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夏布活态传承的VR严肃游戏设计实践研究

2024-05-07 05:21王文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

【摘 要】文章对非遗数字化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非遗夏布传承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论述。提出以VR严肃游戏为实践方式,以情境学习理论、心流理论和MDA设计框架作为理论指导,对游戏情境、机制、交互等进行设计实践。VR严肃游戏与技艺型非遗的结合,既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节约学习成本,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补充传承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遗数字化;虚拟现实;严肃游戏;情境学习;心流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060—03

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生活智慧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极具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经历了“紧急抢救——重点保护——活态传承”三个阶段。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方式。VR严肃游戏凭借其在体验性、沉浸性、真实性等方面的优势和兼具教育与娱乐的属性,从众多数字化传承方式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深入非遗VR严肃游戏的设计研究,将有助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实践方式更加多元化,也为非遗文化创新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一、非遗数字化传承的实践研究概述

目前已有较多的学者分别从传播营销、技术优化、品牌设计、移动端APP设计等方面对非遗数字化传承进行了实践研究。如吕国伟对非遗的数字化传播与营销进行研究后,指出通过一些新媒体渠道开展非遗宣传是最有效的形式,内容与以非遗与旅游、非遗与二次元、非遗与娱乐等跨界组合的模式更受欢迎,对开发新的非遗受众群体帮助巨大[1];王丽提出数字化是非遗创新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非遗技艺优化,既可提高其生产效率,也可带动关联产业发展[2]。齐莲和赵蔚从非遗文化的品牌形象角度出发,充分考虑Z世代群体的文化需求,对太极拳文化的数字品牌IP设计进行了策略研究和设计实践[3]。也有众多学者在对某一非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究后,对移动端APP和H5小游戏的界面风格、游戏环节等进行了相关的设计研究。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非遗数字化传承实践研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仍需完善。

(1)缺少对数字技术的理论逻辑梳理,导致在实践研究中理论的指导性不足。

(2)目前非遗数字化传承主要借助于电视、电影、手机等媒介,娱乐性较强,在优秀传统文化本色内涵的保留和受众学习的效果方面作用较弱。

(3)不重视受众的差异化,忽视了年龄、行为、喜好等因素对受众接受数字非遗内容的影响,导致传承实践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非遗夏布传承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夏布文化传承现状

夏布作为纯手工艺产品,产能有限且织造工艺复杂,需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再加上丰富文化底蕴的加持,价格又必然高于机器织麻布,让普通麻布爱好者望而却步。且没有打开广阔的大众市场,导致年轻群体对此知之甚少、兴趣不足。相关从业者因缺少受众,无法维持基本生计而放弃从业。从而造成了夏布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

(二)新时代群体对文化的需求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不可再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文化采集、储存与展示,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体验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依托互联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户数量激增,且部分数字内容已在全球形成影响力;从需求侧来看,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愈发向“线上迁移”[4],体验、教育、审美、娱乐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也在逐渐加强。

(三)现有数字化传承方式存在不足

当前最主要的非遗数字化传承方式为数字影像记录、数字媒体传播、移动端APP设计等,大多以手机作为实现终端。但由于其特定的物理特性,手机屏幕尺寸小,用户无法对非遗文化进行临场感体验;交互方式单一,仅通过屏幕的点击、滑动和摇晃等,用户无法感受到其对真实物理世界的模拟,进而对技艺类的非遗进行感知;且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的高度娱乐性角色,决定了它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度的娱乐化“改造”,否则无法吸引用户通过手机对非遗文化进行了解,不利于非遗文化的“守正创新”。

综上所述,如何使非遗与数字化传承更好的结合;用何种方式吸引新时代的消费者;怎样可以使非遗文化在保留本色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夏布织造技艺的VR严肃游戏设计实践

严肃游戏,是一种借助游戏形式实现知识获取或技能提升的新型教育方式。从最早的军事模拟训练,逐步拓展至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主要通过对知识、技能的系统性整合,并以适当的形式在游戏中引入,使玩家在游戏中模拟体验、练习、记忆、巩固,并最终掌握知识与技能。

VR技术以其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3I特征,与严肃游戏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可以从人的五大感官知觉层面呈现近乎真实的信息,视觉上通过模型搭建和材质烘焙还原真实场景,并通过虚拟引擎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使其更加逼真,再通过VR耳机,数据手套等体感设备,在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层面进行沉浸式的体验打造。且目前的VR设备,相较于需要复杂操作逻辑的PC端和移动端來说,更加遵循人体本身的动作交互逻辑。可以使用户更加快捷的适应设备,来获得高沉浸感的体验,以达成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5]。

因此,“以虚拟现实体验为体,以严肃游戏为用”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非遗技艺数字化传承的一系列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1.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学习本质的教育学理论,其认为学习、认知与情境是密不可分的,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情境设计时,多采用真实且较为复杂的情境,以“任务”驱动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此方法有助于学习者丰富认知结构,将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形成真正的经验[6]。

2.心流理论

“心流”是20世纪80年代米哈里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概念,是对个体完全沉浸在某一事物或情境下的心理感受的描述。根据心流理论的“八通道模型”,只有当游戏的挑战难度与用户所掌握的技能处于高水平的平衡时,才能达到心流状态。此时,用户完全被游戏所吸引,认真且专注于游戏活动,心情愉悦且很难对时间的流逝有明确的感知[7]。

3.MDA框架

MDA框架是游戏学中指导游戏设计的经典工具,即机制—动态—美学框架。机制是指游戏的规则,动态是指用户和游戏之间的交互行为,美学是指游戏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设计者制定游戏机制,机制产生交互行为,最后为用户带来情感体验。 MDA框架鼓励设计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游戏设计,有助于提高游戏开发的效率。

(二)游戏设计实践

夏布织造技艺相关的严肃游戏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丰富非遗夏布数字化的有效形式,使大众可以通过此游戏对夏布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在确定了游戏功能目的和目标受众后,根据上述理论的指导,设计游戏的情境、机制与交互,最后对游戏的服务方式进行设计,使该游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非遗数字化传承提供实践参考。

1.游戏情境设计

(1)场景设计。场景设计是游戏情境打造的重要依托。根据技艺传习和大众传播的设计目的,该游戏的用户定位为广大青少年及成人群体。有学者指出,当对非遗元素进行展现时,保持写实、风格化更能提高青少年及成人的学习质量和效率[8]。因此,游戏场景设置在一个写实风格的室内传习馆。整体色调为棕灰色,与传统古朴的夏布文化风格相呼应。场馆顶部设计为透光玻璃,阳光可以照进场馆内部,当用户以第一视角与场景产生交互时,如:行走,织布等,影子会产生跟随,使场景更加拟真化,增强用户的在场感。

(2)道具设计。场馆的墙壁上陈列着对十二道夏布生产工序进行了图示化处理的系列插画,用户在交互体验以外,还可以通过场景漫游来加深对夏布织造技艺的了解;场景正中心摆放了一台与现实等比例的织布机,使用户在虚拟织布体验时学习的技能可以很容易地迁移到现实情境中,降低虚拟和现实间转化的阻碍;场景顶部的麻线肌理装饰,增加整个场景的夏布文化氛围;同时,场景中也设置了雕塑、石凳等装置,增加场景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2.游戏机制设计

根据心流理论,准确而清晰的目标是达到心流状态的一大前提。因此游戏设计了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在织机搭建环节,培养用户的三维认知能力,熟悉织机构成。然后通过视频观看,使其对织机各部位的名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具体的操作工序。再结合古诗等文化元素,进行知识问答,对织布流程进一步巩固。最后进入织布体验环节,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践和练习,并最终掌握。每一环节任务明确,且始终保持游戏挑战与用户能力的平衡,以助于用户持续保持心流状态。

3.游戏交互设计

在游戏设计中,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应得到及时反馈,若交互反馈不及时,用户无法知道当前结果和下一步操作,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心流状态,甚至导致游戏中断。在按键点选、物品交互、行走漫游等关键操作指令时,要及时进行交互反馈。

(1)织机组装环节:进入该环节,织机自动拆解成散落的部件。用户要先拾取部件,手触碰并选中某部件,则黄色高亮显示;走入中心搭建位置,有绿色位置提示;根据提示放置部件后,系统还会对不准确的放置进行自动旋转和位移,以确保部件吸附至精确位置。

(2)织布知识问答环节:结合与夏布有关的古诗词,对夏布织造知识进行提问。用户每答完一道题,立即显示正误;用户回答错误时,进行纠正和讲解,然后进入下一题,所有题目回答完后,显示总得分和鼓励界面。

(3)织布体验环节:用户在织布机前方指定区域进行操作,通过手部的动作识别,按照织布流程,左右传递梭子,编织经线;并推动抬砂板轻轻压紧纬线,循环操作,最终完成织布。

(4)声音交互设计:在进行不同的操作时,系统产生不同声音交互。例如,推动抬砂板和梭子左右移动的声音。从多感官层面,加强用户体验的沉浸感。

4.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设计

(1)游戏可与线下博物馆、体验馆、旅游景区等进行合作,让游客进行免费体验。丰富线下游览模式。

(2)游戏可用于都市商圈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或加入休息区的共享VR设备等,利用服务订购、产品出售等方式带来盈利。

(3)游戏可在VR游戏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广,使更多家庭用户可以接触到该游戏,拓宽游戏使用场景,增加传播广度。

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让该严肃游戏真正为夏布织造技艺的传播与传承做出贡献。

四、结语

本文对非遗夏布的VR严肃游戏进行了设计实践研究,VR严肃游戏由于其3I特性,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打破时空限制,用户可在多场景下进行学习和使用;二是减少练习耗材,极大节约学习成本;三是真实模拟物理世界,有利于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四是补充教学资源,拓宽非遗传播传承方式。随着VR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非遗严肃游戏的设计仍有无限可能,希望本文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部分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国伟.数字化非遗的传承内涵与设计应用[J].丝网印刷,2023(3).

[2]王丽.大运河苏州段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培育探索[J].江苏丝绸,2022(6).

[3]齐莲,赵蔚.太极拳文化在Z世代群体中的数字化传承与设计[J].设计,2022(15).

[4]张铮.新时代社会文化新需求分析[J].人民论坛,2020(20).

[5]王东,叶静妍.农村留守儿童防性侵虚拟现实教育游戏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8).

[6]王薇.指向問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模型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框架[J].教育学术月刊,2020(6).

[7]蔡林,贾绪计.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6).

[8]方卫,李佳.基于严肃游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夏布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轻量级传播创新》(项目编号:X2023106170311)。

作者简介:王文欣(200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大四在读,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诺基亚推出虚拟现实摄像机OZO
虚拟现实炫酷来袭走出实验室坎坷漫长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