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2024-04-27 10:38韦玉宁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康养文旅旅游

韦玉宁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既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又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新时代,广西象州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县域实际,推进文旅大健康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现首先分析象州县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其次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既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广西着力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11”系列文件和《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制定和实施,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新时代,广西象州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县域实际,抢抓政策机遇,挖掘本土资源优势,提出建设“两泉奇美,怡养象州”城市品牌的发展定位,依托九龙湖大健康怡养产业园、温泉轻逸怡养营地、六祖禅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全力发展文旅大健康产业,使大健康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象州县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象州县围绕“两泉奇美 怡养象州”品牌IP,打造“泡温泉凉泉、赏山水风景、逛文旅夜市、游古街民村、饮古琶名茶、品富硒美食”的怡养文旅格局,推进文旅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突出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象州县地处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西邻柳江区,距离柳州城区、来宾城区都比较近,与柳州白莲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也相距不远,区位优势明显。二是生态环境良好。象州是“中国长寿之乡”,山清水秀,河溪纵横,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49.85%,被誉为“广西森林县城”,河网密度0.54km/km?,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1%,日平均气温为20.7℃。象州有“中国泉都”之称,温泉凉泉,两泉奇美。象州温泉有“中南第一温泉”之美誉,每小时自溢流量可达200立方米以上,最高温度达86℃,平均温度77℃,含有偏硅酸、锶、铜、铁、镁、钙、碘、钡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等功效。象州凉泉泉眼极多,水质优良,流量较大,常年恒温22℃,经有关部门多次检验,泉水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清澈透明,沁人心脾,开发价值较高。2016年,在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象州县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感言:“同时拥有温泉、凉泉独特的水资源,象州在全国长寿之乡是第一个。这是象州发展康养旅游和生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三是有机产品丰富。象州享有“桂中粮仓”“广西优质米之乡”的美誉。象州县当地土壤的平均含硒量为0.752毫克/公斤,是土壤富硒标准的1.88倍,所以当地生产的富硒大米、红米、粉葛、古琶茶等农产品具有极佳的养生保健功能。象州拥有象州红米、象州砂糖橘、象州古琶茶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品牌,其中,象州砂糖橘被评为广西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象州縣“三品一标”产品数达34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8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四是人文底蕴深厚。象州建制历史长达2100余年,是“岭南才子”“两粤宗师”郑小谷故里,也是现当代漫画艺术大师廖冰兄的故乡。象山县民间文化丰富,传承至今的有盘古文化、六祖文化、甘王文化、铜鼓文化、壮欢文化等历史和民俗文化。

产业发展机制持续完善

一是编制《象州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文旅产业发展纳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强项目编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客观性。构建以温泉为龙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文旅产业新发展格局。研究编制《象州县旅游高质量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以及《象州县特色民宿旅游建设奖励办法(试行)》(修订稿)等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撑。二是设立象州县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若干重点项目工作专班,负责整合全县文旅资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要素推进、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县委、县政府将文旅大健康工作纳入乡镇和责任部门绩效考评,列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考评结果优秀的领导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在工作中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予以通报批评。

产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近年来,象州县大力实施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点亮象州”工程和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加快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造升级,使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象山县共有1个AAAA级景区、2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9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家,广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旅行社5家。二是优化文化设施。目前,象州县共建成11个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34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个24小时免费智慧书房;共成功申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93个,其中,自治区级8个、市级7个、县级78个;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74人,其中,自治区级7人、市级3人、县级64人;建成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6个。三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医养结合”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象州怡养园)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乡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4个、日间照料中心46个、农村养老互助站22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更加响亮的文旅品牌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打造温泉轻逸怡养营地、九龙湖大健康怡养产业园、“古郡田园”农文旅融合等中高端医养游综合体精品项目;先后建成象州梦幻夜文旅街区、妙皇乡思高村委屯里·山涧营地、象州县纳禄鲃磊娅景区、江滨白色文创休闲街、雷山飞行露营基地等康养旅游综合体景区景点。二是打造主流媒体传播品牌。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了《中国影像方志》象州篇,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了在象州拍摄的红色电影《象县剿匪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早安中国》对象州美景进行了推广。三是精心打造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象郡壮欢·吉象之州”壮欢文化系列活动、“月满华诞·喜象升平”国潮文化周、冬游广西·象州温泉文化旅游月等40多项品牌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象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象州县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文旅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在开发象州县的旅游景点时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象州县现有的文化旅游以观光游为主,旅游景点大多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开发,对自然生态的依赖性较强,在微场景营造方面还存在不足,新型文旅业态欠缺,特色旅游品牌较少,游客认知度不高。

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度不高

象州县虽被誉为“长寿之乡”“中国泉都”,但其康养资源长期停留在“名片”阶段,当地对温泉、富硒有机绿色农产品、中医药材等资源的开发层次较浅,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与农业、体育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度较低,产业链条不完整,“文旅+”产业开发不足,产业融合水平低,产业延伸较差,無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服务体系不完善

象州县的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不少康养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无法满足象州县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另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文旅景区的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线上对外信息服务平台未建立,未能为游客全面提供互动旅行资讯服务,服务质量不高,游客的体验感未能得到充分提升,难以契合新时代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要求。

要素保障力度不足

一些文旅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在用地保障方面还存在问题,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文旅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文旅领域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稀缺。

象州县文旅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突出象州特色,打造具有优势的文旅大健康产品

一是做亮休闲旅游。发展以大瑶山西麓山水农田风光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游。以“古郡田园”农文旅融合项目、妙皇乡思高村委屯里·山涧营地项目、大乐双告4C级汽车营地项目、象州两旺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为牵引,引入营地、攀岩、骑行、瓜果采摘、农家乐、民宿等业态,擦亮“大瑶山西麓”休闲游招牌。二是做精温(凉)泉康养。发展以温(凉)泉、中医壮瑶医药为基础的健康疗养、康复治疗。以温泉轻逸怡养营地项目和九龙湖大健康怡养产业园项目为龙头,深度开发温(凉)泉资源,挖掘温(凉)泉功效,大力推动“温(凉)泉+”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做优康养食品。发展以富硒、有机农产品和良好区位为基础的大健康轻工制造业,包含康养食品饮品、洗护产品等。建立康养食品加工园区,引导零散分布的企业入驻园区,实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打造康养食品象州品牌。四是做旺夜游活动。以“象州梦幻夜”项目为中心,联动温泉、美食网红街、江滨公园、老街幸福夜市、妙皇乡屯村屯里·山涧营地、水晶篮球“村BA”,打通象州夜游线路,丰富夜游、夜购、夜食、夜娱等消费业态,强化县域夜间经济功能。五是做好旅居养老。充分发挥象州“长寿之乡”的优势,制定象州县旅居养老地产建设规划,通过引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养老龙头企业、知名服务机构和高端医养项目,融入在线医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产品,积极传播“我在象州有庭院”理念,打造一批候鸟式、连锁度假式养老服务基地。

巧借外力发展,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一是积极融入广西区内的旅游圈,深化与文旅行业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象州。二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营销,以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区域旅游合作,将象州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三是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大力扩展象州康养产品市场,提升象州康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功能配套,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进一步完善重点景区和特色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景点景区和特色村屯之间的道路建设,打造畅通便利的交通网。二是不断提升景点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完善象州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积极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提升景点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三是提高象州县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大力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打造“以水为脉,以绿为心,园在城中”的“公园+”城市空间体系。实施城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和“点亮象州”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停车”,构建汽车管理生态链服务平台,对县城区停车泊位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努力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强化要素保障,提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支撑

一是强化用地支持。高质量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林地、生态红线、水源保护)等规划中充分考虑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协调引导驻本地各类金融机构积极作为,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强化智力支持。将文旅大健康专业人才纳入全县人才队伍规划,加强数字文化创意、旅游经营管理、康养护理等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基地,每年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开展文旅康养行业人才培训,着力提升文旅康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人才资源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文旅康养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强营销宣传,打造“怡养象州”城市新名片

一是加大线下推介力度。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举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宣传象州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塑造象州旅游形象。适度在一些大城市高铁站、地铁站、商圈等开展宣传营销,深化与各集团的合作,实现精准营销、精准引流。二是办好节会活动。以文化为媒介,以节会为载体,组织开展五一、国庆、春节等重要传统节会活动和“三月三”、社王节、丰收节等地方特色节会活动,通过媒体和环境造势,持续营造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以独具特色的文娱产品吸引游客走进象州。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建立全县统一的智慧文旅宣传网络平台,进驻国内知名旅游平台,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塑造象州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象州县委员会党校)

猜你喜欢
康养文旅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文旅照明的兴起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旅游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