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对本科生成长作用

2024-05-01 19:54张大朋严谨张娟罗杨阳
科学咨询 2024年3期
关键词:船模诗画海洋工程

张大朋,严谨,张娟,罗杨阳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本文结合笔者的成长经历,谈几点看法。笔者在本科四年期间学习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读这个专业之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不错的。2008年以前,笔者所在的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好。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各大船厂破产裁员。笔者是2009年入学的本科生,从那时起直到毕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一直存在一些困难。到了2013年,本科生找工作情况不理想,笔者继续攻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后,笔者发现自己对专业领域还不太熟悉,便读了博士。读完博士,笔者发现自己年纪较大,担心进入企业后精力不足,最终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笔者回顾本科毕业时的求职经历,需要承认当时的经济环境及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即便如此,有同学仍找到了工作。分析原因,除了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外,那些动手能力强、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软件的同学在海选中能获得面试机会。而这正是当时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理工科本科毕业生所缺少的。

一些地方学校因地理位置和平台水平的限制,对优秀企业的吸引力较低,导致毕业季校园招聘会上的企业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这导致本科生毕业后的心理定位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对于地方院校的理工科本科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问题。因此,笔者有必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地方院校理工科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路径[1]。鉴于此,本文将依托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探索,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诗画海洋工作室创立的初衷

(一)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创立的初衷

对于地方涉海高校而言,其经费来源非常有限,渠道较少,一般只能尽量争取省内或地方财政的有限拨款。这导致这些高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该校为平台申请项目的成功率相较于名牌大学也显得较低。这些因素限制了地方涉海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创建学术创新团队和搭建高层次涉海人才团队较为困难,进而影响了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式。由于平台、经费等多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地方涉海高校的相关专业本科生难以有机会真正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能力、开拓视野[2-3]。

因此,高校需要有人为这些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水平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非211、985地方涉海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笔者虽然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搭建大平台,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们建立一个小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展现才华,收获属于自己本科阶段的成功。当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他们的就业道路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顺畅。

横渠先生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师,虽不敢与圣贤相比,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在培养青年学子中尽力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高校的一名青年教师能做些什么?从哪里开始呢?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给了笔者启发。已经毕业的两名学生,其毕业设计由笔者指导。从他们大二开始,笔者引导他们参与写作文案、绘制CAD二维图纸等与科研相关的工作。这些经历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在找工作时,将与笔者共事的经历分享给了面试官。面试官认为这些经历非常有意思且有价值,最终他们被录用。虽然他们的成绩不算拔尖,也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但他们告诉笔者,是跟随笔者之后学习才慢慢有了起色,找工作也变得顺利。

由此,笔者得到了一些启发,一个初步的想法开始形成。或许,一段工作经历就能成为学生毕业时找工作的转折点。或许,熟练掌握的某个工程软件就能成为他们的优势。或许,参与某个科研项目的经历就能令人眼前一亮,学生的人生轨迹会因此而有所不同。正是这些原因,笔者决定创建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

(二)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建立

诗词书画,这些看似是文科的东西,但其实其中孕育着大智慧、大格局、大视野。2021年下半年,江苏大学举办了诗画流体力学大赛。笔者带领同学们参赛,创作的《沁园春·流体力学》和《满江红·涡激振动》一举斩获了该比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这次比赛,笔者打开了思路,流体力学本身就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既然流体力学能与诗画相结合,那海洋工程为什么不可以?

在同事和朋友们的支持下,笔者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创建了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在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何宇宁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终于凑足了最初的人手。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笔者和几位同学一起努力、不懈坚持,工作室的第一本著作《漫画材料力学》终于诞生并交付出版。虽然现在看来这本画作显得拙劣,但都是同学们亲自绘制的。很多同学在此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漫画,为了参与进来而自学了绘制漫画的软件。通过这本书,同学们收获了很多。笔者觉得也十分有意义,于是就想着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中国传统诗画与海洋工程相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大部分涉海专业都是理工科专业。笔者认为,像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这样偏工程应用与理论相结合的专业很难向学生们普及一些人文情怀和文艺素养。但从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理工科的学生本身其实并不缺少人文情怀和艺术细胞。钱学森曾提出建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且要有文化修养。”艺术的修养,开拓了科学的创新思维,对钱学森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当时,钱学森和同事们做火箭的一些想法,就是在与艺术家们交流中产生的。钱学森的“不务正业”,包括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等,得到恩师冯·卡门的鼓励。冯·卡门认为,艺术的才华对科学创造性很有帮助,思维会更加广阔。事实上,许多科学家都有很深的艺术修养。音乐是许多科学家的挚爱,使左右脑相互促进。爱因斯坦喜欢小提琴、钢琴;苏步青、杨叔子文学功底深厚;汪德熙是一位钢琴家;竺可桢、苏步青、李四光、李政道等都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就学问的综合性而言,中国人的文化资源其实更加得天独厚。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道”“理”,既是理论的,又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它们的统一最终落在具有高度创造能力的整体人格当中,中国古人称之为“格局”“气象”。格局高的人,如诸葛亮、岳飞,在古代被赞誉为“文武双全”,是“杰出人才”的典范。在今天,“文武双全”也许指的是那些懂科学的艺术家、懂艺术的科学家,还有既懂科学又懂艺术的政治家和战略思想家。然而,高校培养这种人才,不能仅依靠设计一个培养方案、评价标准。因为创新不可以被规划设计,人的格局和气象只会被无休止的填表申报所消磨。格局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格局就是人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客观条件,以辩证、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准确预判事情的发展走向,并能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干预或诱导事情的发展朝着最有利的方向进行,从而获得最大产出的一种能力[4]。

人的格局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因此,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论家国情怀、论格局气象(也就是现在说的战略眼光)、论艺术渊源(传统的琴棋书画),有哪个民族比得上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传承的中华民族?读史使人明志,而我们五千年的民族传承下来又有多少大智慧?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呢?

而中华文化中的古典诗词正是这些家国情怀和格局气象的最佳承载体。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通识课、文学欣赏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诗歌一直有诗教的传统和功用,其目的是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起到立德、立身、立言的作用[5]。这种传统与当今高校教育提倡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中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高度契合。因此,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说,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创立也是有着其重要意义。

其实,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成立旨在进行科普教育,但逐渐也有同学来找笔者制作船模参加竞赛。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主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亲手制作船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船体结构,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认识。对学生而言,是否获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决定拓展这一业务领域。毕竟,笔者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任课老师,而不是大学语文老师,应当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船模制作组应运而生[6]。

自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船模制作组成立以来,学生们制作了众多船模,并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当然,学生们并非专业的船模制作者,所以在作品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然而,笔者认为,这些小瑕疵并不影响大局,应该以鼓励和认可为主,不能扼杀学生们的热情。

我们的专业是一个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领域,对动手能力以及识图和绘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多数本科生除了在生产实习期间,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船体结构。即使在生产实习期间,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生在车间的时间也会受到限制。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戴着安全帽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因此,通过制作船体模型来识别和理解船体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方法,相对安全。与其花钱购买船模,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纸、亲手制作船模。这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双赢。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船模制作组制作的船体模型还是比较粗糙的,只能说做得像个船的样子,还谈不上做工精美。目前,学生制作的船模主要满足几何相似性,用来打一打本科生级别的竞赛,还不能拿去做科学实验。这是船模制作组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不仅要使模型外观像一艘船,而且要在水中展现出船只应有的水动力性能。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进行科普教育,而且能基于自己制作的模型开展科学研究[7]。虽然这看起来还相当遥远,但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毕竟,黄旭华院士在造核潜艇的过程中就是从一个美国人制作的核潜艇模型中获得灵感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笔者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船模制作组制作的模型也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一艘船模的诞生,不仅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涉及美工、配图乃至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能力的良机,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三、关于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展望及作者的情怀

(一)关于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的展望

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自创立以来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从最初专注于漫画科普,到现在发展为拥有三个不同工作小组的多元化团队,工作室的结构已经相当完善。笔者是一个有情怀和想法的人。未来,笔者计划将工作室的发展方向定位为以诗画科普为特色,竞赛和学术双翼齐飞,打造一个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覆盖广泛的平台,既兼顾科研也注重科普,使工作室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成长舞台。总的来说,笔者想将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展示才华,使他们能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8-9]。笔者认为,这比获得任何优秀教师荣誉或奖杯都更有价值。毕竟,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好口碑。

(二)作者的一点情怀与期待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当前,工作室还未能完全达到上述所有目标。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完善它,直到它能更接近我们的理想。从奔跑到飞翔,从骑自行车到登月,许多伟大的梦想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有人敢想。是的,敢想、敢干,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能够成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吧!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四、结束语

笔者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起点,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特色及广东海洋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探讨了依托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成长平台的可行性。文章从作者的学习经历谈起,结合自己在本科阶段所经历的迷茫和无助,指出了地方涉海高校在构建本科生成长平台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接着,文章总结了国内地方涉海高校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劣势和不足。从个人情怀和理想出发,笔者提出了自己的针对性建议。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创办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或其他适合本科生加入的专业工作室,可能是地方高校的破局之策。文章最后指出了诗画海洋工程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以诗画科普为特色,竞赛和学术作为双翼,打造一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覆盖广泛的平台,既包含科研也注重科普,以此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成长舞台。总体而言,笔者的目标是将工作室建成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他们能得到获得感、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船模诗画海洋工程
基于模糊PID的船模航向控制研究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诗画
船模静水横摇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西洋船模王——童鑑良
北斗RDSS在海洋工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基于VDMS系统的通航船模操纵性率定研究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