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2024-04-26 07:13苏少群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宽容

苏少群

摘 要:宽容不是纵容,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力量,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用宽容的心谨慎对待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及时改正。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人真诚、宽容、信任。

关键词:宽容理解;宽松环境;互相体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英国教育家密尔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正、技巧和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种事情。”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做错事,不乖巧,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改正缺点。所谓“宽容”,并不是姑息、放纵学生,而是对学生管之在理,严宽有度。

一、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宽容的教师注重对学生严和爱,对学生宽中有严,严中有爱

我们都知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纯朴而高尚的情感,是师生之间情感最有力量最贴切的连接点。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像爱护自己的儿女那样,无私而坦诚。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竭尽所能去教育好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美好情感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这时老师的“宽容”,才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笔者作为科任教师,总是利用值班、课间、集体活动之余去班级转转,和学生聚在一起“闲谈”,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漫谈中,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爱好、个性,为他们解难释惑,也交谈理想、家事、班事,就在日常的不带任何教育痕迹的接触中,笔者与学生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运用“宽容”原则,与学生平等交流

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犯错是有的,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笔者大都运用“宽容”的原则,学生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知错能改。笔者班有位同学小卢经常不做作业,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在课堂上讲粗口,正因如此,全班同学没一个跟他玩,他觉得同学对他有偏见,家长也这样认为。笔者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小卢是能够改正的。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它使学生产生被理解、被原谅、被尊重的情感体验,会在被理解和被原谅与尊重中进行自我反思。笔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对小卢伸出宽容的手,引导他进行自我反思。

对于小卢,笔者采取另一种方法,针对他贪玩的特点入手。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把教育当一首诗来写,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甚至还应该趴下来欣赏孩子。”赏识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赏识的目光下,学生感到自己在集体里不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因此抬起头、挺起胸,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赏识,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在赏识力量的促动下,学生把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要尽量发掘他们的优点,从观察中笔者了解到他最喜欢下棋,于是在活动课上,笔者有意和他一起下棋。我们的活动越来越多,有时放学也迟了,但我们师生的关系密切多了。通过平时的交谈,引导小卢戒掉玩游戏的坏习惯,多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笔者还专门买了一本书——《如何做好孩子》给他,让他从中明白道理。有一次他发烧,当时他父母在外地工作,笔者送他上医院看病,还嘱咐他按时服药。渐渐地,发现小卢特别喜欢笔者的课,每次上课他都坐得很端正,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对于每个学生,我们不妨蹲下来看他们,平等地交流,让他们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次、闹一次,让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真诚,他们能及时改正错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遇到有争议时,不应是教师说了算,而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同时也是那么纯真、幼稚。

筆者还鼓励学生对人真诚、宽容、信任和尊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班里找师傅帮忙,结对学习。学生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师善于谨慎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犯错是时有的事,教师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错误,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善于谨慎对待学生的错误,心平气和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跟学生分析错误,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及时改正。

记得一次笔者正在上语文课,不知什么原因,小钟同学把同座的书和作业撕烂了,还打了同学。下课后,全班同学对他齐声责备,此时,笔者相当冷静,没有批评他,只是耐心地问清了原因。原来小钟平时对班务清洁很热心,经常自觉搞卫生。在选“班级卫生娃”时,同座没有选他,他十分恼火,于是就有了如此举动。弄清原因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和笔者一起把撕烂的书、作业本修贴好。我们一边修贴,一边交谈,好像刚才的事没有发生似的,修贴完了,笔者问他有什么感想。他动情地说:“老师,您对我太好了,我原以为今天非挨你的批评不可,我被老师批评惯了,心里有了准备,可你没这样做,还对我这么好,真没想到啊!”趁此机会,笔者指出了他的缺点和错误,分析了犯错的原因,并和他一起商量怎样改正错误。事后,他主动向同桌道了歉,把自己的书和新本子赔给了同座。之后,他和同桌也相处得很好。试想,如果对学生没有感情的投入,没有适度的宽容,能收到这么好的教育效果吗?

二、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一)宽容是对学生一种理解,一种信任

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对于不同的问题,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课堂上如果我们只是求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的一些新思维或者一些质疑会被我们粗暴行为打断,学生学习积极性势必会被压制。搞“切菜式”教育就会抹掉许多创造的思想和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也就是缺乏“宽容”的思想。

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要在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相处上为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逼迫学生去学习,学生肯定不乐意,学生不乐意,自然学得不认真。如果对学生多些宽容多些爱,学生就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苦衷,互相了解,互相信任,那么学生学习的路上才有温暖的阳光。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责任

从教以来,笔者时时以宽厚温和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处处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笔者现任教的四(4)班学生很守纪律,学生上课时的确坐得整整齐齐,但主动答问的少,解题有新思路的少。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语文课堂上微笑着告诉大家:“以后上语文课,同学们要敢于举手答问,答错了不批评,对答题有新思路的,都给予奖励。”这一下学生活跃了,上课答问积极了,更可喜的是,学生为问题积极讨论。有一次,语文竞赛试卷上的一道题目,本来很容易就可以做出来,可有一位学生别出心裁用了另外的方法,结果做错了,影响了班级的竞赛成绩。事后,笔者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不但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用新思路答题,但要注意总结每次成败的经验教训,他听了很受感动,悄悄地告诉笔者:“苏老师,我这次拖了班级的后腿,以为你会狠狠地批评我,没想到你还鼓励我,真不好意思。”从此以后,他学语文的劲头更足了,该班另一位同学小张各科成绩差,常被同学们瞧不起,他背着这个包袱学习,自信心全没了。笔者刚接班时,他不认真听课,作业也不做,几次考试不及格,把他叫到办公室补课,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没有责备他,因为他基础差,现在学起新知识来很困难,一味地责备只会使他更失去学习信心。为此对他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每天课后跟他补基础,慢慢地他对学语文有了兴趣,听课认真了,作业也做了。他在作文中写道:“听多了批评,苏老师对我这么好,我心里舒服极了,我一定要学好语文,我一定能学好。”现在该生学习劲头足了,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学生适度的“宽容”,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三、让学生互相体谅宽容

我们对待每个学生客观公正,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对学生适度运用“宽容”,学生不仅能全面认识自己,改变自我,也能正确对待同学,从而使学生懂得互相体谅、宽容。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利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当学生有缺点或犯错误时,教师不宜动辄就在全班公开批评或训斥,也不能采取讽刺、挖苦、歧视、辱骂和体罚等手段来对待学生,更不能打学生,而应该多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针对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诱导,使学生心服口服,下决心去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教师要在公正的前提下,“宽容”对待学生,使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正缺点。去年,笔者任教的三年级语文课,班上当时有两个学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好,特别受家里人的宠爱,不肯读书,在同学中横行霸道,没有一个同学喜欢他。另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不爱劳动,不关心集体,性格孤僻。对待这两个特殊学生,既要客观公正,又要适度“宽容”。对第一个学生,笔者从让他给全班同学收发作业簿入手,借机表扬。然后,让他每天为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与同学接触,感受集体的温暖,使他逐渐喜欢了学校生活。在教育他的过程中,笔者也多次对其他同学说:“这位同学缺点很多,要他一下子全改是不可能的,他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们就要表扬,毕竟他在慢慢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也和教师一样,既谅解他,也帮助他,使他慢慢进步了。对待第二个学生,笔者则采取言传身教的办法来教育他,每当轮到他值日,他不干活时,笔者和其他同学一起干,叫他在旁边看着,一次无动于衷,二次有所触动,三次他深受感动,悄悄地说:“老师让我来干吧!是我做得不对!”从此以后,做值日、干班务,他都表现得很热心,趁此机会,笔者又让他当班干部,有意识地把他推到同学中间去,让他经受锻炼。一个学期下来,他融入了同学中间。从对这两个学生的教育中,同学们深深懂得了老师对每个学生是公正的,同时也是十分宽容的,从而班集体形成了互相谅解、宽容,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

教師学会“宽容”善待班上的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同学,即使对问题较大的学生,也要主动和他交朋友,一次又一次给学生机会改过,一次又一次地耐心教育,一步一步促使学生进步。这就是“宽容”带来的良好教育效果。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在学会运用“宽容”方面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仁贤.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宁.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墉.世说心语2:刘墉教育秘笈[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5]叶世雄.教师职业道德[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宽容
学会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
宽容 守信 感恩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宽容”你千遍也不厌倦
爱心哺育折翼天使
班主任要学会“爱与宽容”
南风直须吹
用爱心欣赏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