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密刺法联合身痛逐瘀汤对风痰瘀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4-03-25 06:12邢海辉
中成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刺法同组膝骨性

陈 丹,王 成,邢海辉

(1.宣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宣城 242000; 2.宣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安徽 宣城 242000;3.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针灸科,江苏 南京 211300)

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主要症状为膝部严重疼痛,膝关节肿胀难以弯曲,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目前临床治疗以西医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亟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3]。随着中医药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汤剂、针灸等手段均可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疗效。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外伤及长时间站立、行走等因素,导致筋骨受到损伤,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治疗应以通经活络、散瘀活血止痛为主[4]。身痛逐瘀汤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功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5]; 火针密刺法是以中粗火针密集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方法,用火将特制金属粗针烧红,快速将针尖刺入相应穴位内,可促进体内寒气排出和经络运行,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有利于促进炎症吸收、组织修复[6],但目前鲜有两者联用的报道,故本研究考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9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于宣城市人民医院的62 例风痰瘀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 例,2 组一般资料见表1,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475)。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31)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31)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s,n=31)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31)

组别性别/[例(%)]男女平均年龄/岁平均BMI/(kg·m-2)平均病程/月发病部位/[例(%)]左侧右侧对照组13(41.94)18(58.06)58.84±7.6523.08±4.2111.53±3.2715(48.39)16(51.61)观察组12(38.71)19(61.29)60.21±8.2423.57±4.6311.86±3.4913(41.94)18(58.06)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膝骨性关节炎) 参考文献[7]报道,①膝关节在近1 个月内反复出现疼痛; ②X光片显示软骨下出现囊性病变或骨硬化; ③关节液黏稠、清亮; ④晨僵时间≤30 min; 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同时符合①②或①③④⑤即可确诊。

1.2.2 中医(风痰瘀络型) 参考文献[8] 报道,主证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关节处出现疼痛且位置固定,劳累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夜晚又加剧; 次证关节部分呈僵硬麻木状态,脸色暗淡; 舌头暗紫或伴有瘀斑,舌苔呈黄黑色,脉沉涩。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1.2” 项下诊断标准;②年龄≥40 岁; ③近1 个月未接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治疗; ④首次采用本研究方法治疗; ⑤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分期早中期; ⑥患者了解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②合并风湿性关节炎或代谢性骨病; ③晕针; ④凝血功能异常; 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⑥合并胃炎、内分泌代谢疾病; ⑦合并癫痫、精神障碍等疾病; ⑧有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史; ⑨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⑩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 ○1膝关节局部皮肤溃疡、感染。

1.3.3 剔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 ②自行终止治疗。

1.4 治疗手段 2 组均采用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关节保护等基础康复训练,同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47,0.75 g×90 片),每天2 次,每次1片; 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 g×6 粒),每天1 次,每次1 粒。

同时,对照组采用身痛逐瘀汤,组方药材当归15 g、桃仁15 g、牛膝15 g、红花10 g、五灵脂10 g、川芎8 g、没药8 g、地龙8 g、羌活3 g、秦艽5 g、甘草6 g、香附3 g,1.5 L 水浸泡0.5 h 后煎煮至0.5 L,早晚饭后服用,每次0.25 L,连续治疗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针密刺法,以患侧膝周压痛点(即阿是穴) 作为主穴,取仰卧位,酒精消毒,酒精灯加热中号贺氏火针(0.5 mm×45 mm,广州得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针头,快速刺入穴位约0.5 ~3 cm,得气后出针,隔天1 次,连续治疗2 周。

1.5 指标检测

1.5.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主证0 ~6 分,次证0 ~3 分,总分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1.5.2 VAS 评分 采用VAS 评分[10]评估静息、行走时膝关节疼痛情况,总分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明显。

1.5.3 Lysholm 评分及关节炎症指数评分(WOMAC) Lysholm 评分[11]包括负重、肿胀、疼痛、下蹲、绞锁、不稳定、跛行和下蹲,总分100 分,分数越低,膝关节稳定性越差; WOMAC评分[12]总分96 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1.5.4 血清学指标 抗凝管采集治疗前后静脉血各3 mL,离心分离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 水平。

1.5.5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期间记录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其发生率。

1.6 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12] 报道,①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 ②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不受限; ③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④无效,症状未改善。有效率= [(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1.7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 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n=31)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表2 2 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n=31)Tab.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主证次证总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8.74±5.219.46±1.63*9.07±2.544.18±1.26*27.81±6.3413.64±2.11*观察组19.28±5.497.58±1.52*#9.21±2.362.53±1.15*#28.49±7.0510.11±1.86*#

2.2 VAS 评分 治疗1、2 周后,2 组VAS 评分降低(P<0.05),以治疗2 周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点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VAS 评分比较(分,±s,n=31)Tab.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表3 2 组VAS 评分比较(分,±s,n=31)Tab.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组治疗1 周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同一时间点后比较,#P<0.05。

组别静息行走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对照组6.03±1.273.27±0.86*1.24±0.43*△6.85±1.493.75±0.81*1.42±0.46*△观察组5.84±1.152.74±0.75*#0.83±0.35*△#6.72±1.513.06±0.72*#1.03±0.32*△#

2.3 Lysholm 评分、WOMAC 评分 治疗1、2 周后,2 组Lysholm 评分升高(P<0.05),WOMAC评分降低 (P<0.05),以治疗2 周后更明显(P<0.05); 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点后前者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更低(P<0.05),见表4。

表4 2 组Lysholm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分,±s,n=31)Tab.4 Comparison of Lysholm scores and WOMA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表4 2 组Lysholm 评分、WOMAC 评分比较(分,±s,n=31)Tab.4 Comparison of Lysholm scores and WOMA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n=31)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组治疗1 周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同一时间点后比较,#P<0.05。

组别Lysholm 评分WOMAC 评分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对照组32.84±8.3541.83±11.29*53.83±14.62*△70.25±6.1842.85±5.13*30.48±3.27*△观察组34.72±9.2647.92±11.45*#61.75±15.06*△#71.43±6.9436.59±5.46*#21.45±3.06*△#

2.4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31]Tab.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31]

2.5 血清学指标 治疗1、2 周后,2 组MMP-3、IL-6、TNF-α 水平降低(P<0.05),以治疗2 周后更明显(P<0.05); 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点后三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 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n=31)Tab.6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31)

表6 2 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n=31)Tab.6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n=31)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组治疗1 周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同一时间点后比较,#P<0.05。

组别MMP-3/(ng·mL-1)IL-6/(ng·mL-1)TNF-α/(pg·mL-1)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对照组 182.43±22.76 153.62±15.81* 108.69±12.57*△ 38.25±6.43 31.08±5.26* 27.05±4.03*△ 40.25±6.83 30.74±6.18* 24.08±5.43*△观察组 179.65±20.83 127.43±13.96*# 87.54±10.36*△# 36.59±7.14 28.06±4.76*# 21.86±3.57*△# 41.37±7.14 26.75±5.83*# 18.36±3.29*△#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n=31]Tab.7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31]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 “膝痹” 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为内则肝肾精亏血少,风寒外邪侵袭,导致冲脉和任脉受到损伤,气血紊乱阴阳失衡,骨骼生化无源,经络痹阻,筋脉淤滞,不通则痛而致该病,治疗时应以舒筋通络、化瘀止痛、活血理气为主[13-14]。

本研究采用火针密刺法时,选择阿是穴作为密刺主穴,该穴多位于病变附近,以痛为腧,针刺时可直达病所; 足三里可为膝关节减压,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附近肌肉组织恢复,有助于生物力学恢复平衡; 内膝眼可缓解疼痛,活血通经,有助于软骨修复; 阳陵泉、阴陵泉、血海可促进肌肉、骨骼代谢,有利于组织修复[15],针刺诸穴有助于改善局部缺血,缓解患病部位水肿,促进组织修复生长,从而起到舒筋通络、化瘀止痛、行气活血等作用,并且热力可温痛静脉,鼓动机体阳热之气,进而发挥驱寒除湿、调和脉络、痛经止痛功效[16]。另外,身痛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功效,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MMP-3、IL-6 作为促炎因子,诱导骨细胞发生过氧化反应,导致TNF-α 等炎症介质攻击骨细胞,关节滑膜组织增生变厚,导致软组织损伤。本研究发现,火针密刺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可调节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前者刺激穴位时可借助火的热力扩张毛细血管,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进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17-18]。另外,针药联用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火针密刺法联合身痛逐瘀汤可缓解风痰瘀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调节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中西医结合,而且治疗对象针对性较强; 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后续将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试验,并延长观察时间。

猜你喜欢
刺法同组膝骨性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新知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