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非一时

2024-04-25 03:45
睿士 2024年4期
关键词:时装

1. 《Gucci Ancora》展览来到中国四座城市同时举办。

这是一次全新的旅程,这是一场四城的联动,或者说是更多城市的联结。《GucciAncora》在各国、各地纷纷落地,将Gucci新任创作总监Sabato DeSarno对这家标志性时装屋的个人见解、热情和愿景展现于大众。

3. 2024秋冬男装时装系列里出现了大量与前一季女装系列类似的造型和轮廓。

2. 创作总监Sabato DeSarno以“Ancora”命名Gucci 2024春夏女装系列。

4. Gucci新任创作总监Sabato De Sarno在秀场。

时装逐渐祛魅了,似乎又回到了那个Diana Vreeland口中,当我们提及他从事时尚行业的工作,似乎有点难以启齿的时代:产业里的明星效应使得公众参与讨论度激增,参差不齐褒贬不一各说各话,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是时尚新星。品牌深入社交流媒体平台,可却是在时装在还没来得及完全迎接自己的“民主时代”时,公众却率先涌入了这个池子,稀释了品牌常年经营的“稀有度”。时装,不过如此。

因为Gucci先前的极繁华美篇章十分强盛,但它无疑是把双刃剑——它能让品牌更大程度地拓圈,品牌保持其经典产品的同时又推陈出新,融入大量装饰性元素,迅速吸引到偏爱华丽篇章的受众;但像如今极繁风格戛然而止的情况下,这群新受众也会逐渐走远。通常,在品牌将自己的美学与客户极力拓展到一定程度时,它便会需要一段稳定安全的时期,去巩固先前拓展成功的圈层,也寻回早前“失去”的受众。纵观先前三季的时装系列,新任创作总监Sabato DeSarno的重任,必然是传承品牌的经典文化与历史。

诚然,对品牌历史的重新诠释还有着品牌与集团对于当今市场环境的考量,每当经济下行,趋于安全的风格,或是强调品牌过往的历史,是守護核心客群的有效手段——只有凸显品牌的核心与经典历史才能使品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得到一个独特的立足之地。开云集团在上任创作总监离开后找来全新的设计师De Sarno,希望他能像其前辈曾经做的一样,再度回溯品牌的根源。“我不要什么大跃进,我想要一切循序渐进。”Fran?ois-Henri Pinault,即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如是表达他对于这个市值100亿欧元的时尚巨轮的态度,“ Gucci如今需要的是避免过度曝光,保持其新鲜感,并加深性感的形象,以吸引‘更广泛的精品消费族群”。

无论如何,这位名为Sabato De Sarno的意大利人已是品牌现阶段发展的不二人选。

1-3. Gucci的世界里,红色无处不在。

4. 设计师透过注重日常、实穿却又轻松、性感的服饰强化Gucci的时装性。

De Sarno从那不勒斯来到时尚圈,从米兰的时装学院Istituto Secoli毕业后,先后在Prada和Dolce & Gabbana工作,接着来到Valentino效力超过十年以上,这让De Sarno已经在时尚界拥有了约二十年的资历。而DeSarno与Gucci的关系起源于一件Tom Ford时期的夹克——天鹅绒、深红色的、装饰着黑色衣领的夹克,那还是他偷卖掉了父母送他的项链去买的那件夹克,而他的父母完全不知情。但从那时起,“红色”便在这位少年心中根植下一颗种子。无论是那件偷偷买下的深红色天鹅绒夹克,还是Tom Ford在1996年为Gwyneth Paltrow出席音乐电视录影带颁奖典礼所设计的那套酒红色天鹅绒套装,在De Sarno心中,Gucci与“红”悄然连接了起来。“Gucci是我与时尚结缘的第一个契机。”他这样宣布道。

无疑,De Sarno懂得如何做衣服。正如他去Gucci就职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会面时所说的那样,他如同工作室的其他员工一样,“我知道我是你们的创作总监,但我也是Sabato,我二十天前才在你们的位置上,所以我很清楚你们在想什么,也知道你们为什么什么都不说,我懂你们一定很害怕,因为所有事情都在改变,可你认为自己还是属于‘旧Gucci的一分子。但现在,你站在这里,既然你还在这,代表你就是我的团队,我需要你的意见”。再之后,便是这个积极向上,爱跳舞,不惑之年的“少年”将欢声笑语带去工作室。经历数月后,去年9月,这位那不勒斯人将自己的Gucci首秀带向世界观众。Gucci 2024春夏女装系列,De Sarno便以“Ancora”命名整个系列,透过注重日常、实穿却又轻松、性感的服饰强化Gucci的时装性。“Ancora”在意大利语里意为“再次、仍然、更多”,De Sarno的意图很明显,从字面意思上,无论是品牌还是DeSarno,都讲述着对时装系列与将来的信心。“Ancora可以表示一种欲念尚存、还未停歇的状态,不管是亲吻、拥抱还是亲热;就好像你拥有了某样东西,但你还想要更多。”可以说,他认为“Ancora”是让我们再一次爱上时尚的咒语。

2024秋冬男装时装系列,重复性强调的技法被De Sarno利用起来。除了对日常与服装廓形的强调,还在细节里重复了双G压纹工艺。

“我不想展示晚装。在我眼中,Gucci更多关乎日装,而我也非常喜欢外套,比如大衣或者厚呢短大衣……我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独特设计的系列传达一种美学概念,既要秉承古驰悠久丰富的传统,又要符合我私人的审美理念。”De Sarno也解释了他对品牌风格的解读,2024春夏的秀场上,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服装的廓形,或许当观众从秀场图片看到服装正面时,可以解读出横跨上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的俏皮,也有上世纪90年代Tom Ford时期的极致精简性感,但当你从服装的侧面观看,便会发现服装巧妙的廓形是十分当代的,大衣侧面呈现的A字轮廓让“精湛剪裁”有了当代性的解读。除了对日常与服装廓形的重复强调,De Sarno还在细节里重复强调了双G压纹工艺。更值得注意的,便是被大家成为“安可拉红”的色调,他说:“Gucci世界中的红色无处不在。第一款Jackie手袋虽然是黑色,但内衬是红色的。我也去过Guccio Gucci年轻时曾工作过的萨沃伊酒店,电梯墙壁也都饰满红色。”红色,开始发芽。再在之后的2024秋冬男装时装系列里,重复性强调的技法再次被De Sarno利用起来,系列里出现了大量与前一季女装系列类似的造型、轮廓,并称呼其为“镜像”。

而作为“Ancora”的延续,De Sarno还策划了《Gucci Ancora》时尚艺术展览活动。但在首次大秀登场前,他先一步推出了“Gucci Prospettive”项目的创刊号《GucciProspe ive n.1, Milano Ancora》,并在未来将随同每一季新系列同步发行。创刊号收录的作品中,是由De Sarno与布雷拉美术学院合作,将应届毕业生作品收录其中,另外更挑选出四位米兰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在大秀前展出。而当《Gucci Ancora》展览来到中国的四座城市时,同样推出了《Gucci Prospe ive:Shanghai Ancora》的书籍,由上海外滩美术馆艺术总监朱筱蕤(X Zhu-Nowell)策划,以上海这座标志性的城市为主题,在“现代”“观念行为”“在一起”和“日常〞四章中,细腻而温情地陈述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对“当下”的多元解读,定格上海文化艺术中每一个摩登时刻。

此次《Gucci Ancora》于中国四城的活动无论是对于品牌还是艺术而言,都是一次有意思的品牌案例,上海、成都、北京、深圳,鲜少有品牌活动会同时在不同城市举办。区别于其他国家与地区举办的《GucciAncora》,四座城市如何选择、区分与编排策划,成为了我们探讨的话题之一。我们也邀请到了此次合作的艺术总监朱筱蕤为我们解答疑惑。

一线城市,必定是中国人自己提到这四座城市时会印刻脑中的形容,当然选址的这四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品牌对于它们拥有消费群体庞大基数的考量而非城市背后的文化。此次四城联动活动是一次全新的旅程,无论是从品牌的时装层面也好,还是从多元多场域的四城参与也好,它都将全新的形象,辐射往更宽广的地方。而朱筱蕤则用更浪漫的词汇形容此次展覽——流动的事件,她说道:“虽然这次是四城联动,但是它其实是有一个核心:一本关于艺术书《GucciProspe ive: Shanghai Ancora》。虽然这本书讲的是上海,但是上海从来也都不只属于上海人。我们生活在流动性的时代,没有人真正属于某一个地方,任何城市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很重要。四座城市同时发生,在某种意义上城市边界会变得模糊,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不同的地方布展,整个项目像是一个流动的事件。它也是一面镜子,在每座城市,映照出一些不一样的推想。”

整个展览活动基本上都由几个大块组成:2024春夏系列,Gucci Valigeria旅行世界,艺术区,书籍展示区,音乐区与互动区,各区独立存在,互不干扰。而在策划之时,朱筱蕤会选取联动各地的艺术作品,“映照不一样的推向”。“线下空间的上海部分,我们选择了一些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代表,尝试探讨早期的观念行为和现在年轻一代江南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北京,我选择了一些与夜店和音乐相关的摄影、录像、记录和关注除了美术馆以外的‘社会空间。成都的场地很特殊,在一个寺庙附近,所以最终选定的作品几乎都带有一种‘神性。深圳的作品与城市建设以及科幻叙事有关。尝试提炼了每一座城市的特殊语境。”

一直以来,设计师们似乎不断地在“参照”过去与人生碎片,却难以出现以往划破时代风格的先锋。我们也向朱筱蕤提问,在艺术创意的创作维度里,“未来”与“过去”,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她的回答或许可以安抚我们的困惑:“对我们自己在非盈利艺术机构中的研究策划工作来说,历史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道了我们从怎样的语境中‘到达了当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推想未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3月22日开始会在上海外滩美术馆重新审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的知识生产,将艺术思辨、重新发掘的档案、集体记忆、边缘知识和通俗小说编织在一起,承认和重视本土知识系统对解读复杂地理和文化的内在‘权威。”在她看来,当下则是未来。

而从过往映照未来,正是De Sarno的方法论之一。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去的一切,不论好坏,都值得铭记。

猜你喜欢
时装
新时装
动物穿上黑时装
动物身穿花时装
时装寓言
时装
运动亦时装
更多时装,不如换双时髦的鞋履
漫画&时装请签收你的儿时梦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