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作文的“描写力”

2024-04-25 17:59张鑫凤
下一代英才 2024年2期
关键词:茨威格托尔斯泰外貌

张鑫凤

我们曾经谈到过外貌描写要“抓一个最”,就是抓住一个人外貌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描写。今天张老师再教大家一招:巧用修辞写外貌。我们可以向名家学习如何用比喻写人物的外貌。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zī)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rán)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liǔ)绺灰白的鬈(quán)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看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给你的印象。你会用什么词?我用的是:须发茂密。茨威格用“树皮”“树根”“泡沫”“热带森林”“滔滔白浪”分别比喻托尔斯泰的脸、眉毛、鬈发、须发、胡子,一连串的比喻以铺排的形式写出来,让人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托尔斯泰的样子,这样的外貌描写就是成功的。你再看,一个同学写自己时髦(máo)的阿姨:“我阿姨带着一阵香风从远处走来,她卷曲的头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一句话就把阿姨的形象写得入木三分。

除了比喻,夸张、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都可以让你的外貌描写出奇制胜。比如一个同学用“反衬”的方法描写一个小个子的同学:“他和我们班的同学在一起玩儿,常常让人误以为是一群六年级的大哥哥和一个幼儿园的小弟弟在一起。他肤色黝黑发亮,和我们在一起,又好似白米粒里混着一粒黑芝麻,特别醒目。”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语言描写是无法回避的。可是很多同学的文章中反复出现“他说”“我说”“某某说”。这样是不是会让你感到有点儿单调重复?

我们在中年级就学过提示语的三种位置,提示语在前、在后或者在中间,都是可以的。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可以让人物说的话在形式上富有变化。

另外,语言描写不用“他说”“我说”可以吗?当然可以!用一个字替换“说”,可以用“喊”“吼”“道”等;用两个字替换“说”,可以是“回答”“低语”“喊叫”等;还可以用四个字,如“低声细语”“娓娓道来”等;甚至不用“说”字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要让你的文章在语言描写上更出彩,那么我们还要注重“说”前的提示语。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的同时,又有哪些动作、神态?有什么心理活动?这些都是“提示语”,所以“提示语”的表述直接关系到语言描写的精彩程度。请看下面两句话:

妈妈拿着我的作业,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微笑着说:“今天的作业,你写得真好哇!”

妈妈沉下脸,把作业重重地甩在书桌上,她冷冷地哼了一声,说:“今天的作业,你写得真好哇!”

你看,上面两句话,妈妈说话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因为前面提示语的差别,两句话的实际意思又截然不同。

写作时,我们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也不能为写语言而写语言,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文章的中心就是立意,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外貌描写、语言描写都应该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品质,表达中心思想服務,与之密切相关的多写,与之关系不大的少写,与之无关的不写。

猜你喜欢
茨威格托尔斯泰外貌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忘记自己的人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