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

2024-04-27 12:35杜悠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编研建设文化

杜悠

新时代下,档案编研工作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档案编研工作则是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通过档案编研工作,人们可以深入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编研工作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赋能文化建设。现主要探讨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期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档案编研是指将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将原始档案转化为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项工作不仅涉及档案的整理和保管,还注重对档案内涵的挖掘和研究,旨在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逻辑

档案编研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档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编研的过程是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的过程。而要想推动文化的發展,就要借助档案编研工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

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

档案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档案编研工作可以系统地梳理历史脉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将前人的智慧在当代社会进行传播,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支持。档案编研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保存,更是对历史的再利用和再创造,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激发创新与进步的动力

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档案编研,学者和艺术家可以从档案资料中获取丰富的素材。同时,档案编研工作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审视和再评价,能够从中发现新的观点,为文化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进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促进全社会形成共识

在多民族社会中,档案编研工作对促进形成社会共识具有重要作用。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档案进行整理和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能够有效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发生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还发生在文化领域。档案编研工作作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档案编研工作,国家可以向世界展示本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增强国际社会的认同感,进而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困境

思想观念的束缚

传统档案工作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度不高,限制了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此外,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工作人员过于保守和谨慎也会影响编研工作的开展。一些档案工作者过于关注档案的原始形态,未能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深入挖掘档案的价值,导致档案编研工作无法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档案编研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历史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档案编研人才队伍的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专业的档案编研人才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文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档案编研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字化时代下,现有档案编研人才没有掌握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

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档案编研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档案编研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目前一些档案部门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不高,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导致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文化建设的需求,还影响了档案的保存。

发展模式僵化

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文化建设的需求。然而,目前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模式僵化,一些档案部门过于强调编研成果的学术性和真实性,忽视了其在文化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档案编研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如此一来,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潜力无法充分被激发,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路径

更新思想观念

新时代下,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要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创新,为档案编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提高文化传承意识。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作为文化载体的价值,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始终秉持传承文化的意识,从文化建设的视角开展相关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要注重对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利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文化产品,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树立服务意识。档案编研工作应服务于文化建设,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例如,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领域的文化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同时,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还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引进新技术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最后,更新思维观念。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档案资料。这需要档案编研工作人员敢于挑战传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还要关注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其与档案编研工作相结合,继续挖掘档案的价值。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想充分发挥档案编研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全面提升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档案编研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历史学、文献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档案部门应当开展系统的培训,帮助档案编研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此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现代科技。在此背景下,档案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档案编研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开展相关工作。其次,吸引高层次人才。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良好的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身档案编研事业。此外,还要注重从内部挖掘和培养有潜力的档案编研工作人员,通過设立科研项目、鼓励学术交流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他们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这些高层次人才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前瞻性的研究视野,引领档案编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最后,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档案部门需要根据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和工作人员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在物质激励方面,可以通过发放奖金等方式奖励优秀人才;在精神激励方面,可以通过颁发荣誉证书、举办表彰大会等方式让优秀人才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激发档案编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技术手段的更新

数字化时代下,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仅能提高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首先,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逐渐被数字档案所取代。数字技术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有利于档案的保存和检索。利用数字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档案被损坏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档案的远程共享和在线利用,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和利用档案资源,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其次,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海量的档案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挖掘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在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编研工作人员可以对档案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进而为文化研究及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档案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社会文化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档案编研工作带来更多可能。档案部门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数字档案馆、举办虚拟展览,将档案资料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受众。这种模式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档案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创新发展模式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档案编研工作赋能文化建设的关键动力。传统的档案编研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创新档案编研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内容是档案编研的核心,创新档案编研内容是提升其价值的关键。在选择档案编研内容时,工作人员应注重选择具有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料,突出其独特性和稀缺性。同时,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分享具有现实意义的编研成果。此外,还应关注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档案资料,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其次,传统档案编研工作往往存在资源分散、各部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打破这种局面,创新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搭建跨机构、跨区域的档案编研合作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应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确保合作高效顺畅。通过这种合作机制,各方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最后,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关注服务方式的创新,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现代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其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例如,可以针对不同用户开发不同的档案编研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还可以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档案编研工作与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后者为前者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编研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有关部门需要更新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技术手段更新、创新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档案编研工作才能真正赋能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编研建设文化
《山东档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