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桂林特色食品文本英译研究

2024-03-24 06:17马雪岩韦储学
食品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目的论桂林桂花

马雪岩 韦储学

作为极富盛名的旅游城市,广西桂林让国内外游客们心向往之的不仅是如画的山水,其独具特色的食品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桂林特色食品品牌众多、种类丰富,但其英文翻译存在较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食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和桂林特色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将在目的论指导下,对桂林特色食品资料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桂林特色食品的对外宣传。

1.引言

特色食品是一个地方特有的、传统的产品,它能反映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民族风情。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其特色饮食产品的包装文本须凝练且独具中文语言特色,承载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

经调查发现,桂林特色食品文本的翻译仍然存在内容单一、译文质量不高及文化内涵传播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使译文既能准确地向外国读者传达原文信息,又能保留文化内涵,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

2.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的概念是由弗米尔和莱斯在合著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最核心且最重要的内容。“目的”用希腊词skopos 表示,意为“目的、动机、功能”。弗米尔认为,翻译不应该局限于语言层面,真正的翻译应该是“有目的的人类交际活动”及“跨文化活动”。

翻译“目的论”认为,译文须遵循三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目的性原则是指翻译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或译文功能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它认为,译文在目的语的文化情境中要达到交际功能,其中翻译目的是决定性因素。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能够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具有可读性。忠实性原则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原文与译文应保持语际连贯一致。目的论认为,翻译的首要原则是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属于目的性原则,译者应根据译文需达到的翻译目的和预期功能灵活运用这三个原则。

3.目的论指导下的桂林特色食品翻译

本文选取部分桂林特色食品包装的中文介绍文本,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桂林特色饮食文本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产品信息和传播桂林饮食文化。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以翻译的目的和效果为导向,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

3.1准确选词,确保忠实

该类文本主要以传递产品信息为目的,专有名词和专业知识丰富,译文易出现语言性失误。针对此类失误,译者应遵循忠实性原则,不能使读者得到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知识。

原文1:卤水包:水、食用盐、香辛料(姜、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草果、砂仁、甘草、丁香、高良姜 )、腐乳、大豆油、白砂糖以及酿造食醋。

译文:Sauce sachet: water、edible salt、 spices(ginger、Chinese prickly ash、anise、cinnamon、fennel、tsaoko amomum、fructus amomi、liquorice、 clove、galangal), fermented bean curd、soybean oil、white granulated sugar and fermented vinegar.

“Brine”一词在英语中意为用来腌制食物的浓盐水。“bittern”指化工中的盐卤,而桂林米粉的“卤水”是一种以多种香料制成的调味料。“sauce”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含义为与食物一起食用以增加味道的调味汁,符合卤水在桂林米粉中的作用及产品特征。桂林米粉特产中的“卤水包”是指一次性的料包,“sachet”意为装有少量东西的密封小袋,因此,将“卤水包”译为“Sauce sachet”较为贴切,准确传递了原文的产品信息,确保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使得目的语读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

原文2:白果,又名银杏。本产品选用桂林海洋山老树白果为原料,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制作而成,完整保留了白果的原有风味。开袋后清水冲洗,即可与任意食材进行烹饪料理。

译文:Baiguo is also known as ginkgo nut. This product, made of the fruits of old ginkgo trees on the Haiyang Mountain in Guilin, completely retains the original flavor of ginkgo nuts by using unique production technology. Wash it with water after opening the bag and then you can cook it with any food ingredients.

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认为译文需忠实于原文。若在目的语中存在语用含义基本相同的表达,即可采用直译的方式。此句介绍了桂林当地的一种植物的果实——白果,即银杏果,因其果壳为白色而得名,其果肉呈橙黄色。市面上销售的桂林白果大多以真空包装的黄色果肉形式出售,若直译为White nuts,会使目的语读者产生疑惑,因此,此处“白果”采用音译,“银杏”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清晰而准确地理解原文意思,同时译文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符合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

3.2調整结构,实现连贯

中文重意合,常使用一系列短句构成表意完整的长句,短句之间连接词不明显。英文表达重形合,通过连接词来实现句型的衔接,以让读者读懂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目的论原则,译者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规范使译文实现连贯、可读。

原文3:本品选用桂林特色食品罗汉果为原料,用科学方法提取浓缩精制而成。饮用携带方便,男女老幼与四时皆宜,为居家旅行之常备清凉饮品。

译文:This product is made of Luohan Guo, a Guilin characteristic food, by means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extraction, concentration and refining. Easy to drink and carry, this refreshing drink is suitable for peoples regular use at home or during their travel in all seasons.

原文第二句缺少主语,祈使谓语结构和并列短语居多,在对其进行英译时将“清凉饮品”(本产品)作为主语,将适用人群、适用季节和适用场景等众多短句共同合并为一个逻辑严谨的长句,使译文达到语内连贯,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原文4:桂花糕采用传统工艺加以科学方法精制而成,该产品具有桂花独特清香怡神的风味,口感醇香柔和,是居家旅游休闲自享馈赠亲友之佳品。

译文:Made by adopting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osmanthus cake, which has a unique fragrance and refreshing flavor of sweet-scented osmanthus, tastes mellow and soft. It is an excellent product for rest at home or for travel as well as a gift 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原文最后一句無间隔连用四字词语,隐含了“本产品既是各种场合的佳品,又可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的逻辑关系,照搬原文顺序机械翻译易造成语用性失误,违背连贯性原则。因此,译文增译as well as使译文结构清晰,符合语言逻辑,同时转换词性将原文中动词词性的“馈赠”译为名词gift,向目的语读者顺畅而清晰地传达产品信息,达到推介产品便利性和普适性的目的。

3.3增补信息,实现翻译目的

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因此汉语中某些蕴含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的词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形成词义空缺,造成文化性失误。桂林特色食品文本中的一些制作工艺的专业名词,可以在译文中加注,扩充背景知识信息,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

原文5:醉鱼原料选用漓江的野外剑骨河鱼,经传统工艺糟醉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译文:Delicious in taste and rich in nutrition, the pickled fish in vinasse, with mystus guttatus, a kind of wild fish living in the Lijiang River, as the raw material, is made by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Zaozui (a cooking method of soaking the raw food in the vinasse with anise, cinnamon, rock sugar and other spices to make delicious food).

经过对漓江醉鱼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解,“醉鱼”并不是指“喝醉的鱼”,与之对应的“糟醉”是一种在缸中用酒糟(制酒后的酒渣)混入八角、桂皮、冰糖一类香料,充分搅拌静置、腌制美食的一种烹调方法。直译或音译均不能完整而贴切地传递原文信息,传达饮食文化内涵。此处“醉鱼”采用意译的方法,译为“pickled fish in vinasse”介绍其制作手法和原理。对于“糟醉”的翻译,遵循了忠实性原则,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补充背景知识,使目的语读者了解这一独具特色的烹调方法和制作工序,引起读者兴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原文6:桂花茶是桂林久负盛名的特产名茶,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桂花红茶是采用特级红茶和生态鲜桂花经科学窨制而成,天然生态,不添加任何化学香料。

译文:Osmanthus tea, a kind of renowned special tea of Guilin, is popular with people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 black tea with sweet-scented osmanthus is made by scenting special-grade black tea with natural fresh sweet -scented osmanthus scientifically without adding any chemical spices.

特色食品相关文本的翻译在忠实地传达食品实用性信息的同时,也要使读者能够理解原文传达的文化内涵,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桂花茶是通过桂花熏制茶胚,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而桂林不同品牌的桂花茶成分不同,如有些品牌的桂花只有茶叶,没有加入桂花花瓣。因此,译文将市面统称的“桂花茶”译为“osmanthus tea”,原文带有花瓣的茶产品“桂花红茶”译为“The black tea with sweet-scented osmanthus”,有效地传达了茶文化背景信息。“窨(xūn)制”是一种花茶制作工艺,原理是拌和鲜花与茶叶,利用茶叶较强的吸附性能和鲜花吐香能力使茶叶吸收花香,在目的语中“scent”具有“使某物具有特别的、令人愉悦的香味”的意思,与原文的制作原理有着同等的语用含义。因此,翻译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将其译为“scent”,准确传递原文所表达的信息。

结语

桂林特色食品文本内容包括产品特色、人文地理信息、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本文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对此类文本译文存在的问题及其翻译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目的论对指导桂林特色食品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等原则,确保译入语的准确性,使目的语读者易于接受,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让世界从特色饮食文化角度深入了解桂林。

基金项目

本文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桂林特色饮食文化的对外推介研究”(项目序号:1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目的论桂林桂花
桂林,美
桂花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桂林行
做桂花糕
桂花蒸
打桂花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