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党支部建设融合模式探究

2024-04-25 04:04阚淑锦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支部辅导员育人

阚淑锦 卓 馨

(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承载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而学生管理工作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促进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高效融合是巩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回应。

一、学生党支部与学生管理双向融合的必要性

(一)育人目标的同一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学生支部党建作为高校党建的基层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战斗堡垒,承担着思想引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持续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

(二)工作内容的统一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依靠学生会和社团等学生组织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日常学生管理,辅导员或支部书记直接地掌握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学生支部党建是按照程序和标准发展党员,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持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校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与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对象具有全员性特点,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以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依托,其实现途径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三)职能主体的交叉性。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价值引领的基础性作用,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一线人员,在管理与服务学生方面担任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主体交叉融合可以深入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思想状况,在党员教育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性措施,同时也有利于在学生支部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方面实现融合。

二、学生支部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融合工作人力资源有限,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国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配置以辅导员或部分专任教师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比例要求不能低于1:200,部分辅导员同时承担学院分团委书记或学生事务管理科的工作任务,繁重的管理工作使辅导员分身乏术,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方面工作方式精细化有待提升;工作方法创新性需要增强;专任教师面临较重的课程任务和科研指标,在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加强;其他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等对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关注度不高,工作开展人力资源有限,协同性不足。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影响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二)融合工作内容形式化,融合工作载体不足。一方面,大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依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开展各种党建活动,这些活动重视政治理论,却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脱节脱钩。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对党建活动的参与和理论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的管理辐射作用较小。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相融合的工作举措执行出现偏差,诸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青春思政课”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倾向,违背了活动的初衷,助长了学生“应付活动”的不良风气,阻碍了两者融合目标的实现。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融合在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培养管理以及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系统设计有待完善,融合工作的开展呈现出“碎片化”现象。例如: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学生党建+学生管理”学生成长服务站,场所不固定也限制了两者融合实现常态化;一些高校“党建+学生管理”的活动开展主要在国家重要节日节点,不能贯穿于整个学年和培养周期;队伍建设方面,学生党建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三全育人”格局。

(三)融合工作机制缺乏创新,效果有待提升。专职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在学生日常管理中难免出现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相分离的情况。例如辅导员在给学生召开日常主题班会时,较多围绕班风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较少关联党建工作,降低了将党建融入学生管理的工作成效。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在科研工作上,对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关注度需要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有限。此外,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教师与学生主要还是通过教学和科研等业务活动发生联系,而没有很好地运用党建活动的平台和机会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1]在“互联网+”背景下,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者受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影响,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有待增强,学生管理和学生党建的融合工作方式陈旧,融合效果不佳。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支部党建融合模式

(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提升党支部书记胜任力为抓手,在信念坚定、理论修养、执行组织、责任意识、守正创新、实干笃行等方面提升支部班子的政治领导能力。以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学生党支部为重点,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动态调整学习目标,形成支部学习文化、促进党员自我学习,构建良好的政治学习生态,筑牢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根基,增强党员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完善服务机制,搭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载体,畅通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革新服务方式方法,创建服务品牌,不断增强支部服务群众能力,让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创新党员管理模式,规范和优化支部“三会一课”建设和党建工作流程,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党员身份认同和团结,建立党内关怀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拉近党员间关系,增强支部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定样板支部创建标准,确保支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完善考核奖惩措施和党内监督机制,总结支部建设经验,常态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化支部组织战斗力和工作推动力。创新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支部特色品牌文化,结合红色遗址、文化基地等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在党支部营造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无私奉献、主动担当、团结互助、迎难而上的文化,以先进文化凝聚大学生党员”[2]用党建文化影响群众文化,以党员引领群众,达成思想共识,不断提升文化宣传力和自我革新力。

(二)全员育人视域:拓宽广度,配齐配强育人队伍。

1.构建“班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制”。高校班主任一般由专任教师兼任,有着专业背景优势和时间优势。一方面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科研工作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专业指导的便捷性能调动普通学生参与各类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一些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两张皮”难题,促进两者实现高效融合。也可减轻辅导员繁重的工作压力,促进学生管理和学生党建工作的精细化。

2.建立辅导员和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制”。辅导员一方面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又要向党团班级建设倾斜,特别是更新调整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既要做好学生党务工作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建立配套的党建和学生管理融合效果考核机制,量化评价标准,通过成立“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并与思想政治素养学分相挂钩,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形式主义”,建立“辅导员讲党课”和“支部书记进宿舍”“支部书记进课堂”“支部书记专业指导工作坊”等制度实现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的深度高效融合。

3.整合“院领导、专任老师、组织员、思政教师、心理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后勤工作人员”等所有教职工在内的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打通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听党课、开展党团日活动等途径,推动两者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完善“朋辈导师制”,促进高年级党员与高年级朋辈导师的交流互动,两者在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朋辈互助和“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对凝聚青年、号召青年、引领青年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4.持续开发校外育人资源,构建横向校企合作育人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学社联接,实施大学生进社区行动计划,学生党员和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学习社区党建与商圈党建的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吸收社会工作者补充学生社区管理队伍,推进学生社区管理。

(三)全过程育人视域:聚焦精度,遵循学生成长与育人规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社区为本’的学生服务拒绝短期化供给策略,主张结合学生成长的不同予以阶段,建构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的服务连续系统,对学生的阶段性需求持续回应。”[3]实现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的融合,要在改进中加强,动态调整融合措施,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以班级团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的形式,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在新生入学阶段,支部党员开展新生入学思想理论教育,入党启蒙教育活动,联合学生干部协助学院做好新生入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如学生管理手册的解读、校园规章制度的宣传,专业学习方法的传授、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介绍、大学生涯规划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二至大三阶段,通过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员进宿舍、设立党员服务岗、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等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服务示范作用。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朋辈指导,解决学生快速成长中的学业、情感、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同学作用,将其吸收进入党员队伍,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在毕业阶段,针对大四毕业生常见的学分、实习、毕业论文和设计、求职择业等问题,学生党支部与辅导员、教师党支部形成工作合力,实行一对一“包保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指导服务,如联合召开学分预警会议、邀请专业教师开展毕业实习动员会和毕业论文指导讲座、邀请优秀校友召开择业面试经验分享会、考研升学经验交流会等等,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增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生管理与发展、创建和谐校园。

(四)全方位育人视域:挖掘深度,打造共建互促的育人空间。全方位育人主要侧重于育人空间上的第一、二、三课堂的相互连接,借助各育人主体的能动性和协调性,发挥育人体系的育人效应,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囊括全部育人部门、人员的思政大环境,让大学生置身其间获得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教化与熏陶。进而推动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深度融合,优化多维的“思政”大环境,对营造育人体系的空间性提出更高要求。

打造多维的共建互促的育人空间,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学生管理与服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党建进社区”工作机制,包括设立党员服务站,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学院支部、辅导员、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为抓手,连点成片,编织入网,使有效空间内的各个主体都成为资源的创造者与受益者”[4]不仅能在学生社区内加强党组织建设,团结学生,还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管理服务的精细化。

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团建相融合,支部党员协助班级团支部建设,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社团和学生会等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党支部活动联建;支部党员考察与班级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相结合。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融合方面,设立“党员先锋岗”查课制度,“党员进班级,我为同学做实事”开展学业辅导,成立“课前五分钟”宣讲小组,从宣讲思想理论到时事新闻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提升群众评价、学习成绩在发展党员中的影响力。

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融合,用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在支部内部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工作,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朋辈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将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一方面,定期以党支部和团支部为单位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另一方面,发挥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心理健康月”组织学生党员队伍开展公益心理服务与咨询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支部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支部园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