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4-03-28 06:23王思敏徐金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6期
关键词:子午流胃肠功能腰椎

肖 莹,宋 悦,王思敏,徐金艳,夏 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西南昌 330006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放射痛、腰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活动受限、肌肉瘫痪等[1]。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LDH的常见术式,具有微创、易恢复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2]。但该术式仍有一定创伤性,术后患者仍会出现剧烈疼痛,导致患者无法尽快下床活动,不仅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还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影响腰椎功能恢复[3]。因此有效解决患者术后疼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以往处理LDH患者术后疼痛多通过心理干预、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等护理方法进行,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缓慢,影响术后康复进程。中医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护理,强调整体观念,目的在于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而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均为中医外治方法,具有调理气机、畅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4-5]。鉴于此,本研究将子午流注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联合应用于LDH患者术后护理,进一步分析两者联合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条件:(1)符合LDH[6]诊断标准;(2)均行LDH手术治疗;(3)术后生命体征及意识恢复。排除条件:(1)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伴有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异常及急慢性感染疾病者;(3)伴有强直性脊柱炎、腰椎肿瘤、结核等疾病所致的腰椎管狭窄者;(4)伴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者;(5)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6~64岁,平均(45.98±5.51)岁;病程1~8年,平均(3.54±0.67)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7~65岁,平均(46.31±5.68)岁;病程1~9年,平均(3.61±0.7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心理疏导、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鼓励患者实施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大黄、厚补、枳实、芒硝各15 g,将上述4味中药捣碎成粉,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放于医用敷贴上,每贴药量1 cm×1 cm,药物厚度约为0.5 cm。取穴时辰及穴位:依据子午流注法,取穴时辰为大肠经最旺盛的卯时(即05:00-07:00),取天枢穴、神阙穴、下脘穴,然后使用温水毛巾清洁所取穴位及局部皮肤,将制备好的贴敷贴于穴位处,每次6 h,连续干预1周。贴敷期间注意观察粘贴部位皮肤,防止过敏、局部皮肤破损等情况发生;并按照顺时针方向用手掌于所贴穴位处转圈,30圈/分钟,每次15~20 min,2次/天。穴位按摩:取膻中穴,使用拇指按照逆时针方向按压20下,用力应适度,每次5 min,3~5次/天;取气海穴,先将右手掌心与气海穴紧贴,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15~20下,再换左手掌按照逆时针方向按摩15~20下,动作需缓慢、轻柔,以患者出现热感为宜,每次10 min,3次/天;取委中穴,使用拇指按压此穴,按压力度以患者感受到酸痛为宜,按压一次松一次,连做10~20次。连续干预1周。

1.3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2 h、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7]。(2)胃肠功能恢复: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3)腰椎功能:两组均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包含卧位翻身、疼痛程度、站立等9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6级评分,记0~5分,总分0~45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恢复越差[8]。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变化存在交互效应(F交互=124.358,P<0.001),见表1,故进一步做单独效应检验。经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2 h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8,P=0.567),术后第2、4、7天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9.312、7.687、9.197,P<0.00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

2.2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比较

2.3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LDH术后疼痛会从诸多方面影响患者机体康复,如术后急性疼痛会影响患者正常睡眠、致痛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会影响切口愈合等,此外术后剧烈疼痛还会限制患者活动范围或使患者排斥早期锻炼,而长期的制动不利于胃肠蠕动及躯体功能恢复,继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延缓腰椎功能恢复[9-10]。目前临床处理LDH患者术后疼痛较为被动,只有患者疼痛难忍提出镇痛要求后,护理人员才遵医嘱给予止痛处理。因此在LDH患者术后需积极实施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以缓解疼痛程度。

LDH术后疼痛多因骨断筋伤、气滞血瘀、阻塞脏腑经络所致,不通则痛。故中医干预需调节躯体脏腑功能,行气活血、祛瘀止痛[11]。子午流注穴位贴敷为中医外治方案,根据中医病机及自然时空(时间医学)对人体气血波动的影响,子午为昼夜时间变化,流注为气血运行,集贴敷治疗所长,谨遵一元气机、时空辨治原则,是养生调理保健的常见方法[12-13]。穴位按摩为中医护理主要组成部分,其以经络穴位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取穴来施治,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目的,起到疾病预防及保健作用[14]。本研究将上述两种中医护理方法联合应用于LDH患者术后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2、4、7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LDH患者术后实施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能够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腰椎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子午流注穴位贴以子午流注为依据,卯时会流注大肠经,即早晨5:00-7:00气血经过大肠经,故在该时段刺激对应穴位具有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15-16]。其中天枢穴为腹部要穴位,刺激该穴可理气散瘀、调理肠道、助消化[12]。神阙穴为任脉穴位,可益气固脱、温补下元、调节冲任二脉,刺激该穴可发挥调节全身脏腑、温中止痛作用[17]。并且与中药贴敷结合发挥治疗所长,使中药由表及里,经各穴位经络传达至各脏腑,而贴敷中大黄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逐瘀通经;厚补可燥湿行气、消积;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芒硝可泻下软坚[18-19]。将中药贴敷穴位处可调节机体各项功能,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而且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躯体疼痛程度,促使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腰椎功能恢复[20]。穴位按摩能够使患者保持精神及肌肉放松,可舒经活络、通气血,按摩膻中穴可理气止痛,按摩气海穴可益气助阳、通经止痛,按摩委中穴可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止痛[21]。将穴位贴敷与穴位按摩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综合调节患者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发挥止痛、促进胃肠功能及腰椎功能恢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LDH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利于腰椎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子午流胃肠功能腰椎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