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为了下一代

2024-04-25 17:59高峰吴云体
下一代英才 2024年2期
关键词:缺位集镇教书育人

高峰 吴云体

在邓州市高集镇沈堂学校,何东玲是一位深受群众和师生们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她扎根农村学校,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为高集镇的教育事业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贡献。

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何东玲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心交谈,课间指导孩子们做游戏,随时都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可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充满爱心的年轻教师,却遭受了人生中常人难以忍受的两次大劫难。她上大学时,因颅咽管瘤,头部做了三次手术。毕业后考入了教育系统,被分配到高集镇沈堂学校教学。上班的第一年,她又遭遇突如其来的车祸,双腿先后做了五次手术,造成了三级伤残。以至于现在不能骑车,不能弯腰,不能下蹲,穿脱衣服不方便,就连入厕都成了难题。为了方便在家中照顾她,家人曾多次劝她放弃教学工作,但是她坚决不同意。父母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每天接送她去学校,而这一接就是十多年。

对教育的热爱刻在何东玲的心里,是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她。“我不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我要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从医院返回到教学岗位以后,何东玲经常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她对学生细心关爱,耐心帮助。这种爱,是一种超越母爱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何东玲在教学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和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行。班里一位叫张婷婷的学生,胆小内向,不敢上台板演,不敢大声朗读,何东玲就专门培养她的胆量,上课时有意创造机会多提问她,下课和她交流谈心,鼓励她和学生们融入一起。渐渐的,张婷婷胆子大了,活跃起来了。看到学生的成长,何东玲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在教书育人上,何东玲不追求轰轰烈烈的表象,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作为一名女教师,她既有严师的风范又有慈母的情怀,当一群学生围着她交流谈心、在她身边欢快的说笑做游戏时,她会感到无比幸福和宽慰。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有一些学生淘气任性不求上进,但是,何东玲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而是用真情关注、关怀、鼓励,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诚恳地疏导和纠正。

此外,她还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痛”是多方面的:一是亲情缺位;二是安全缺位;三是教育缺位;四是心理辅导缺位。针对这些情况,何东玲坚持对这些孩子定期家访、陪护辅导,每周定时用自己的手机让学生和在外地务工经商的家长打电话或者视频,有时候还为生病的留守儿童垫付医药费等等。

她的倾情付出,给予了孩子们心灵上的情感抚慰,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赢得了家长和校領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作为一名老师,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爱心。凭着对教育事业极度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何东玲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她在平凡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在尽情地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而“爱”就是她愿意和坚持付出的全部。何东玲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工作的精神,不但感染和激励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而且会永远伴随着她在教书育人的金光大道上一路前行。

“我以前学习过残疾人张海迪和李丽的动人故事,他们身残志坚、顽强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不仅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更是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不懈奋进,力争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面对笔者,身残志坚的何东玲如是说。

猜你喜欢
缺位集镇教书育人
防疫不缺位秋收不误时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篆刻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