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2024-04-02 06:25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国资报告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通高铁科技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中国通号是以轨道交通控制技术为特色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是中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备制式、技术标准及产品标准的归口单位。从设计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驼峰编组站,到建立第一个电气集中标准,再到制定中国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标准,多年来,中国通号引领中国铁路发展,实现了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飞跃。中国通号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致力于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注重协同创新,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针对高铁控制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已实现高铁列控关键基础装备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

2023年,中国通号党委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上新台阶,“央企攻坚工程”一期任务成果实现上道试用,二期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加速实施,北斗应用进展顺利,5G无线通信、轨道交通云平台项目有序推进,多项科技成果入选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新增1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加盟国铁集团铁路科技创新联盟,2家企业入选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中国通号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把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使得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创新人才充分涌现、科技资源有效聚集、创新价值充分彰显,形成党建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格局。

坚持政治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开创新局,强化科技创新政治领导力。2023年,中國通号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深化改革促发展十大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工作深度融合。领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中国通号党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案》《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策划方案》,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起步走深走实。中国通号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突出问题导向,确定领题调研、民生调研、选题调研3个层面调研任务,坚持“四围绕”“四聚焦”,以“深化改革促发展十大课题研究”为抓手,“身入”基层突出调研谋实,“心到”基层突出调研走深,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问题,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形成扎实调研成果。

高端发力,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作为中央企业,中国通号近年来加快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性障碍,让各种科技资源有效聚集起来、创新主体充分活跃起来、创新引擎全速运转起来,不断增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其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试点新型科研机构事业群模拟法人独立运营,深入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深入探索“项目跟投”“集中攻关”“成果孵化”等科研组织模式,2020年以来指导推动8家二级企业实施“揭榜挂帅”。深化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改革,建立向生产一线科技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研发序列岗位薪酬标准高于其他序列同职级同薪档岗位,科学家履职待遇和薪酬高于领导班子正职,首席专家享受领导班子同等履职待遇。用好工资总额单列和利润加回政策,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团队实施工资单列,2020—2021年累计单列工资总额6.29亿元。丰富科技创新激励工具箱,制定《科技创新激励管理办法》《科研风险抵押、项目分红、业务跟投激励方案(暂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2020—2022年累计实施各类科技创新奖励约4340人次、奖励金额约1941万元。重点研发企业制定“科技创新十条”。围绕科学技术奖项、专利授权授奖、科技人才培养等10个方面进行奖励,2020年以来激励员工477名,其中科研人员95%以上,综合运用风险抵押、项目分红、业务跟投等科技创新激励手段,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极大增强科研人员工作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以使命担当践行“国之大者”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通号大胆实施开放创新,发挥在铁路科技创新联盟中的作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引导驱动行业技术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外部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近3年,新增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国家铁路局认定的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轨道交通自主运行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新增国家发展改革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工信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国家级示范称号10多个;与国铁集团、清华大学、北京交大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形成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健全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科研项目、创新平台、合作伙伴相关评价管理办法,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完善。发挥轨道交通列车控制技术行业优势,积极与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等部委沟通,联合国内相关优势企业,以中国通号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工信部、国铁集团重大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创新联合体,分别参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移动等创新联合体,获得专项国有资本金支持。下一步,中国通号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布局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加快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模范生”,构建开放创新的格局。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通号党委坚决扛起创新驱动发展政治责任,主动把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主动在服务国家重大交通建设、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上勇挑重担,聚焦增强国有经济主导和战略支撑作用,当前,北斗定位、移动闭塞的下一代列控系统研究已完成装备研发,正在根据国铁集团部署开展现场试验;布局轨道交通未来控制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重载自组网列控系统研发;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已完成时速350公里高铁弓网、轮轨电磁干扰研究测试平台和中低速磁悬浮研究测试平台的研制工作;组织持续跟踪超高速列车装备研发进度,组织开展时速400km 高速列车列控系统技术方案研究,保障“CR450科技创新工程”。

夯实主体责任,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不断凸显。中国通号不断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创新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其中,组织实施了高铁列控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与“安达”操作系统,一批基于100%国产芯片的列控核心装备进入产业化、工程化阶段,以国产“大脑”加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根本上保障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实现高铁核心技术“走出去”。自主研制形成的我国首套高铁列控系统已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境基础设施工程匈塞铁路开通,成为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第一单。同时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行,为推进中国制式高铁列控系统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通号创新成果引领行业发展,自主研发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在成渝区域落地实施,为国家新基建发展区域综合立体交通提供了解决方案;成功研制开发了基于北斗定位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和面向西部铁路的新一代列控系统,实现了我国列控系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装备的谱系化。

二是高价值专利培育质量和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申报,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应用能力。持续保持发明专利申请和海外专利布局申报高速增长,近3年,每年申请发明专利较上年增长30%以上;新增获得中国专利银奖2项、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电路”荣获北京市第六届发明专利奖唯一一项特等獎。专利海外预警分析和布局有序开展,近3年组织申请发明专利1961件,布局申请海外专利260多件,为“走出去”保驾护航;聚焦雅万高铁、匈塞高铁、泰国铁路等海外项目,持续开展高铁列车控制系统重点产品走出去目标国专利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规避产品出口风险。充分挖掘专利价值,试点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评价,完成了专利转化实施试点方案,具备了知识产权运营申报条件。

三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水平不断完善。成功策划和申请组建牵标委SAC/TC278通信信号分技术委员会,行业话语权持续提升。国际标准工作稳扎稳打,深度参与ISO/TC269的国际标准“列车时刻表”“模拟驾驶器”等工作组工作,成功提案“轨道占用检查”国际标准。全面完成CTCS-3级列控系统、自主化CBTC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总计398项),规范核心产品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生产制造、调试测试及施工安装全过程。持续组织做好行业标准归口管理和编制工作,共归口管理现行有效行业标准193项,在编标准21项。

汇聚人才合力,以全员创新实现赋能增效

一是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围绕重大任务攻关、重大技术攻关、应用技术攻关,实施分类激励,提高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健全科技创新激励保障体系和执行机制,各类激励政策应给尽给、能给尽给,给予科技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注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在保证科技创新正常产出效率的基础上,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把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体现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上,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为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松绑减负,鼓励科技人才攻关基础性技术、高精尖技术,坐得了冷板凳、干得了真科研、出得了真成果,涵养包容创新的科技文化。

三是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扎实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积极参与专门人才培养行动;深入改革人才管理体系,实行分类分档管理,拓展社会引才渠道,加大海外引才力度,积极引进对技术具有控制力的高端人才,放手使用科技领军人才,提拔任用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与詹天佑科技发展基金会强化联络,设立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贡献奖和青年奖,打造卓越高科技人才队伍。近3年,2人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5人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和青年奖、4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16人入选茅以升铁道工程师、3人入选中国铁道学会推荐“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

以党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全面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只有推动党建工作、向做强做优做大聚焦发力,才能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坚定朝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才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国产化替代和战略储备,补齐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短板。加快布局影响产业链安全稳定和竞争力的基础性技术,在战略必争必保关键领域找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构建未来技术体系,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进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模式,加强内部科研委托,探索创建科研工作室,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科研经费包干”等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质量效益,才能充分把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大胆实施开放创新,发挥在铁路科技创新联盟中的作用,以高水平科研能力引导行业技术发展。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吸收各方所长为我所用,才会真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

夯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加大力度招才引才育才、用才,大胆引进顶尖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更加多元的科技创新激励,创造条件让专业技术人员成名成家,确保高端领军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才能加快成为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猜你喜欢
中国通高铁科技
第一次乘高铁
山上有座高铁站
高铁会飞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人地百米建高铁
WHO WATCHES THE WATCHERS ?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中国通服新形势下企业规模与效益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