRP、IL-6水平略低于革兰阴性菌组,SAA略高于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血清PCT、CRP、IL-6、SAA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有文献[12]报道PCT水平能够鉴别非感染性炎症和重症监护病房的血流感染,低水平PCT可排除菌血症;在抗感染治疗时,以PCT为导向可将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缩短50%左右[13]。本实验分析了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时的感染标志物浓度水平,探究各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效能,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35),最佳截断值0.594 ng·mL-1,此时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6%、83%,说明PCT对血流感染诊断价值较高。乔永启等[14]研究成果也证实了PCT可以作为反映恶性肿瘤发热患者细菌血流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指标。MAGRINI等[15]研究认为PCT作为败血症诊断标志物的作用更强。本院ICU肿瘤患者相关研究[16]显示,PCT可作为ICU肿瘤患者细菌感染死亡风险预测指标。CRP、IL-6、SAA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09、0.885、0.775,为中诊断值,且特异性均较差,分析原因可能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释放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浸润或组织坏死有关。PCT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不具备足够的敏感度,可以联合另外几种感染标志物共同检测以提高敏感度。绘制PCT与不同感染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能ROC曲线,其中PCT、CRP、SAA、IL6联合检测在所有组合中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81,敏感度达到了92%,在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革兰效能血流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