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生课堂互动环节设置的探讨

2024-05-07 04:57石,刘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医学生知识点课程

仇 石,刘 鹏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通讯作者)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于1913年提出“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这一概念,并且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互动式教学的模式。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弟子职》中便有记载“若有所疑,奉手问之”,这说明课堂的问答互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在课堂上建立积极的关系,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医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科学生所需完成的学习科目更多,且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要求更高[1]。此外,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必须掌握许多晦涩难懂的基本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知识点抽象难记、枯燥无味,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照本宣科等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课堂互动环节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掌握每节课的重点就成为教师授课的第一要务。笔者现就医学生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环节谈一些个人的思考和体会。

1 课堂互动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性有着越发清晰的认识。上海交通大学在2016年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文件中提到要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师生互动”作为硬性要求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在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5月9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这更加凸显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培养能够推动现代化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师就必须对现有医学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3]。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以怎样的形式开展、什么时候开展课堂互动却仍未有明确的指导,甚至有少数教师为了刻意完成课堂互动的硬性要求在不恰当的时机采用并不合适的互动方式,反而导致授课效果更差。目前,还未有就医学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指导意见和深入探讨。本文将着重讨论课堂互动的方式和时机,从而有助于增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 课堂互动的方式

课堂互动被认为是有效拉进师生距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形式展开有多种方式,新的形式也在不断被探索,本文就常见的几种互动方式进行进一步探讨。

2.1 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教师合理利用话语转换,避免“一言堂”局面的重要方式[4]。问题教学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5]。课堂提问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然而在课堂提问内容和方法上,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有调查研究显示医学生偏向内向型,在判断感知维度上偏向判断型[6]。因此,医学生对课堂提问环节比较敏感,回答课堂提问不积极,即使被提问时更偏好于有严谨逻辑框架、答案明确的问题,而不是过于发散的问题[7]。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谨慎选取课堂提问问题类型。

开展课堂提问环节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对于整体学生不主动的课堂,教师可以等待或让其讨论,不过应避免可能导致的教学气氛尴尬而影响教学效果,或是由于讨论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所谓“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②直接邀请学生做答,这一方式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如果挑选成绩好的学生作答,其他学生可能会产生教师偏爱某些学生的错觉;如果挑选成绩偏差的学生作答,学生有可能因未能答对问题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或是产生被“针对”的错觉;③如果某个学生开小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其回归正轨。这一方式需要避免可能影响教学进度,或是问题设置过于复杂而导致结果不理想。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于问题的设置上最佳选择为适当预习本节课内容即能完成作答且紧扣课程核心的知识点。并且,教师对医学生进行前期的性格分析统计能够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2.2 道具法

由于知识具有平面性,虽然当前教学中也加入了图片、动画等新形式,但是学生通常只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知识。道具法就是教师通过真实的道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接触了解。学生不仅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并且可以调动触觉、嗅觉、味觉更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点,从而有多个维度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医学教学中会使用一类特殊的“道具”,即遗体标本。我国讲究入土为安,逝者能够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这正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最好写照。或许福尔马林的气味确实刺鼻,或许真实的遗体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着强烈的冲击,但是这正是生命的沉重,是逝者对生者最沉重的托付。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将每一位“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传达给医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生命观,使其懂得敬畏生命。除了逝者遗体外,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时,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通常在医学生课程学习中使用的另外一个道具是实验动物。在早期的动物实验中,时常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实验动物,漠视动物生命、甚至虐待实验动物等的情况[8]。这与传统德育理念背道而驰。随着学科发展的进步,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动物伦理学问题,同时法律条例也在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的修定,《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的发布,规范了在教学中对实验动物的使用。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每个生命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的观点,明确加强动物伦理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医德的重要途径。

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医生所诊治的对象是“人”,所以医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医学讲求“以人为本”。明代裴一中所著《裴子言医·序》有言“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这正是医生这一行业所要具备远高于其他行业的素养。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人文关怀教育。

2.3 故事法

故事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所学科目在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科学真理的发现历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从而增加吸引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医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每个知识点的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发掘。通过在授课中穿插研究发现历程、新奇的案例、极具话题性的事件等故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正式授课前的故事有很好的导入效果。比如,教师在教授神经系统对外界感知的内容时,可以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David Julius在解释很多人吃了特别辣的东西时,都急着要喝冰水这一现象时,通过辣椒素出发,寻找神经元中能对疼痛、热和触感做出反应的对应基因,最终发现TRPV1这个蛋白质受体在感受到疼痛的温度后被激活的机制”这样一个探索研究发展过程加入授课内容中,通过将“诺奖”元素和身边的“辣味”元素结合,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时代飞速发展,相较于传统纸面信息,电影中新奇的科幻元素更能吸引现在学生的眼球。比如,教师借助对比现象级的电影《阿凡达》中的主角操控另一具身体的故事作为引子,使得学生对“脑-机连接”有着更直接的认识,也更能激发他们对高新领域的探知。

另外,将一些争议性的社会话题引入课堂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比如,教师讨论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否能作为新兴技术被应用这一问题时,可以介绍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通过对一对双胞胎婴儿的一个基因CCR5经CRISPR-Cas9编辑从而试图获得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能力这一重大社会伦理和生物安全事件,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但是故事法也存在弊端,即需要占据更多课堂的时长,这样就会压缩教授其他知识点的时间,不利于下一个知识点的展开。另外,在引入故事或争议性话题时,学生可能过于投入其中使得课堂纪律不能得到保证,并且可能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记忆。

2.4 师生交换法

师生交换法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师生交换法称为学生演示。学生演示就是教师课前布置主题,给学生足够时间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上请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汇报。这种互动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由于直接参与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汇报,参与者能对知识点有极深刻的记忆。此方法需要避免的是:由于学生不太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未接触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因此他们在汇报时有可能遗漏一些重点甚至出现讲述错误的情况。此外,由于课时有限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会导致授课效果层次不齐等情况出现。

第二种师生交换法称为换位思考。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同时也鼓励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师通过换位思考去寻找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点、接受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掌握进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此外,教师通过换位思考也可预估采取课堂互动后的学生反映,从而使得互动环节能达到预期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课堂互动方式还有许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方式都适合医学生教学,也并不是每一种互动方式都适合每一门课程的开展。同样,这些方式也不是孤立存在,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

3 课堂互动的时机

开展课堂互动环节,能使学生从语速、语调等方面将所提问内容与其他讲述内容区分,从而加深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播日益倾向于“快餐式”的娱乐和消费,提高了刺激的阈值,很容易使得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力下降[9]。对学生注意力变化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程进行至10-30 min时注意力较课程刚开始有明显的下降[10],并且医学生由于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更重的课程压力,注意力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开展课堂互动环节最适合在课程中段时期,通过课程的互动重新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多设计互动环节,以影响主要知识点的掌握。

课堂互动教学作为课堂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和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对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在对医学生授课中合理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授课规模、课程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性格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出最适合的互动形式,并且也应该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化、全方位考评,不仅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更要突出学生在日常授课中的课堂互动积极性、实际操作能力等平时成绩的重要性,达到对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全面培养,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和国家对医学生的期望。

猜你喜欢
医学生知识点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