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相关非遗及其现状

2024-04-27 10:38孙鼎宸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龙井茶杭州市西湖

孙鼎宸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遗众多,其中有许多都与茶相关。现对杭州与茶有关的非遗项目进行统计,并以西湖龙井为例,分析杭州与茶有关的非遗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受到重视。杭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与茶文化有关。然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网站对杭州茶相关非遗进行归纳总结,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只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信息不全面导致人们无法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难以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本文将对杭州茶相关非遗的信息进行简要总结,并阐述杭州茶相关非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非遗项目情况统计

西湖龙井制作技艺

传承人:杨继昌、樊生华、葛维冬

代表地:龙井村、狮峰山、云栖、虎跑、翁家山村、杨梅岭村、九溪村、梅家坞村、双峰村、满觉陇村、茅家埠村、梵村、灵隐社区、板桥镇上田村。

产业概况: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唐代,杭州天竺寺、灵隐寺的僧人在寺内开园种茶,被称为白云茶、宝云茶。作为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历史名茶,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素有“绿茶皇后”之称,名列“中华名茶之首”,是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西湖龙井产茶区域分布在杭州市西湖、转塘、留下、双浦、灵隐等镇(街道),涉及西湖街道11个村(社区)、西湖区54个村(社区),共计65个行政村(社区)。

谷雨前后,一场包括炒茶大会、茶乡行、茶文化创意大赛、全民品茶日等活动的西湖龙井开茶节在当地举行。在2014年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西湖龙井茶从寺院的禅茶升格为皇家贡茶、国家礼品茶。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传播为促进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推广力度:2001年,杭州市颁布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该条例是我国最早的茶叶基地立法条例之一,充分说明了杭州对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一直以来,西湖龙井茶企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茶学院。还有投资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以龙井茶为题材的电影《龙井》,成功将龙井茶文化推广开来。茶叶学科专家、产业战略专家、非遗传承人、制茶大师等主体共同发力,通过与茶企合作,共同助力西湖龙井茶产业精品化发展,为龙井茶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西湖龙井茶企积极承担起作为中国优秀茶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的责任与使命,以“传承、守护西湖龙井”为使命,重视茶与健康、茶与文化的关联。

“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冯赞玉、楼小红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湖埠村、潜川镇乐平村、湍口镇洪岭村

推广力度:促销方式有农展会、媒体宣传、户外广告、斗茶大赛、品鉴活动、专家座谈会、农企超市对接会等。积极打造“九曲红梅”红茶品牌,结合美丽乡村特色村寨建设,突出双灵村“红茶旅游”理念,以打造“红茶旅游文化特色村寨”为目标,由西湖区政府牵头推动九曲红梅茶的发展。几年来,该村连续施工,从村口牌楼沿灵山路往上的旅游中轴建设基本完成。沿途景观有九曲红梅文化展示墙、九曲红梅茶文化展示馆及研究所、板壁山水库、如意尖、百亩景观茶园、百米九曲长廊、特色农家乐等。

临安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郎利方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东坑村

推广力度:茶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各地茶企农户开展了多种茶类经营。电视剧《梦华录》通过剧情传播了大量茶知识。基于此,天目山云雾茶的推广也可以通过影视剧的形式进行传播。

径山茶炒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周方林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推广力度:近年来,很多品牌厂家都开始恢复制作纯手工茶,很多糕点厂家还推出了茶糕。有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探索出了全新的径山茶炒制技艺宣传渠道,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径山茶。

安顶云雾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胡华朋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

推广力度:富阳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致力于打造安顶云雾茶精品基地和380亩示范核心区块。同时,连续14年举办以安顶云雾茶为主导产品的茶文化节,不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近年来,安顶云雾茶先后获得西博会金质奖、中国西安茶博会金奖等。2020年,安顶村获得“金茶王”奖。由此可见,对于安顶云雾茶,富阳区政府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和宣传推广体系,但尚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

顺溪大方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姚新儿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祝家庄

推广力度:历史悠久但缺乏制作工艺的书面记载,后在政府帮扶下完善了相关体系,但面向群众的推广极少。与同类型茶叶相比,该非遗面临失传的風险。

鸠坑毛尖茶制作技艺

传承人:陆发田、章成花、严始红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鸠坑乡

推广力度:目前,鸠坑乡已与杭州市茶科所合作,开展鸠坑良种茶种质资源保护规划课题,并将进一步做好鸠坑茶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重焕昔日贡茶的风采。同时,淳安县茶叶主产乡镇对“鸠坑早”等优质茶叶良种十分看好,将“鸠坑早”作为茶叶发展的首选品种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雪水云绿茶采摘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

相关单位:桐庐雪水云绿茶叶有限公司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新合乡

推广力度:2010年,桐庐县雪水云绿茶产量达335吨,总产值达1.34亿元。名优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提高了农民收入。随着工艺的改进,雪水云绿茶的制作更加快捷,但是在推广方面存在不足,依然以线下销售为主。

咸茶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普宁村

推广力度:仁和街道普宁村打造了“七味咸茶”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体验式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以“沏未鲜”为基础,以“企业+集体+村民”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七味咸茶”为特色,弘扬非遗,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双促进之路。如今,“七味咸茶”已成为杭州市特色伴手礼,名列杭城十大名小吃。

径山茶宴

传承人:戒兴

代表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万寿禅寺

推广力度:浙江余杭举办的禅茶文化高峰论坛,将径山茶道的由来、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径山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展示出来。聘请十位华侨华人为径山茶文化全球宣传大使,助力径山茶品牌价值的提升,将中国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举行全球最美茶诗大赛和“我的幸福茶生活”全球短视频征集大赛颁奖仪式,让径山茶文化通过新媒体视角和国际化语言“圈粉”全球。但目前,径山茶宴所传播的文化局限于东亚,宣传方式和渠道较为单一。

相关机构

杭州老开心茶馆

地位: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相关活动:集表演、培训、节目创作于一体的活态曲艺体验馆,是杭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自2011年开办以来,招收了各年龄段的表演爱好者,并制作了《开心故事会》等集滑稽戏、小热昏等非遗于一体的作品,作品结合了社会热点与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扩大了杭州市曲艺类项目的受众范围。此外,每逢传统佳节,茶馆还会开展送腊八粥、送祝福、下社区义演等活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西湖区龙坞茶镇

小镇以茶文化为基石,目前已形成以“一节两会”为主导,各类茶产业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全国茶事活动集聚中心,每年3月举办西湖龙井开茶节,5月举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11月举办中华茶奥会,同时举办其他各类活动近百场,形成“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的浓厚茶事氛围,吸引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900余位,茶人10余万,逐渐成为中国茶界的“朝圣地”。

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杭州茶文化堪称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蕴含着千年的历史底蕴。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风雅与诗意,散发着岁月沉淀的芳香。然而,杭州茶文化的传播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西湖龙井茶为例,简述其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缺乏系统性的推广和保护机制

缺乏系统性的推广和保护机制使得杭州茶文化被人们所忽视。对此,政府、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应联手制订全面、具体的推广计划,促进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湖龙井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茶园的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给茶叶生产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西湖龙井茶的声誉和市场份额。因此,如何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形象,是西湖龙井茶产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茶文化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数字时代的到来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为茶文化的传承打开了数字化保护和管理的大门。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只有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茶叶的品质。然而,目前一些茶农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传统工艺,导致西湖龙井茶的品质开始下滑。对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茶农的教育和培训,弘扬传统工艺,推动现代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确保西湖龙井茶的品质始终保持优良。

茶文化传播与教育问题

西湖龙井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在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对茶文化的了解有限,传承茶文化的意识较为薄弱。茶文化的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导致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对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茶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并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编写教材、开设茶文化课程、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茶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缺乏传承人

西湖龙井制作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年轻一代兴趣的转移使得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目前,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年龄在50—70岁,这些传承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將实践经验以书面的形式传授给下一代。如果无法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那么西湖龙井制作技艺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消费群体受限

消费群体单一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西湖龙井茶的消费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成为关键。

全球化背景下,杭州茶文化的国际化推广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西湖龙井茶作为杰出代表,更应走向世界。

除此之外,在宣传方式上,众多的短视频平台可以成为宣传推广茶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多数宣传视频过于老套和古板,导致短视频的浏览率不高,因此,有关部门应着力探索茶文化的线上传播方式。

(作者单位: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

猜你喜欢
龙井茶杭州市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杭州龙井茶园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当西湖遇上雪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