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2024-05-06 16:23刘科宇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物流业吉林省运输

文/刘科宇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了,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国各省都在积极制定与大数据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大数据时代的区域间经济发展也鼓励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在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虽然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针对性意见和解决对策,对促进大数据时代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几乎在所有领域开始盛行,其中也包括现代物流业。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物流等数据信息,而在于从海量、复杂的物流等数据集合中,直接将总体物流等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业化处理,从中获取知识和洞察能力,实现对新生物流等事物的早期前瞻性干预和分析[1]。大数据技术因其智能和高效的特点被应用于许多行业,并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尤其是在现代物流业,由于其智力优势的倍增,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贯穿于各个产业的生产流通环节[2]。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3]。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业产业不断增加,对应的智慧产业资金越来越多,智慧产业的发展得到科学推动的同时使物流带来的GDP也大大提升,这种情况足以表明物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4]。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行业,这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假如各个区域之间的物流可以集中起来,那么这些高度集中的现代物流业就足可以支撑重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周边区域的一些产业带来一定的推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所以,加快现代物流的基础建设,既推动了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吉林省区域经济正增长和发展。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是相互关联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着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物流产业的结构。对于时间和空间要求较高的行业,现代物流业通常选择空运和公路的运输方式,然而对于要求相对较低的行业,现代物流通常选择铁路运输和成本相对较低的水运,假如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那么该区域内的物流业就无法构建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近年来也一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经济呈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体系逐步完善。2022吉林省实现GDP1.31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39.36%,吉林省人均GDP为55033元,较2013年增长58.11%,由此可见,2013年-2022年间,吉林省经济持续增长,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全省GDP较2021年下降0.01万亿元,但面对疫情,全省积极采取主动措施应对。“十三五”以来,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为“十四五”期间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22年虽然受到短期疫情冲击明显,但物流需求稳中趋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不断扩大,与零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整合趋势明显,联合运输、标准化运输、平台整合和供应链整合等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发展,供应链金融等附加服务正在扩大,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和延边(珲春)市被列入国家物流中心,而长春市作为制造业服务国家物流中心,已成功决定在2020年建设国家物流中心。一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相继建成。县级物流网络实现了100%的覆盖,乡级物流网络实现了80%的覆盖,邮政服务达到了乡乡设所,村通邮,并在2885个村庄实现了直接送货到户。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吉林省的现代物流业在未来会发展得特别好。

3.存在问题

大数据时代,吉林省现代物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物流共享平台方面还不够完善,云计算等大数据建设体实效性不强,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物流网络体系与区域经济资源分布不能协同发展等。

3.1 大数据没有较好地运用到现代物流业,物流枢纽协同效应尚不明显。吉林省大数据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平台尚不完善。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导致了大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并且缺乏准确性,从而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首先,由于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导致了发展不平衡的明显问题,以长春经济区为核心的物流业发展相对较高,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较低。其次,物流信息共享系统尚不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平台之间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有效对接,物流枢纽协同效应尚不明显,未形成枢纽内及枢纽间的协同运作。

3.2 运输结构体系不合理,物流市场尚不健全。吉林省大数据集约化物流运输体系尚未形成,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加强,仍然存在物流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公路运输占比过高,而铁路客货运输比重偏低,铁水运输占比和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源整合不充分,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物流降本增效仍需继续深化,物流市场尚未成熟,现代物流系统仍然存在配送不畅、整个链条效率低下和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工作推动机制还需完善,同发达地区相比,政府引导资金投入偏少。

3.3 物流网络体系和区域经济资源配置不能协同发展,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目前,吉林省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首先,物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仍显不足,物流内部发展动力不足,部分物流产品和服务处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等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其次,吉林省现代物流行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不仅A级物流企业仅占全国同类型企业比重较小,仅为1.44%,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物流企业,5A级物流企业数量也没有增加,而且依然没有百强物流企业。最后,吉林省现有的物流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大数据物流技术装备的升级、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尚未完成,难以推动大吨位快速综合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

4.发展对策

4.1 发展大数据物流体系。大数据物流系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从大量的数据中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信息,收集和处理客户所需的订单,将其转移到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调度,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所有物流资源,确保以最快速度货物能被送达。制造业、批发业和零售业通过云物流进行信息共享,并且达成合作。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为动力。相互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生产、农业、贸易和物流业共同发展。以发挥区位特点和优势条件为基础,推动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

4.2 调整运输结构。吉林省当前运输结构体系还处于铁水运输占比和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源整合不充分,运输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快推进吉林省不同运输方式,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平台之间的信息和智慧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抓紧整合吉林省现有的物流产业和地方经济资源,促进物流技术和大数据设备的升级、标准化和制度化。还要推进大规模、快速整合的大数据物流运输体系等措施,减少运输环节,调整运输结构,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与吉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3 区域联动。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物流在资源配置利用以及统筹协调上进行明确,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京津冀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物流业开放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物流服务品牌。

5.结论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它整合了信息、储存、装卸、运输、转运、配送和融资等功能,并贯穿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整个过程。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物流行业,这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区域经济水平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估现代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离不开吉林地区的经济支持。如果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资源配置比较合理,该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就能得到发展,这就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韧的外部环境基础。大数据时代吉林省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吉林省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剧增长的吉林省物流要求和急需提高的吉林省物流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物流业吉林省运输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