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之困境

2024-04-27 10:38覃喻阳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效能受众

覃喻阳

文化的繁荣兴盛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振兴经济,更要振兴精神。因此,应该提高对中华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其的宣传推广,提升其国际传播效能,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价值。基于此,现首先简要分析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其次分析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最后从多个方面阐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又可以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蕴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加大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力度,加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对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华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华文化有物质的形式,如文献、文物等,也有非物质的形式,如思想、观念等,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

在新时代,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既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又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较高。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而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可以提升社会的文化底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同时,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民族复兴和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际知名度显著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随着各方面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通过传播与发展中华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从而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困境

缺少对国际受众的深入分析

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对国际受众的深度剖析。第一,对国际受众的基本状况缺乏深入调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纳程度往往和自身原有的文化结构密切相关。所以,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等,选择易于被人们了解和接受的传播方式。第二,对于不同受众在认知特点、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不同文化群体对中华文化的接纳程度都不同,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如果难以明确各个文化群体的特点,就不能准确地对不同受众进行科学分类。第三,对于国际受众的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新闻的反馈存在滞后性,后续跟踪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及时反映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

传播主体定位不明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公司、社团和个体四种类型。我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比较简单,责任划分也比较模糊,由政府领导的中华文化传播系统占主导地位,而社团、公司以及个人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处的地位比较低。首先,目前我国从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社团绝大部分以政府为依托,在传播活动上缺乏长远的计划,所以,在开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会存在一些问题。其次,近年来,许多文化跨国公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在持续增加。然而,部分公司尚未建立专业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才队伍及运行机制,一些公司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公司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重产品、轻宣传”的现象。最后,就个人而言,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民众没有主动参与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甚至还有一些民众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这就可能使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误解与矛盾。

国际传播渠道的效能不足

当前,我国国际传播渠道建设飞速发展,但是与国外的主流媒体相比,我国传播渠道的效能还有待提升。首先,国际传播的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目前,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有限,传播力度也有待提升。要想扩大传播范围,我国各媒体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拓宽传播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传播,提升我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其次,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转换效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并非单纯地向外传递文化内容,还要求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文化体系的转化。但在国际传播时,一些媒体对中华文化相关报道的翻译不恰当,这会直接影响国际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真实感受,使得他们很难准确、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最后,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表现形式还不够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形式丰富,但是真正走向世界的优秀作品比较少,影响力需进一步提高。与国际主流媒体相比,我国媒体在组织规模、订阅人数、年发表情况、曝光量和认同度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升中華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策略

区分国际传播受众

要想使中华文化和国际受众紧密地联系起来,就需要细分受众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文化和习惯上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作。第一,要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受众。媒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必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思维、信息处理模式等。因此,要想让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吸引更多受众,就要深入剖析不同群体对文化信息的接受习惯,并根据中华文化的内涵,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传播方式。第二,要识别国际传播受众的文化认同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于其他文化信息的选择尺度和接受程度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具有较强文化身份认同意识的人会排斥其他文化,从而产生文化优越感。文化身份认同意识程度较低的人能更好地接纳外来文化,更易于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要根据不同群体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文化传播策略。第三,文化价值是个人文化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内部动力,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文化差异存在普遍性与现实性,因此,在进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时,要根据国际受众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

调整传播主体角色定位

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不仅要对国际传播受众进行分析,还要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使其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中,由于政府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非政府组织处于边缘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职能。首先,加强对中华文化主体地位的认同,积极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宏观调控,企业、社团、个体要对自己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大包大揽”以及对其他传播主体行为的过度干预。同时,要对中华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与中华文化有关的社团、研究会、大学、研究机构等都应积极发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职能;我国民族团体组织,如对外友好协会应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传播运行机制与传播队伍;个人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应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避免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各类文化交流主体要积极进行角色和职能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传播的总体环境特征。在西方,人们大多是通过自媒体获取资讯,并且这些媒体在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在我国,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大多是国内主流媒体。为此,国际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应积极进行角色转换,塑造独立性、专业性、国际化的媒体形象。我国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责,避免对传播过程、内容等进行过多干涉,给社会团体和个体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拓宽国际传播渠道

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民。要想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就要遵循“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在“走出去”的同时,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應持续完善中华文化传播途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与国际有关社会团体进行合作,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渠道。另外,还可以搭建中华文化网上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应注意满足不同国家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根据各国、各地区的需要,建设多语种网站,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提升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媒体具有一定的社会宣传功能,媒体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以科学的理念和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文化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此外,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政策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管和评价制度,并持续改进,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良好社会氛围。

及时分析受众反馈

反馈的内容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是检验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应掌握主动权,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在收到负反馈时,要积极应对,防止负面影响持续扩大。根据不同的反馈速度,可以分为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两种。即时反馈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延时反馈是指在已经存在的文化体验与认知架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对他国文化的基本认识,并判断其文化价值。从短期来看,应争取即时反馈。同时,我国应该对即时反馈产生的紧急状况做出快速回应,并积极拓宽反馈渠道,从而加强与国际受众的交流。从长远来看,应及时搜集、整理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反馈信息,从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借助大数据技术系统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归纳并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以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传统的传播手段外,还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采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作者单位:泰国西那瓦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效能受众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