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精力管理情况与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

2024-04-15 09:42王霞左方敏
关键词:考试成绩

王霞 左方敏

摘要:目的:基于精力管理理论探讨高校学生精力管理情况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方法:以考研学生为例,采用自编考研学生精力管理问卷对424名考研学生开展研究。结果:①考取学生精力各维度得分和考试成绩显著高于未考取学生(P<0.01),精力各维度高分组考试成绩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高于低分组(P<0.001),精力各维度高分组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P<0.01);②精力各维度得分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r体能=0.198,r情感=0.217,r思维=0.224,r意志=0.196,r精力总分=0.242,P<0.01),精力总分对考试成绩的回归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58(F=26.204,P<0.001),回归系数为0.495(t=5.119,P<0.001)。结论:考研学生精力管理情况对考研结果具有影响效应,精力总分对考试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精力管理;考研学生;考试成绩;考研结果

中图分类号:B8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1-2443(2024)01-0091-11

引言

精力管理理论由美国精力管理专家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1]于 2003 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精力就是做事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的精力源,做好精力管理,是高效表现的基础。Monica Parikh研究发现,积极的精力投入与学分绩点存在正相关[2],Michael D. Milmine的研究也发现,提高精力投入,有助于学业成功和提高学业完成率[3]。Alfredo Rodríguez-Mu?oz等的研究发现,学生精力投入度在积极情绪与学业成绩间起着调节作用[4]。

近年来,考研成了高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切,“考研热”、“考研高考化”[5]成为热词。调查显示,有50.44%的大学生打算读研[6]。2015至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增长比例超过21%,总数457万。2023年报考人数增至474万,较上一年增长17万[7],增长率为3.71%。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110.35万人,录取率为24.15%[8],报考人数的持续增长和不高的录取率加剧了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

关于考研,目前主要集中于对考研成败的分析和考研意愿的调查[9-11],尚未发现从精力管理的角度研究考研相关问题,比如,考研学生不同的精力状态是否会影响考试成绩和考研结果,学生的精力状态与考试成绩的具体关系如何,高校如何开展精力管理教育,考研学生怎样进行精力管理以提升其精力状态和考试成绩等,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

本文以考研学生为例,探讨高校学生精力管理情况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提炼影响考试成绩的精力管理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考研指导工作和考研学生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参加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共有524人参与问卷调查,删除74份未参加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26份未填写考试成绩的问卷,累计有效问卷424份。

424名调查对象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其中,安徽241人,占56.8%,山东52人,占12.2%,江苏31人,占7.3%,辽宁17人,占4.0%,北京12人,占2.8%,浙江11人,占2.5%,其他地区60人,占14.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调查工具

1.2.1 自编精力管理问卷 根据相关文献及前期调研,从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和精力总分五个维度,分别评估个体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的精力管理情况,共37个项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较不符合”,3代表“不能确定”,4代表“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代表精力状态越好。根据计分规则:体能精力(10个项目)最低分10分,最高分50分;情感精力(9个项目)最低分9分,最高分45分;思维精力(10个项目)最低分10分,最高分50分;意志精力(8个项目)最低分8分,最高分40分;精力总分(37个项目)最低分37分,最高分185分。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9;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四个维度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6,0.850,0.902,0.887。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最大因子解释总变异量的15.361%,低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次调查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1.948%,超过50%的标准,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0.946。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四个因子HTMT值均小于0.85,说明因子之间具有区分效度。

对数据进行峰度和偏度Kolmogorov-Smirnov检验,峰度绝对值最大为2.973,小于10,偏度最大绝对值为1.183,小于3,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综上,精力管理问卷的信效度很高,数据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方差等分析。

1.2.2 数据采集和处理 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问卷采集时间为2023年6月16日—24日;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4名考生体能精力最小值10.00,最大值50.00,平均值33.99,标准差6.65,中位数34.00。情感、思维、意志、精力总分及考试成绩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2.2 人口学变量不同精力维度与考试成绩的差异分析

2.2.1 不同性別的比较 对男女考生精力各维度和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女生考试成绩高于男生(M女=346.28±41.60,M男=326.87±52.90,t=-3.891, P<0.001);男女考生在精力管理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2.2.2 不同专业的比较 对文科和理科考生精力各维度和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文科生考试成绩高于理科生(M文科=346.47±47.27,M理科=329.46±44.44,t=3.744, P<0.001);理科生情感精力得分和精力总分高于文科生(M理科情感=34.18±6.08,M文科情感=32.74±6.24,t情感=-2.365,P<0.05;M理科精力总分=139.90±23.45,M文科精力总分=135.00±23.32,t精力总分=-2.128,P<0.05);不同专业的考生在精力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详见表4。

2.2.3 不同户口类型的比较 对城市与农村户口两类考生精力各维度和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城市户口考生体能和情感精力得分高于农村户口考生(M城市体能=35.05±6.37,M农村体能=33.44±6.74,t体能=2.386,P<0.05;M城市情感=34.21±4.92,M农村情感=32.88±6.75,t情感=2.306,P<0.05);两类考生在思维、意志、 精力总分和考试成绩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详见表5。

2.2.4 是否考取的比较 对考取和未考取两类考生精力各维度和考试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考取的学生在体能、情感、思维、意志、精力总分和考试成绩六个方面均高于未考取学生,差异显著(t体能=3.406,t情感=5.651,t思维=5.285,t意志=5.832,t精力总分=6.017, t考试成绩=12.027,P<0.01)。详见表6。

2.2.5 人口学变量在是否考取上的差异分析 对性别、专业、户口类型与是否考取做交叉卡方检验,结果发现,不同专业类型在是否考取上差异显著(χ2专业=10.875,P<0.01),理科生考取的比例73.45%,明显高于文科生考取的比例57.89%,文科生未考取的比例42.11%,明显高于理科生未考取的比例26.55%;不同性别及户口类型在是否考取上无明显差异(χ2性别=0.222,χ2户口类型=0.183,P>0.05)。详见表7。

2.3 不同精力管理情况考研结果差异分析

2.3.1 考试成绩的比较 根据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得分,取得分最低的27%作为低分组,得分最高的27%作为高分组,其余样本为中间组,分别对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高、中、低分组的考试成绩做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精力各维度高、中、低分组的考试成绩差异显著(F体能=8.373,F情感=11.962,F思维=9.217,F意志=10.406,F总分=14.436,P<0.001)。详见表8。

事后检验发现,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五个维度高分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低分组。

2.3.2 是否考取的比较 对不同精力维度高、中、低分组与是否考取做卡方检验,结果发现: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高、中、低分组在是否考取上差异显著(χ2体能=9.388, P<0.01;χ2情感=41.636, P<0.001;χ2思维=26.897, P<0.001;χ2意志=33.922, P<0.001;χ2精力总分=37.555, P<0.001)。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高分组考取的比例分別为74.62%、80.00%、76.98%、77.25%、78.8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64.39%;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分别为43.36%、57.80%、56.82%、58.00%、58.7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35.61%。详见表9。

2.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4.1 相关分析 对精力各维度与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和精力总分五个维度得分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体能=0.198,r情感=0.217, r思维=0.224,r意志=0.196,r总分=0.242,P<0.01)。详见表10。

2.4.2 回归分析 将精力总分作为自变量,将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公式为:考试成绩=274.510+0.495×精力总分,模型R方值为0.058,意味着精力总分可以解释考试成绩的5.8%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F=26.204,P<0.001),说明精力总分一定会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精力总分的回归系数值为0.495(t=5.119,P<0.001),意味着精力总分会对考试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详见表11。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考取学生(273人,比例64.4%)多于未考取学生(151人,比例35.6%),录取比例为57.59%,显著高于全国研究生考试的平均录取率24.15%[8](P<0.001),这会对回归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理论上,实际的回归效应值大于本次调查的回归效应值。

3 分析与讨论

3.1 性别与专业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女生考试成绩高于男生,文科生考试成绩高于理科生,理科生考取的比例高于文科生。女生考试成绩优于男生,有研究认为,考研复习是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女生心思缜密能耐得住性子,而且女生报考基数大的专业考研录取率相对较高[12],也可能与女生求职难,考研动机更强有关[13]。文科生考试成绩高于理科生,可能与文科生求知进取强[14]、报考人数多招生人数相对少、竞争激烈带来的总体考试成绩提高有关。关于理科生考取率高于文科生,可能与理科多为应用型、理科生重视积累工作经验[14],理科生就业相对容易,报考人数少、招生人数相对较多有关。

3.2 体能精力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城市户口考生体能精力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户口考生。这可能与城市户口考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15]、重视体能精力管理有关,比如,城市户口考生可能更有条件进行体能训练等。

研究还发现,体能精力对考试成绩和是否考取均产生显著性影响。体能精力高分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低分组;体能精力高分组考取的比例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体能精力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说明体能精力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体能精力越差,考试成绩越低,未考取的比例越高。

体能精力是生命力的核心,是所有精力的基础,影响着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良好的体能精力是高效工作的前提[1]。有研究认为,体能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可以锻炼自信心、力量和速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斗志,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16]。

张亚暾认为,考生在备战考研期间,要学习身体两手抓[17]。如,赵昌海[18]指导10名考研学生练习传统太极拳,结果发现,考生每天参与定时定量的太极拳运动,能增强体质,为备考生活增添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减轻焦虑。李娜等[19]对考研学生进行的瑜伽训练也发现,瑜伽能有效缓解消极情绪,提升精力。

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在《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最重要的体能精力管理方法》[1]15,主要有:早睡早起,按时作息,每天吃早餐,饮食营养,多喝水,多餐及时补充能量,每90分钟休息片刻,每天进行适量身体运动,每周进行两次心血管功能间歇性训练和两次力量训练,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体能精力。

3.3 情感精力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城市户口考生情感精力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户口考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陈慧君[15]4研究发现,农村户口学生的情绪状态差于城镇学生。这可能与城市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有关,农村户口学生受家庭经济收入、教育条件、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限制,遇到的生存压力和心理负担更重,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研究还发现,理科生情感精力得分高于文科生,这可能与专业特点有关,理科生受专业熏染和训练的缘故,表现得更理性,文科生由于对文学、文字的学习比较深刻,更感性,情绪波动性更强,这与陆伊人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20]。

此外,研究还发现,情感精力对考试成绩和是否考取均产生显著性影响。情感精力高分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低分组;情感精力高分组考取的比例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情感精力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说明情感精力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情感精力越差,考试成绩越低,未考取的比例越高。

情感精力主要指积极情感状态,体现在自信、快乐、满足、人际和谐与社会支持等方面。研究者认为,消极情绪的代价高、效率低[1]8,而积极情绪却能产生更全面的注意力、更多的创造性以及更全面的思维[21]。

关于考研学生做好情感精力管理的必要性,有研究发现,打算读研学生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没有读研打算的学生[6];张亚暾[17]调查发现,82%的考生认为压力过大,32%的考生有过失眠的情况;马亚会发现,考研学生有轻度抑郁、失眠和焦虑等表现,有些学生甚至畏惧考研或者产生了放弃的念头[22]。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对考研学生会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支持力度来改善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3]。Timothy M. Hill的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情感能力越强,学业分数越高[24]。

关于提升情感精力,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认为,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情感精力,快乐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具体方法有:将避免压力转变为追求压力,将威胁看成挑战;至少交一位好朋友,常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扩充情感容量,突破舒适区,像锻炼体能肌肉一样锻炼情感肌肉;学会接纳不同情绪,提高驾驭情绪的能力。

3.4 思维精力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理科生思维精力得分高于文科生。这可能与专业特点有关,长期的分科学习和训练对学生大脑网络的塑造和重构有很大的影响,理学类专业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科生具有更强的逻辑能力 [25]。

本次研究,思维精力高分组考试成绩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高于低分组;思维精力高分组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思维精力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思维精力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這说明思维精力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思维精力越差,考试成绩越低,未考取的比例越高。

思维精力主要指保持专注和乐观,即全情投入地专注于当下,同时拥有现实乐观主义。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21]23,专注是一种心流状态,而乐观是一种把精力和能量专注于能控制的事情的能力,乐观的人身体更健康,工作更高效,学业成绩更好[26]。

提升思维精力,关键在于思维准备、构建愿景、积极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发挥创造力。具体方法有:每天早上在大脑中列出任务清单、预演不确定性情况,每天进行总结反思,每天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定期放空大脑、左右脑交替使用,挑战新的学习任务,进行身体锻炼等[1]5。

3.5 意志精力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意志精力高分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低分组;意志精力高分组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意志精力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意志精力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说明意志精力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意志精力越差,考试成绩越低,未考取的比例越高。

意志精力指通向最深层的价值观和利他思想,跟生命的意义感有关。意志精力处在精力金字塔的塔尖,为所有层面的精力提供动力源,促进最佳表现,意志精力甚至可以弥补严重不足的体能精力。拓展意志精力需要将个人的需求放在第二位,将利他和奉献放在首位,需要为了长期回报而承受短期的不适[1]5。

备战考研需要有坚定的意志能力[27]。一方面,考生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考研动机,确立长远的人生目标,以目标来驱动全情投入的考研行为。另一方面,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在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从复习到最后走进考场,会经历很多困难[28]。考生需要坚持不懈,面对环境、学习、体能、心态、脑力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地调整,以坚定的意志力来达成考研目标[29]。

3.6 精力总分对考研结果的影响

精力总分是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精力各项得分之和,精力总分反映的是精力管理总体情况。本次研究,理科生精力总分显著高于文科生,这与前文讨论的理科生的情感和思维精力得分高于文科生有关。研究还发现:考取学生在体能、情感、思维、意志、精力总分和考试成绩六个方面均显著高于未考取学生;精力总分高分组考试成绩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中间组考试成绩高于低分组;精力总分高分组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精力总分低分组未考取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精力总分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对考试成绩回归效应显著,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精力管理情况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精力管理情况越差,考试成绩越低,未考取的比例越高。

精力是驱动行为、达成目标的动力源。做好精力管理,需要把握四个原则:调动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避免精力使用不足和使用过度,在精力消耗与恢复之间保持平衡;突破惯常极限,突破舒适区,系统地进行训练;建立积极的仪式习惯[1],以高效能习惯确保目标达成[30]。

总之,提升精力,需要通过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三个步骤来落实精力管理,以源于深层价值观和利他倾向的目标来激发精力,以面对现实的勇气来增加精力,以具体细致的行动计划来投入精力[1]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意志精力和精力总体状况越好,考试成绩越高,考取的比例越高。精力各维度得分与考试成绩呈显著性正相关,精力总分对考试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4.2 建议

4.2.1 高校方面 首先,做好精力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高效能精力管理的认知理念,教授精力管理方法,指导考生养成精力管理习惯。其次,按照精力源实施精准化管理[31]:从饮食起居作息与运动等方面指导学生提高体能精力;为考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放松的平台,提高情感精力;组织专家讲座,引导考生科学用脑,激发大脑潜能,提升思维精力;加强对考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长远的人生目标[32],提升意志精力。

4.2.2 考生方面 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强烈的考研动机,这是意志精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体能、情感和思维精力的动力源,有助于克服困难和目标达成;充分调动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的精力源,全情投入,每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33]投入到考研行为中[34],以提高考研成功率。

综上,本研究首次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探讨考研学生精力管理情况与考试成绩的关系,发现了影响考试成绩的精力管理方面的因素,为高校考研学生管理相关工作和考研学生做好精力管理提供了建议。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样本需要更有代表性,问卷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编制考研学生精力管理标准化问卷,开展提升考研学生精力管理的干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美]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1-223.

[2] MONICA PANIK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dox of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s[D]. United States-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08:123.

[3] MICHAEL D. Milmine. Measures of Student Engagement as Predictors of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and Degree Completion at Andrews University[D]. United States-Michigan,Andrews University,2021:4.

[4] ALFREDO RODRIGUEZ-MUNOZ, MIRKO ANINO. Positive emotions, engagement, and objective academic performance: A weekly diary study[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1(92):1-6.

[5] 倪思潔.“考研高考化”这道题难住了谁[N].中国科学报,2023-02-12(05).

[6]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中国国民心理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90.

[7] 中国教育在线.2023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EB/OL].(2023-05-11)[2023-10-15].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2023/catalog.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学研究生365.36万人 比上年增长9.64%[R/OL].(2023-03-23)[2023-09-2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mtbd/202303/t20230323_1052350.html.

[9] 齐艳波,冯宪萍,王芳.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格特质与考研成败的相关性分析[J].心理月刊,2018,(13)9:16-17.

[10] 王爱琴,彭雯.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本科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郑州大学本科生为例[J]. 内江科技,2023(2):19-20+33.

[11] 韩清,王恩民,薛淑枝.西安地区独立院校护理本科生考研意愿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8:129-132.

[12] 边军,宋艳保,王志芬,等.民办大学生考研分析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3(11):91-94+99.

[13] 周烨.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分析[J].科协论坛,2011(11下):70-71.

[14] 吴铭.文科考研分数线高的原因是报考人数多[EB/OL].(2023-05-11)[2023-10-15].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7234611683602772.html.

[15] 陈慧君.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江汉大学1311名本科新生的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29-33.

[16] 麻晓鸽.大学生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J].运动训练学,2022,12(16):13-15.

[17] 张亚暾.考研内卷化背景下高校如何做好就业工作——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数据,2022(12):193-195.

[18] 赵昌海.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对考研学生心理焦虑影响研究[C]//中国武术教育学会.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二).北京:中国武术教育学会学术部,2021:3-6.

[19] 李娜,尚宁宁.瑜伽对考研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3):108-113.

[20] 陆伊人,刘张沐泽,严格,等.文理科大学生不同心理状况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741)20:69-70.

[21] (美)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77+15+183-194.

[22] 马亚会,杜兆健,景晓琳,等.高校考研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10):66-68.

[23] 刘鸿志,彭裕,高蝶,等.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对考研医学生的心理影响[J]. 黑龙江科学,2023,14(5):85-88.

[24] TIMOTHY M, HIL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D].United States-Texas,Tarleton State University,2021:76.

[25] 张铭凯,黃瑞昕,吴晓丽.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实证研判[J].教育学术月刊 2021(11):83-90.

[26] 道格·亨施.心理韧性的力量[M].李进林,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70-71.

[27] 崔锦铭,王幸,金鑫.关于高校大学生考研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地区为例[J].考试与评价, 2017(8):147-148.

[28] 李玉兰.考研季,这些新特点值得关注[N].北京:光明日报,2022-05-05(03).

[29] 王芳.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考研指导工作要点分析[J].山西青年,2021(8):12.

[30]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57-77.

[31] 钟敏敏,陈欣,彭娟.高职院校学生精力管理调查研究——基于667份问卷调查的结果[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4):46-51.

[32] 车如风,曾华,胡康秀,等.成功考研学生群体特性视角下高校考研指导工作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4):379-383.

[33] 林尧禄,姚乃瑜,邵润清,等.考研成败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经验数据[J].营销与人才培养, 2022(3上):175-177.

[34] 杨自伟,陈欣,聂琼瑶.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的关系重构与检验——基于学生的考研态度与考研结果数据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23):71-79.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tate of Full Eengagement of Energy and their Exam Sco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Attending the National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WANG Xia1,ZUO Fang-min2

(1. Wanjiang College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8,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of the Theory of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of Energy,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nergy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exam scores. Methods: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attending the national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as an example, 424 undergraduates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the Full Engagement Questionnaire personally designed by the author. Results:①all energy dimension scores, as well as the scores of exam, of the test-takers who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exam were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who failed(P<0.01); scores of test-takers from the group of high level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groups of medium and bottom level; the scores of exam of the group of medium level are higher than the scores of the group of bottom level(P<0.001); the passing rates for exam from the group of high level of all energy dimen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passing rates , while the failure rates from the group of bottom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failure rates(P<0.01); ②the scores of all energy dimens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exam(rphysical=0.198, remotion=0.217, r thinking=0.224, rspirit=0.196, rtotal energy=0.242, P<0.01), the total energy scores had a logistic effect on the scores of the exam, with the effect value of 0.058(F=26.204, P<0.001),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0.495(t=5.119, P<0.001). Conclusion: The state of full engagement of energy of test-takers for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had an effect on the results of such exam and the total energy scores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the scores of the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Key words: full engagement of energy; college students attending the national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 scores of the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 results of postgraduate enrolment exam

(責任编辑:叶松庆)

收稿日期:2023-08-12

作者简介:王霞(1973—),女,安徽铜陵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精力管理与心理健康.

引用格式:王霞.高校学生精力管理情况与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以考研学生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1):91-100.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
考驾照
心里的彩虹
考试成绩转换成偏态分布量化成绩的算法
你是谁
勤劳的妈妈
考试成绩
斯诗私塾
以能力为导向的物理考试成绩评价研究
因子分析法在高中地理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谁的成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