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和措施

2024-05-07 05:21李达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措施

【摘 要】古建筑文物是历史长河中被保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当前社会发展而言,能够通过探究古建筑文物的各项价值,填补历史发展空白,且可依托古建筑文物实现文化建设。可见,古建筑文物的价值与作用确切,做好古建筑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古建筑文物保护效果不够理想,无法充分发挥出古建筑文物的价值意义。基于此,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的古建筑文物永久长存,发挥社会人文价值。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36—03

我国为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与载体,对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价值。在此背景下,古建筑文物保护十分重要,作为我国历史文物中的历史瑰宝需要提高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而我国当前在古建筑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并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古建筑文物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了明显问题,影响着古建筑文物保护质量,其中人为、自然、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未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成果。基于此,为进一步增强古建筑文物保护效果,需要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和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一、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

(一)人为因素的破坏

自然与人为是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常见的问题,其中自然因素无法避免,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古建筑破坏问题是可以被规避的,可实际是人为因素对古建筑文物的破坏十分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物的价值非常高,因此我国对文物采掘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大,通过专业的考古能够让古建筑文物重现在公众面前且在采掘过程中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当前存在诸多的私下文物交易行为,这就导致古建筑文物的构件、艺术品等被盗取,致使古建筑在人为因素影响下遭到严重的损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对城市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强调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动力,在此过程中部分城市存在忽视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未能认识到古建筑文物的价值,进而在不合理的规划方案下导致古建筑文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对于部分未被认定与开发的古建筑从城市中消失[1]。

(二)自然因素的破坏

我国古建筑具有典型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具有较高地位,因此古建筑的风格、结构、工艺等均具有确切的研究价值。为此在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中需要注重建筑的完整性、原始性保护,以此保证古建筑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也便于充分古建筑文物在文化传承与弘扬乃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对其建筑材料进行了解发现,古建筑文物多以木材、砖石为主,其中木材在整个建筑中的占比较大,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建筑工艺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在缺失诸多材料基础上依旧能够在保证建筑艺术美观性的同时确保其稳定性、牢固性与使用性。对相较于现代化建筑材料而言,木材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难以避免地会出现风化、虫蛀、地基沉降等问题,虽然通过定期的修缮能够保证其稳固性,但在历史长河中并非在各个阶段均能够对古建筑开展有效地修复,进而在自然因素不断影响下,古建筑文物呈现明显的破败性,甚至一部分古建筑文物已经不具有原有的结构形态。可见,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难度较大,如对于古建筑的承载柱体或砖体发生风化、虫蛀问题后,其承载体出现明显下降,无法有效支撑古建筑,进而导致古建筑出现明显的结构问题,针对此现象需要恢复或增强原有柱体的承载能力,这就需要对破损的柱体进行支护或者更换,而无论采取哪项方案均有着较为繁杂的过程且实施难度非常大,一旦出现偏差而导致古建筑出现坍塌,造成无法返回的损失[2]。

(三)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因此古建筑文物保护是一项应长期开展的工作,为此需要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等支持,以此来保证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地,进而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成效。在此要求下,有关部门会予以古建筑文物保护充足的资金支持但随着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逐渐深入,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需求逐渐增加,乃至对于损坏严重的古建筑而言,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撑。基于此,单一的支持难以满足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需求。此外,随着先进技术与设备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愈发深入,部分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存在缺失,因此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严重缺乏掌握先进技术与理念的专业人才。

(四)保护机制有所缺失

在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时需要对古建筑的价值进行分析,确切其是否具有进行修缮与保护的意义,一旦古建筑的综合价值较低,但又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影响整个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甚至造成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由于缺少相关支持而无法顺利进行修缮与保护等工作。基于此,要想通过各项保护措施来将古建筑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首先需要确定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价值。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等无法被标准地量化处理,导致古建筑文物难以被精准地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无法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可见,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中缺少相关价值评判标准与保护机制,导致古建筑价值评价存在偏差等问题发生,使不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受到保护,而应得到保护的古建筑未能够得到有效的修缮与维护,使得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也失去了其本质意义[3]。

二、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古建筑文物保护并非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职责,广大社会群众也应承担起文物保护的责任,进而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古建筑文物保护,切实提高文物保护成效[4]。基于此,针对广大民众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还不够明确问题,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有关文物保护单位需要与当地合作通过讲座等方式在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让公众能够充分认识到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避免对古建筑文物造成破坏。与此同时,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是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且在文旅背景下,强化城市文化内涵还有助于促进城市文化旅游行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水平。为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将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避免古建筑在其他建筑工程施工中遭到破坏。此外,还应加大文物偷盗的惩处力度,对辖区内的古建筑以及其他文物均进行全面的掌握并采取动态的监测机制,以此起到保护古建筑文物以及警示公众的目的,使公众能够树立其良好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二)对古建筑各种潜在病害、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古建筑自建成起直至发展至今,难以避免地会遭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尽可能减缓自然环境对古建筑的影响为主要保护原则。在此要求下,在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案实施前,制定具体且详细的保护计划尤为关键,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如3D技术、立体扫描技术等对古建筑文物进行全方位地扫描,了解目前古建筑文物的具体情况,找到自然因素影响所存在损坏的具体位置乃至潜存的安全问题与病害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让后续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依,进而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成效[5]。例如,木材作为古建筑文物的主要结构,发生虫蛀、开裂等问题的概率较大,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在现代化技术以及人工检查下确定古建筑文物是否存在虫蛀、开裂等问题,在发现虫蛀、开裂等问题后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解,确定其是因地震、洪涝等灾害引起的虫蛀或开裂还是在建设初期就已经存在,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加固、局部更换、构件整体更换等措施,让古建筑文物保护更加有效。又如,古建筑文物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雨水冲刷较多,因此可存在渗漏问题并有着明显的渗漏痕迹,为此需要对该项问题进行解决,避免古建筑文物遭到进一步损坏,此时文物保护工作者应采取勾抹、更换瓦件、局部揭瓦处理等修复处理措施。

由此可见,自然因素对古建筑文物的破坏较大,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中对古建筑各种潜在病害、安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能够逐一解决古建筑文物存在的问题,恢复古建筑的原貌以及加固古建筑,使其能够被良好地应用于研究与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切实发挥古建筑文物的价值意义[6]。

(三)重视现实条件支持

新时期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支持,面对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的现实条件限制,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解决资金、技术、人才问题。首先,对于资金而言,在保证部门支持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可以相关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进而汲取社会资金支持,以此来保证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有充足的资金供给。同时,文物保护单位还可以依托古建筑文物的价值进行文创产品研发等工作,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资金经费。此外,在实际保护工作中还应落实“开源节流”原则,做好成本控制。其次,在技术层面,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对当前市场上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了解,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下引进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如三维扫描技术、BIM技术、GIS技术等,以此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水平。最后,针对人才需求现状,需要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作用,通过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为古建筑文物保护输送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进而在实际古建筑文物保护中可以于引入大量掌握先进技术手段的专业人才,让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健康长远发展[7]。

(四)优化古建筑文物保护机制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在完善的机制下进行,以此才能够保证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使其满足标准化要求。基于此,要想保证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且有序开展,应优化保护机制,使各项工作的实施能够有章可循与有据可依。基于此,针对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受到保護机制缺失限制这一现实问题,有关部门与单位需要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如,针对上文所述的古建筑文物难以被量化评价问题,各地区需要根据古建筑的保存完好程度、建筑群规模、建筑风格制定合理的保护机制,可组建专家队伍共同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确定其是否具有修缮与维护的价值以及应合理投入的物力、财力、人力标准,以此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明确规范,进而来将古建筑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的古建筑文物情况不同,为此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古建筑文物保护机制,同时也可汲取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从而保证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物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针对文物的价值意义需要充分重视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工作,因而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和措施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当前古建筑文物保护面临着人为因素破坏、自然因素破坏、支持力度有待提升、保护机制有所缺失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古建筑文物保护成效,但通过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对古建筑各种潜在病害、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重视现实条件支持、优化古建筑文物保护机制等措施可以得到切实解决,进而提高古建筑文物保护质量与水平,切实发挥古建筑文物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鑫宇.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和措施研究[J].卷宗,2021(5).

[2]邹艳磊,郭巍.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9(24).

[3]黄欢.古建筑文物保护现存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21(14).

[4]李孟婕.关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问题思考[J].四川水泥,2019(7).

[5]吴鑫宇.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和措施研究[J].卷宗,2021(5).

[6]刘蓓.基于现代技术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

[7]李琼.古建筑文物保护及修缮需重视问题探索[J].门窗,2022(22).

作者简介:李达(1984—),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朝阳佑顺寺博物馆,中级,研究方向为古建筑、博物馆系列工作。

猜你喜欢
措施
猪腹泻病防控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