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反馈技术赋能“双师”课堂

2024-04-09 15:24李文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智能技术双师

李文宾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时间和空间的泛在性使传统教学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基于智能反馈技术的“双师”课堂是一场教育的革新,本文基于笔者实践,介绍了“双师”教学与智能反馈技术的内涵,并在分析智能反馈技术下的“双师”课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反馈技术赋能“双师”课堂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双师”课堂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师课堂;智能技术;互动反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2、03-144-0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时间和空间的泛在性使传统教学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数字化时代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形态等产生了新的影响。采用“双师”课堂,利用智能反馈技术强化对“双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摸索,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双师”教学的内涵

“双师”教学模式是以两位教师为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其中一位是主讲教师,在本地進行实体教学并进行线上直播,辅助教师和部分学生在远端线下实体教室同步学习,并能实现远端学生与主讲教师和本地学生的实时互动,实现学生虽在异地、却如同在同一教室当中进行实时互动的学习。

智能反馈技术概述

智能反馈技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处理学生学习情况并真实反馈信息的技术。这种智能反馈技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能够接收和发送反馈信息的学生端系统,如反馈器、接收器、智能学习终端(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另一部分是能够实现参与互动、进行反馈信息处理和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教师端应用平台。

智能反馈技术条件下的“双师”课堂特征

“双师”课堂属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双师”课堂中的要素除了传统实体课堂中的学生、教师、教学信息、教学媒体以外,还有线上教师、学生、网络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协作、有效互动才能达到动态平衡状况下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智能反馈技术可以把教师的提问展示给本地和远端的每一位学生,学生通过反馈器进行答题,教师端的平台可以及时记录、统计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课堂上教师通过平台统计出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动向,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智能反馈技术赋能的“双师”课堂解决了无法了解远端学生思维的问题,实现了本地教师、学生与远端教师、学生的互动。

智能反馈技术赋能“双师”课堂的实施路径

1.依据学情,共定目标

为了让教学更符合两地学情,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情,制定精准的学习目标;两位教师还应该对教材进行整体研究梳理,共同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与门头沟区大台中心小学间进行的《陶罐与铁罐》的“双师”课堂中,两位教师通过多次交流研讨,了解到两地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本篇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感受到陶罐和铁罐鲜明的性格特点。而大台小学的学生和大峪第二小学的部分学生,因为理解能力的局限,误认为陶罐完美无缺,而铁罐一无是处。教师根据两地学生的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能理解“奚落”“傲慢”“轻蔑”“谦虚”等词语。

(2)抓住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了解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体会感受铁罐和陶罐的性格。

(4)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中,体会故事说明的道理,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合作备课,设计核心问题

在目标设定好之后,两位教师一同备课,发现整篇课文主要围绕“奚落”这个关键词展开。但学生对“奚落”这个词语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理解铁罐的性格,因此设置核心问题“奚落在哪句话中使用合适”。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奚落:不是说自己也不是说别人的长处和别人的错误,而是用尖刻的语言说别人的短处。通过核心问题,抓重点句、重点词语体会陶罐铁罐的不同性格,让孩子知晓了“奚落”的含义。

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两位教师的多次研讨和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另一个核心问题:你认为陶罐和铁罐谁更强大?在教学中设置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有的学生抓住文中句子,知道了陶罐依旧朴素、光洁、美观,铁罐却无影无踪了,学生会误认为陶罐完美无缺,而铁罐一无是处。通过意见碰撞来纠正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真正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3.技术赋能,激活课堂

在进行“双师”课堂教学时,教师抛出核心问题,本地学生和异地学生同时通过智能互动反馈器选择答案,每一位学生的答案都会通过系统平台进行统计,既确保了两地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答题,也避免了学生的从众心理追随其他同学的答案。主讲教师通过系统平台立刻就可以看到两地学生每一个人的选择情况。教师根据答题反馈统计信息及时追问学生:“奚落是说自己吗?”“奚落是说别人的长处吗?”“奚落是说别人的错误吗?” 智能反馈技术让线上的异地学生感到教师就在身边,让两地每一位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选择情况,从而反思自己的选择,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了起来。例如,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核心问题“陶罐和铁罐谁更强大”,两地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两地的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应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我们看到通过核心问题的反馈,智能反馈技术让每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根据学生的思维变化,展开追问、辩论,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使课堂更加灵动。

4.评价反思,助力成长

在“双师”课堂结束后,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应当依据相应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两位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反馈技术设备实时获取学生反馈数据,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到学习中的个别学生,分析他们的思维过程,加以特别关注,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课后,主讲教师还应当带领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复盘,发现优势与不足,进行反思改进;辅助教师应当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整理和学习,选择恰当的内容再次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体悟感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  结

基于智能反馈技术的“双师”课堂是一场教育的革新,打造了异地“双师”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了两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技术的互动,这为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编   辑:徐靖程

猜你喜欢
智能技术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探讨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项目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