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分析

2024-05-06 16:23黄芳姜宇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鲜供应链运输

文/黄芳 姜宇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立为我国现代农业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现阶段各大物流企业不断加快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立。为满足新时代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实时需求,本重点探究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建设现状,并提出多元化优化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依旧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建设一方面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有关,另一方面与沟通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有关。因此本文重点从上述多个维度探究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优化措施。

一、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结构特点分析

(一)批发市场型。批发市场是传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结构,批发市场会作为农户与消费者群体之间的枢纽,虽然能够有效确保农户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一对一衔接,但每个衔接点之间并不紧密,供应的结构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物流供应链出现断裂的现象,影响各方效益。例如批发市场的物流供应链会受到市场价格变动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可能无法有效管控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主体。此外批发市场中消费者群体以及生产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谈判产生经济活动的,因此在获得利润以及信任方面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倘若农户自身沟通能力有限,将无法确保高质量产品能够售卖到合理价格,同时也可能将质量较差的产品以不合理的方式出售。虽然能够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但会破坏消费者群体对批发市场的信任[1]。(二)农户公司型。农户公司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由批发龙头企业和农户构成,例如当地农户需要在批发龙头企业的引导下,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包装以及销售。上述物流供应链体系的结构相对稳定,农户能够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完成各项分销活动。企业会与农户产生相关协议,并严格遵循协议规范双方的责权划分。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会对所负责的农户基本信息进行宏观分析,结合农户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经营活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2]。虽然批发龙头企业能够帮助农户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农户本身是处于信息结构的末端位置,农户对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大多只能通过企业获得。并且农户自身价格谈判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在企业以及消费者群体中占据优势作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益。并且如若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导致农产品订单无法顺利履行,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参与市场的积极性[3]。(三)连锁配送型。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群体通常会在生鲜超市购买商品,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生鲜超市的物流供应链会受到地域限制。大多数生鲜超市自身经济实力有限,无论是销售品种选择还是客户渠道拓展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大多数生鲜超市的供应链存在不稳定现象,存在重大风险隐患[4]。连锁配送型物流供应链的出现有效解决这一现实困境,连锁配送型物流供应链以集中配送中心为载体,根据不同销售点的地理位置明确配送路线。在此期间,农户可以直接将农产品输送给集中配送中心,由集中配送中心向各个分销点输送产品。

二、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现存问题

(一)成本问题。农产品的保质期及储存方式相比于其他产品有所差异,尤其是生鲜类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保鲜盒以及真空包装的方式,减少温湿度以及碰撞农产品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还需要采用冷链运输的方式满足对温度有需求生鲜产品的运输。在产品运输环节后,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与收货方进行工作衔接。倘若交接工作较近时间过长,很可能因产品变质问题出现经济损失。并且大多数农产品质地相对较软,在生产运输期间,需要采用层层包裹的方式才能够避免外观破损造成质量影响,而这一行为则会显著增加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有关数据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商品,农产品在物流包装环节中所需要的成本高达三倍之上。甚至部分路途较远以及路况较差的区域,农产品物流包装成本更高,甚至能够达到5倍以上。过高的成本问题导致部分电商平台的收益亏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二)供应链系统不完善。供应链系统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机制中。从宏观角度来看,在供应链系统当中,无论是生产商、销售商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消费者希望以最低廉的价格买到质量最高的产品,生产商以及销售商则希望能够将商品卖到更高的利润。在此背景下,倘若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机制,那么将会影响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例如商家为了节约经济成本而减少物流包装成本,导致大多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包装损坏迹象。外观破损的农产品无法按照正常价格出售,因此又会影响到当地销售商的经济效益。(三)产品采购受阻。物流供应的产品采购环节由销售平台负责,通常销售平台管理者会结合其他平台不同类型农产品的销售情况选择采购策略,再根据消费者群体的反馈进行优化调整。然而现阶段部分销售企业对产品采购环节并未重视,采用传统的采购方式,并没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产品采购影响因素,同时也忽略了农产品商品的特殊性。倘若盲目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而随意开展产品采购,将会引致产品损耗问题影响经济效益。(四)高质量技术人员影响供应合作。合作是物流供应链的根源所在,只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的重要作用。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现阶段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建设环节当中缺乏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例如部分企业并没有构建高质量技术人才团队,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相对滞后,在运营环节中并没有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相对较差。倘若缺乏高质量技术人才,将无法实现各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最终难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策略

(一)构建一体化供应链合作关系。一体化供应链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改善物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外界因素影响,显著降低各类风险隐患对物流供应链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一体化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市场竞争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环境变化情况选择合作伙伴。根据不同合作伙伴的合同情履约情况、服务动机以及生产服务质量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高价值的合作伙伴。随后需要根据各方实际需求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协作,发展为长期战略伙伴。(二)建立智能化物流技术平台。农产品物流供应期间影响产品质量因素多种多样,为进一步规避风险隐患对产品物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新型技术的应用价值,建立智能化物流技术平台。智能化物流技术平台以新兴技术为载体,能够分别从运输环节,仓储环节,包装环节以及流通环节等多个维度对农产品物流供应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对于生鲜类或者需要冷链运输类的农产品,将会以产品质量为导向合理规划最佳运输路线,在运输交接过程中与配送中心达成一致,通过无缝对接尽可能地规避风险隐患的影响。为提高销售效益,根据地理位置以及分销商情况合理建设农产品的仓储中心,充分节约了仓储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为消费者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智能化物流技术平台建设期间还需要重视智能化信息子系统的构建,智能化信息子系统依托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能够对农产品物流运输,仓储加工等各项环节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可以在智能化信息子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将二维数据转储为可视化三维数据模型,以便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冻产品物流供应情况。智能化信息子系统对接仓储管理子系统以及运输管理子系统,技术人员根据信息子系统反馈的数据咨询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将有关指令发布到仓储管理子系统以及运输管理子系统当中。(三)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互联互通。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包括批发市场、生鲜超市、连锁超市等等,通过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够进一步构建牢固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以及连锁超市需要对供应系统进行整合、共同建立配送中心,不断加强冷链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仓储体系的建设[5]。加强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作,延长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条的同时,重视与各方之间的合作共赢。在此期间,龙头企业也需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各方主体参与到物流供应链构建中。(四)落实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物流供应链发展的关键,在优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期间,需要生产者以及销售者以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信息实时共享。如生产者以及销售者需要从消费者群体角度出发开展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群体当前的购买偏好。对于消费者群体日常购买数量较多的农产品,可以采用集约化种植的方式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对于近期购买数量突然增加的农产品,则需要保持谨慎态度。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共享的作用,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产品需求信息平台,对不同地区当地民众对农产品的购买情况进行详细收集,以便进一步平衡供需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多方主体加大协同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加快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购买需求。

猜你喜欢
生鲜供应链运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