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韵
(梧州市群众艺术馆,广西梧州 543000)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省的九个城市(我们将其简称为珠三角)和香港、澳门地区共同组成的湾区,可以说这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融合新格局的尝试,更是推动“一国两制”发展的实践[1]。在此背景下,对群众文化交流合作进行探索非常关键。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梧州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非常好的位置,自古以来便被称为三江总汇,相当于广西东部的经济大门,也是西部十二个省份中最为靠近粤港澳的城市,对于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先天地理优势。所谓三江通两广,是广西城市中与珠江三角洲距离最近的城市,同时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联系也较为密切,这就便捷了梧州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和澳门都属于港岛类城市,而梧州也是临江城市,众所周知,文化的交流需要建立在一定经济融合和地理距离的基础上,而梧州在这两点上都符合条件,这将加速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形成的圈子能够扩大其各自的优势,所以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在地理位置上是有科学依据和基础的,在海运经济、企业互通、融合等方面都能够实现共赢,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合理前提。
大湾区是三地之间的合作,更是三种不同城市载体的融合,将会设计到许多复杂的细节问题,但首要的合作基础就是三者之间要“势均力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共赢,梧州全面对接大湾区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达成一致,梧州政府要重视合作,在宣传和落实上下功夫,只有充分认识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带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统筹梧州市各领域资源并发挥其优势,才能实现高效的文化交流合作。首先要有形成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其中包括便利交通、人才流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等方面,都能够实现1+1>2的效果,在经济方面相对而然梧州存在许多不足,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对比粤港澳城市都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文化交流虽然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却不是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合作也正是加速梧州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其次要考虑到梧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文化的差异,梧州的语言和广州极为相似,虽然距离相对较远,但梧州同样也是粤语的发源地,包括很多名胜古迹也与广州相似,这也是梧州被称为“小广州”和“小香港”之称的原因。同时在产业形态上也都满足合作共赢的条件,在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方面都可以有向粤港澳城市学习的机会。例如梧州的茶文化和香港的下午茶文化也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与优势。从多个角度分析考虑,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融是基于满足各种条件的合作基础上的。在合作中不可或缺的是需要充分发挥梧州地域和风俗文化特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梧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平台,更好发挥文化传输作用,从而推动梧州积极与大湾区文化融合。
常态化文化交流形式是多样化的,但要考虑到各地之间的文化特征,梧州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融合,所幸梧州与大湾区部分地域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正如广东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执行会长林迪夫所说,只有满足文化的同根同源,才能实现常态化文化交流,这也是梧州与大湾区文化融合各个阶段中的重要基础。香港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珠三角属于经济特区,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群众生活习惯的相近,也是常态化文化交流的前提,虽然梧州在经济上与以上城市有所差距,但反过来看,只有相互之间的文化属性相似,才能促进梧州的经济发展。
文化融合是任何两地之间合作共赢的重要内容,是指民族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依据实际情况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按照循序渐进的融合内容,要进行文化接触、文化的撞击和筛选、文化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契合度。首先是文化接触,这是由于文化传播的属性决定的,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传播并不是一对一的接触,而是三种文化的融合,所以要进行全面接触、深入接触,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2]。在前文中我们说过,梧州素有“小广州”和“小香港”之称,可见在文化属性方面融合度较高。其次,有接触就会有碰撞和筛选,这里的碰撞是两个以上陌生文化接触必然产生的效应,是文化融合过程中不断磨合的良性现象,同时在碰撞过程中也会择优而选,优胜劣汰。最后是文化整合,这也是文化融合的最终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既两个以上的文化体系经过适度调整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为例,其契合度取决于三地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随着三地之间经济文化的融合,契合度也会不断提高。而梧州同样的在经济文化方面受大湾区文化融合的影响,不断提高与大湾区的文化融合契合度。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融合体,又是三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作为个体来讲要首先强调自身的需求,例如深圳的高新科技比较发达,那么在合作融合的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创设符合自身薄弱项发展的模式,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这种具体的合作也要结合自身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荣的优势发挥出来[3]。而梧州实际上并没有在某一个领域有突出表现,其优势在于依赖交汇两广三江的便捷的地理位置,所以对梧州而言,在与大湾区的文化融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挥自身交通优势,并以此来带领自身的其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
粤港澳三地形成的经济体量是庞大的,已经和俄罗斯、韩国相近,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势必对相互之间的合作有所要求,但从目前状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着一些凸显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规划上,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高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7000万人,GDP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万亿元,作为一个世界级湾区,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要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潜能,在区域内要做到平衡稳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深圳、广州的人均GDP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面对经济发展落差较大的现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出解决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大湾区的融合促进发展局面。梧州与大湾区的文化融合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产业上梧州的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虽然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新兴科技产业,但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没达到预期,究其原因还是零散的交流合作造成的。梧州的群众文化想要和大湾区三地进行有效融合,需要本着长远可持续性的目的,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的紧密型和贴合度。
这个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前期是必然存在的,因为梧州与大湾区之间的融合是极为复杂的过程,面临着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别,需要长久的时间和彼此之间的不断磨合,梧州人口三百万,企业数量相对大湾区其他城市较少,即便是政府部门在条件上实施了共融政策,但具体到企业对接时,仍旧会发生一些不确定的问题,这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同时企业还会存在主观意识,没有意识和意愿接受政府的指导,而是习惯于自身以往的经营模式和生存方式,这部分“守旧派”也是阻碍梧州与大湾区文化合作交流的绊脚石。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的全面干涉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所以政府部门只能依赖于引导和指导、建议等方式来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谐匹配的文化交流机制有利于实现文化的自生长,甚至有可能诞生出新的群众文化。作为世界级的湾区,群众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建立群众文化交流合作的文化联盟,就成为梧州与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一种实现途径。总的来说就是要发挥文化交流的优势点,加速梧州与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具有较强的群众属性,是贴近群众生活的利民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是涉及经济、科技等布局的大事,从长远来看甚至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所以我们要重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并优化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其中就包括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我国很早就进入例如互联网时代,发展到今日我国的信息科技已经位列世界前茅,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其经济科技体规模和水平已经足以媲美发达国家,所以对于梧州的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资源共享是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文化桥梁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经济和科技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囊括了许多经典传承的文化精髓,每一种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梧州的地域文化也同样凝聚了梧州人的智慧精髓,面对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一方面要保留各自的固有文化,这是对于区域文化的一贯的保护态度决定的,有利于梧州区域文化特色彰显,另一方面要结合大湾区实际情况,制定多角度多层面的具体融合措施[4],为文化交流的融合做出不懈努力。而人文价值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文化课题,自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以来,针对各方面因素都进行了详尽的构思和阐述,但关于人文价值链却没引起重视,而这正是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文化合作交流中的重要内容。粤港澳有着非常丰富而集中的人文价值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看齐世界最先进的弯曲而构建的庞大的经济体,除了经济融合,群众文化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文化品牌的打造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则是加速融合的有效途径。首先是文化品牌的打造,众所周知粤港澳三地的生活节奏快,经济发达,所以其群众文化也具有便利便捷特征,所以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品牌,梧州品牌的打造要兼顾文化属性的差异化,把能为自己所用的部分借鉴过来,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品牌。其次是文化品牌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是群众文化融合的关键部分,包括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自发的文化交流都加速了梧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文化融合。例如在不久前举办的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设置汉服文化青年论坛、汉服深度体验、非遗手作体验和古建筑群研学等,这些内容都是文化品牌之间的碰撞与磨合,目的是最终实现合作交流。
虽然说粤港澳三地相距较近,语言文化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想要梧州的群众文化与大湾区的群众文化相融合,首先就要确保沟通交流的顺畅,而顺畅的语言交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各项事业稳步开展的重要根基,所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体系的融合建设是群众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关键点。群众文化的交流以语言体系为根基,进行多层面角度和多领域的融合,才能实现群众文化的有效交流,也是群众文化平台建设的先决条件。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语言文字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首次构建的世界级区域经济体,是我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的实践体现,在实际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与其他世界级城市集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相关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这是其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依据。但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也势必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行政区域的分割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低效能,这直接导致了群众文化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加大,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合作交流,同时由于大湾区规划制度中的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等种种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加大了梧州与粤港澳群众文化的交流合作的难度。所以想要真正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梧州群众文化交流合作,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由点入面,确保合作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大,循序渐进地将群众文化交流作为持续性工作来看待并科学落实[5],例如可以按照优势互补,创新驱动的原则去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不断创新完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规划的协调对接,推动梧州与粤港澳的双向合作与交流,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群众文化活动交流规模,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更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区域旅游发展[6],支持澳门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最终实现梧州群众文化合作交流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