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2024-05-06 16:23刘栗斌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物流意识体系

文/刘栗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这一过程中,物流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本文对物流企业在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物流行业发展时间短、经验少等原因,物流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物流企业想要长远地发展下去,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以此来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一、物流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突出问题

(一)内控意识淡薄。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一些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企业的内控意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内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当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不认为内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重要。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不知道内部控制是什么东西。这也就导致了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不高,使物流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隐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还会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力的情况发生,使企业无法对风险进行及时防范和预警。(二)缺乏对内控的重视。我国物流企业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内控制度只是为了给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个管理手段,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很多物流企业在进行内控建设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其并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此外,一些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清楚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刚刚进入物流行业的管理者,他们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又没有取得良好效果。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给物流企业建设内控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三)人员素质偏低。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一线的操作员工,大部分都是一些经验不太丰富的普工,其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所以,物流企业要加强对员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物流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比如:第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其不仅仅需要内部人员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重视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第二,缺乏对企业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一些物流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只重视其内容和形式,但是却忽视了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导致很多关键岗位人员都是一些闲人,一些工作能力不强但善于钻营、钻空子的人员都混在其中,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五)没有构建起良好的风险控制系统。物流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低,没有风险控制意识;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在遇到风险时不能积极应对,不能及时解决。这样就会导致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需要构建良好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还要建立起良好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

二、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

内部控制是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避免经济风险、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分析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物流业务风险识别和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因此,物流企业要加强对员工风险防控意识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首先是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其次是要强化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流程管理等手段来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视与监管。第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监管,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内控工作。要把内控制度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中,明确各部门在内控建设中的职责,细化内控管理工作内容,保证物流业务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设立专门监督部门或岗位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此外,还要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及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第二,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度。物流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三)提升人员综合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加大对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的绩效考核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内控建设过程中风险防控、信息披露、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在薪酬分配上有所倾斜,在薪酬发放上要有所体现,做到奖罚分明。当然,这一过程还需要企业内部的参与和配合。作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信息技术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另外,还应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财会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应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和考核评价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四)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确定合适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点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其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操作流程、业务管理办法等。再者,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物流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环境、市场需求、员工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分离出来,分别设置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控制。最后,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与内控目标相一致。同时将评价结果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加大奖惩力度。(五)建起良好的风险控制系统。物流企业经营范围广泛,业务涉及各个领域,在做好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管控。在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好“三重一大”、合同管理、公章管理等制度。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应设立风险管理岗位和相应的监督、审核和制衡机制,同时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分析系统,随时掌握本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规避经营风险。一是对每一项业务开展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明确开展该业务对本企业来说是否有意义、有收益空间。二是要科学制定经营计划和费用预算。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应与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计划相结合,与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市场情况相结合,与本企业的现有管理水平相结合,使各项预算目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结束语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内部的相互制约,这种制约主要包括企业自身对资源配置的制约和对员工行为的制约。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做到制度有据、执行有力、监督有力,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企业还应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控制,通过信息系统监控企业经济活动、防范经营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应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业务流程设计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物流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物流企业是新兴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解决。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物流行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意识体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