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美食》教学设计

2024-04-26 07:13梁群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博大精深生字识字

梁群弟

一、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以中国美食为主题的集中识字课,全文共7张图片,11个菜名,分别从炒、烤、爆、炖、炸、煎、煮等制作方法上真实展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文通过展示中国各个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图文并茂,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其中通过美食的名字即可了解原材料以及烹饪方式,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和记忆生字,同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学生接触这一课时,应该都特别兴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爱吃美味的食物。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础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形声字等等,本篇课文比较简短,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主动性,通过精彩的视频、图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通过点菜单、品美食、定食谱等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通过联系生活,引导他们识字、读词;图文对照,总结汉字规律,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核心素养”中指出: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所以本节课的要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以前的识字基础,继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以多种形式识字。

四、教学目标

1. 认识“菠、拌、腐、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烤”2个生字。

2. 能认识“炒、烤、爆”等9种烹饪美食的方法。

3. 能初步感受中华美食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 能认识“炒、烤、爆”等9种烹饪美食的方法。

难点:

1. 能理解“煎、煮、蒸”和“烤、爆、炖”等字的意思,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2. 能发现“火”与“灬”在意义上的联系。

六、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法、谈话法等,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发现和总结汉字规律,养成主动识字的能力和兴趣。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走进美食。

活动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小组合作,齐读课文。

(2)组内分享识记字形的方法。

2. 情境识字,初识美食。

(1)学习蔬菜类食材,探索草字头的形声字,掌握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2)认识“豆腐”,识记“腐”字,拓展组词。

(3)辨音组词,认识多音字“炸”。

(4)多元识记“饺”“蛋”“酱”“粥”。

(5)趣味点菜,游戏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活动三:再读课文,多元识字

1. 再读课文,了解烹饪方法。

(1)用三角标出表示烹饪方法的字。

(2)师生对照检查,學生贴卡片。

2. 识记带有“火”“灬”的生字,辨析字义。

(1)图文识记“蒸”“煮”“煎”“炸”。

(2)通过视频讲解,从字源方面认识四点底和火字旁的联系。

(3)自由选择烹饪方法做美食,体会中华美食烹饪方法的多样,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 通过三看,抓住特点,指导写字“烧、烤”。

2. 培养习惯,学生练写。

3. 学生互相评价,反馈。

活动五:课堂总结,留有余香

1. 介绍一道家乡美食,制作美食宣传卡。

2. 根据荤素搭配,菜肴主食搭配,给家人制定一天营养餐。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一)优势

1.《中国美食》是识字单元的最后一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也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典型重要代表文化。本篇课文也是在“以食育人”的宗旨下进行学习,因为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积极性高、难度也不大。课堂上,一开始就导入了一段《舌尖上的中国》宣传片段,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立马被吸引住注意力,课堂的初学气氛就被调动起来了。伴随着一声声感叹,几乎没有学生走神,都被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深深吸引住。于是,继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动作演示等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烹饪方式的区别:“拌、爆、炖、煎、烧、烤、煮”,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体的特点,学生都能发现说是做菜的动作词;还有的学生会说出每个字都有四点底,应该和火有关。于是趁机追问“你怎么知道四点底的字和火有关?以前学习过的哪些字体也有这样的特点?”不少学生立马反应道“有煲汤的煲”,顿时教室里响起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学生的迅速反应,说明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也没有忘记识字的特点。于是,接下来围绕着烹饪方式的不同,展开教学,带领学生继续体验美食的盛宴。

2.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认识菜谱”“介绍美食的烹饪方法”“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餐”等活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习美食的名称、烹饪方法。本节课通过视频“火字旁”与“灬”的关系“舌尖上的中国”两段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归类学习了“火字旁”与“灬”的字,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3.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处处得到体现。如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美食会用到这些烹饪方法;说说自己制作的美食;说说家乡的美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条理清楚地表达,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不足

1.《中国美食》是一篇识字课,归类识字。课堂上虽然通过视频理解了“火字旁”与“灬”这一类字的意义,也进行了拓展、积累。但是缺少联系本节课这些表示烹饪方法的字也需要火。

2. 课堂上虽然有语言训练方面的生成,但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3. 中国美食都有独特的烹饪方法,引导学生不能将西餐、中餐、快餐混淆。

4. 学生在介绍家乡美食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整理,用儿童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分享交流。一节好课,需要教师大量的阅读功底,也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析,更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虽然课有瑕疵,但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打磨,一定会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博大精深生字识字
博大精深的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博大精深
一读就错的姓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