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策略

2024-05-06 20:45刘水秀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刘水秀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快速推进,初中语文教师也认识到了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育需要,无法培养学生素养,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师急需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达到写作教学的目的,解决当前学生写作困难的问题,使作文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切实满足学生需要,为写作教学增添色彩。

一、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堂上,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推出一系列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案,如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生活化写作、活动写作等,然而,并未形成普及性的写作教学模式,作文教学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局面。心理学认为,兴趣可以直接促进人们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也提出“教育是涉及学生自身积极努力的过程,因此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的兴趣”。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或许可以从“乐之”这一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勇于尝试,乐于写作。从年龄阶段来说,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青春期阶段,是自我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结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特性,可以对初中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进行研究,以提升中学语文课堂写作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现状

初中生对写作存在心理误区,受畏难情绪的影响,他们将写作过程看作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其中没有进行个体的实际表达,为了高分不断地去迎合教师的标准,呈现“虚情假意”的作文,作文形式和内容都缺乏新意,似乎几种好的素材融入作文中就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这样的“投机取巧”违背了写作教学的初衷,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不错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表达,让学生大量背诵精美的素材,强调意义深远的事件,忽略了生活的本真,导致写作充满花里胡哨的堆砌,使学生最终失去自主表达的意愿,对作文学习也失去了最初的本心,只能成为写作的“套中人”。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的原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灌输,强调内容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培养,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对写作过程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导致他们对写作失去兴趣。其次,学生面临着写作难度大、技巧不足等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写作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常感困惑。由于缺乏相关技巧和经验,他们往往厌倦写作。最后,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也是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成绩被看作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注重结果而忽视写作过程的乐趣和独立思考。为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多写作机会,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另外,改变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观念,鼓励学生享受思考和创造的乐趣,将写作视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这样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写作活动。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从学生角度

1.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怕写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写。当自身的原始素材积累起来,写作难度便会降低。学生平时对生活中的美好和瞬间感悟没有良好的积累习惯,难以发现身边的素材。因而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做细心的观察者对写作帮助很大,在对生活的留意中,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点滴的写作素材。

2.大量阅读,丰富写作底蕴。

写作的输出还有赖于阅读的输入。学生阅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内教材,二是课外读物。课内教材选取的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具有豐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学生可以从中吸收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课外阅读,如部编版教材推荐的十二部必读名著经典和二十四部选读作品,都很好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于其文风文笔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勤于练笔,掌握写作技巧。

在充分的素材积累与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初中生受到生活美与文学美两个方面的熏陶,由生活产生的审美感受借由文学的笔法描绘而来。作文贵在多写,古今中外的大文豪何尝不是从大量的写作中逐渐掌握写作技法,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提倡学生写日记和随笔,在平时养成练笔的习惯。

4.习惯养成,培养写作情感。

写作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只有写出好的文章,才可以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收获感,这也是形成写作兴趣的关键因素。而关于如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学生应通过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读完一本好书后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将写作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对写作产生积极的情感,使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此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写作兴趣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写作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是生活点滴的记录,也是展现个人能力的途径,这便是写作的意义。学生要端正写作态度,对写作形成正确认识,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动机,同时在赏析优秀文章时获得启发,产生写作欲望,坚持训练,将写作变成一种行为习惯,作为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窗口。另外,学生应学会享受写作,从写作中体会快乐,感受写作的乐趣,实现写作兴趣的培养。

(二)从教师角度

1.榜样引领,激发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很难想象,一位没有写作热情的语文教师怎样教出一群爱写作的学生。在每一个新班的第一次写作课上,笔者总是将一摞随笔摊在讲台上,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自己的习作,学生会非常惊讶,他们只知道教师给他们布置随笔,却不知道教师也写随笔,而且还写这么多。接下来,笔者会为学生分享自己的随笔。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笔者顺势引导:“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就是用笔与自己交流、与别人交流,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写下去,这一学期结束,就能赶上甚至超过老师的水平了。”这时,学生的写作热情往往就会被点燃,他们很希望能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超过教师,那将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仅仅有开学第一课的引领远远不够,这种热情在学生遇到写作困难时就会快速消退。进行习作练习时,教师的榜样引领也非常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师生共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学生要写“我的烦恼”,大家有些畏难情绪,笔者就先写“我的烦恼”,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和教师竞赛,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纷纷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都喜欢竞争,和教师竞争就更有意思了。

2.巧用教材,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常将两个环节独立起来,进行分割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脱节。统编教材所选的很多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引导,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语用训练,使教材成为神奇的写作阶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文中写景的手法详细地描绘一下春阳、春山或春水;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描写;在教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以“因此,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他的游行大典”为开头,续写故事;在教学《带上她的眼睛》时,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科幻小说,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让学生将课文第一段描写四季美景的句子改写成一首诗;在教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后,让学生针对“雨果是不是不够爱国”这一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完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剧本写作,或者将以前的课文改成剧本。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教材中有许多有用的教学资源,可以以此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3.有趣的写作环节,提高写作的趣味性。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原动力。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图片视频、音乐欣赏、课堂游戏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中,受到情境的熏陶,便更容易产生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

第二,作文训练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作文鉴赏,碰撞集体的智慧,如开设写作素材交流课,分享各自积累的美句和事例;进行作文的分格训练,按照部编版教材的划分,依次对写作的各个知识点进行训练,一堂课练习一个写作技巧,先化整为零,再集零为整;说写结合,让学生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第三,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将教学任务融入有趣的活动中,如让学生描写一位同学或任课教师的模样,其他同学来猜写的是誰。

第四,真实的写作任务。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要具体而真实,这样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如班级制作照片故事集,请学生选择一张自己的照片,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

4.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写作。

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有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当学生对自我写作有信心,认可自己的写作能力时,便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写作兴趣。教师进行习作批改时,要以包容、赞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多加鼓励,因材施教,让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互改,评改同班同学的作文或者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批改,都能够让学生对习作抱有更大的兴趣和想要写好的愿望。

5.片段式训练,积累写作经验。

信息化时代,各种碎片信息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和焦虑的情绪,而写作本身是一个考验耐心的过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文章容易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逻辑不清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开展片段式训练,而不是每次都以一个大的主题让学生写整篇文章。片段式的练习能够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减少了学生写作所耗费的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感悟,分享有趣的人或者有趣的事,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写作习惯,提高文学素养。片段式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积累经验,熟悉写作技巧,这样在考试的时候也能更快地进行构思。

6.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体验。

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写的文本普遍缺乏情感,整个文章非常空洞,没有灵魂,读者阅读起来无法产生共鸣,内容如同挂在枯枝上的树叶,缺乏生命力,这与学生缺少体验有关,看似华丽的辞藻不过是模仿和堆砌,学生本身对所写内容没有真情实感的体验,自然无法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对美丑、真假、善恶有更多分辨,观察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写作时才更有灵感。

例如,在学习过《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构建生动的情境,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入体会每个角色的内心,观看者也能更好地揣摩角色。表演过后,学生重温文本就会感受到人物变得立体起来,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7.阅读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虽然有内容,但是表达差强人意,这让作文看上去十分粗糙,语言的应用不够优美,句子的呈现也不够流畅。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较少,没有沉淀和积累,并且缺乏交流,语言应用能力不强,在语句方面才会出现诸多错误。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从经典的篇目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点,使读者有惊艳之感。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可以开展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不再是大白话一样的叙述,而是拥有了高级感,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写作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寻求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各种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爱上写作,进而达到新课标要求。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