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及前沿

2024-04-09 09:18陈顺娟孙小娅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陈 瑞,陈顺娟,孙小娅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护理人才,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护理教育者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医疗机构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1]。当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制约了护理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必须进行护理教育改革。

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基于多学科的新型文献计量学研究工具,能够清晰呈现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它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揭示研究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近年来,科学知识图谱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运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对2010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国内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护理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为新时代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使用检索式“(SU=护理OR SU=护理专业)AND(SU=教学改革OR SU=教学改革)”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段为2010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010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国内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期刊文献;文献内容与护理教学改革有关。

排除标准:多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不完整论文;报纸、网页上的与主题无关的文献。

1.3 数据处理

根据检索主题词及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有效文献3 095篇。运用Note Express 文献管理器筛选文献,运用Excel 软件绘制该领域发文量和发表年份柱状图。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其合作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时间切片(Time Slicing)设置为1 年,Pruning 选择Pathfinder,Top N=40。

2 研究结果

2.1 发表时间分布情况

2010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护理教学改革领域发文量有小幅度波动,但年发文量均在150 篇以上,提示从2010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该领域发文量总体相对稳定且呈高产状态,表明该领域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见图1)。

图1 护理教学改革领域年发文量及发文趋势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quantity and trend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2.2 发表期刊分布情况

本研究纳入的3 095 篇文献发表在499 种期刊上。其中,43种期刊的发文量超过15 篇,均属于医药卫生类或教育类期刊,发文量共1 780 篇,占57.5%;367 种期刊的发文量少于5 篇,发文量共398 篇,占12.9%。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卫生职业教育》,为320 篇,其余发文量超过60 篇的杂志依次为《现代职业教育》(125 篇)、《中华护理教育》(114 篇)、《护理研究》(85 篇)、《全科护理》(70 篇)、《教育教学论坛》(69 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62 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61 篇)。

2.3 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见图2)

图2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作者及其合作网络Figure 2 Authors and their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图2 共有节点(N)220 个、连线(E)103 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4 3。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前三的作者为夏立平、杨丽、曹月,发文量分别为7、7、6 篇,并分别以夏立平和杨丽为主形成了两个两人合作小组。网络密度为0.004 3,提示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的团队分布较分散,彼此间合作较少,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2.4 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见图3)

图3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机构及其合作网络Figure 3 Institutions and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对同一机构不同二级单位名称进行合并,如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合并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图3 共有节点177个、连线5 条,网络密度为0.000 3。可知,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25 篇。其次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从节点来看,机构间合作网络稀疏,提示该领域发文机构多为独立研究,不同机构及不同地区间合作极少。

2.5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见图4) 图4 共有节点271 个、连线299条,网络密度为0.008 2。剔除检索主题词后,对其余高频(≥30次)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见表1),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表明这些内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且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图4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Figure 4 Co-occurrence network of literature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表1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高频(≥30 次)关键词Table 1 High frequency (≥30 times)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见图5) 由图5 可见,共得到#0 教学改革、#1 课程思政、#2 教学方法、#3 高职院校、#4 实训教学、#5中职学校、#6 社区护理、#7 教学效果、#8 护理药理、#9 护理本科、#10 微课、#11 护理礼仪、#12 中医院校、#13 教学评价、#14教学反思15 个主要研究聚类标签。该图谱的聚类模块值(Q)为0.818 9,平均加权轮廓值(S)为0.946 9。Q>0.3 且S>0.7 表明聚类结构明显,各研究主题间联系紧密,相互渗透,结合性较强。

图5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map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2.5.3 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6) 共检出25 个突现词,其中“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护理学院”等在2010 年就已出现,热度持续到2014 年。2011 年以后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的突现关键词可分为三大类:热点人群关键词(“高职护生”“中职护理”“成人教育”等)、构建教学改革方法关键词(“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慕课”“创新能力”“微课”“线上教学”“教学设计”等)和素质教育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职业素养”等)。热点人群关键词突现时间较短暂,始于2011 年,止于2013 年,表明这个时间段,研究者的关注人群是专科层次及成人教育的学生。构建教学改革方法关键词突现时间较长,且一直持续至今,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19 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格外关注。近年来,护理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图6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突现关键词Figure 6 Key words emerging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3 讨论

3.1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热点

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结果,可以将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划分为以下4 方面: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内容研究以及教学质量评价。

3.1.1 混合式教学是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的热点 教学模式设计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关键[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融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优势的教学方法,它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3]。该模式使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兼顾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4]。目前,护理教育领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案设计、师生有效互动机制与策略、教学资源构建及与不同信息媒介相结合方面。多数研究表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获得感[5-9]。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3.1.2 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是教学方法研究的未来趋势 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9]。目前,研究较多的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案例教学法(CBS)、基于ADDIE 理论的教学法、基于团队学习的方法(TBL)、OTD 教学法等。多数研究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效果予以肯定,认为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提高成绩方面效果显著[10-14]。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呈现单一教学法转向多种教学法联合应用的趋势。刘梅等[15]对PBL 与CBL 相结合的教学法提高护理专业住培学生心内科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法能提高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内科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满意度。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3.1.3 课程思政是教学内容研究的核心 加强思政建设及职业素养培养是护理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研究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课程思政引起高度关注,迅速在各高校开展。为此,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旨在全面推进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护理人才[16]。周青[17]基于OBE 理念探索老年护理学思政教育对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老年照护意愿、人文关怀能力、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将思政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有利于转变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与老年照护意愿,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和学习效果,引导护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认同感。赵琼兰等[18]围绕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3 方面,在护理本科生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具有家国情怀、医学精神、职业道德的护理人才。

3.1.4 教学评价模型和多元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教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雷微等[19]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了集教学背景评价、教学资源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等多个评价指标于一体的评价模型,认为该模型可作为教学医院评价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二是多元教学评价方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元评价体系重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双重评估,强调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的多样性[20],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临床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了解师生对评价过程、组织和实施效果的态度[21],通过评估促进教与学。岳新新等[22]建立了智慧教育背景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管理部门评价4 方面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不同教学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如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终结性评价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为了使护理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必须采用多元、动态、系统的评价方法,建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2 护理教学改革研究前沿

分析突现词出现的时间与强度可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职业素养、教学设计等为近年来护理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

3.2.1 信息技术的融入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3-24]。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病情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护理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病例讨论、制订护理方案,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够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临床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适应性和自信心。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床操作流程、护理技巧等,使学生了解临床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实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可见,信息技术的融入对于护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应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3.2.2 课程思政建设是护理教学改革的前沿主题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在当前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教育对象个性更加鲜明的背景下,高校面临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25-26]。大思政背景下开展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护理专业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培养,而且要重视职业素养与道德观念培养。课程思政建设正是以此为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虽然,护理教学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可行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27-28],思政元素单一,理论碎片化、系统性不强[29]。护理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思政内容、平衡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关系等,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2.3 教学设计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相较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更为深刻,能触及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等根本。然而,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30]。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个性化、多样化;适应教育内容和教学环境变化,使教学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团队、院校和地方的优势。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教学力量的多元化无疑是护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方向。

4 结语

研究发现,我国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该领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发文机构多为独立研究,机构及地区间合作较少;尚无稳定的可供大家拿来即用的标准模型。促进护理教育改革是教研人员的使命。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院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护理教学模式研究,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