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教育路径探究

2024-05-08 13:34操瑞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共情家校

操瑞洪

治理校园欺凌,事前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事后惩治。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作为一所专门学校,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起因與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教育路径,作以下两点分享。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转化路径

1.摸清教育对象的特点

专门教育面对的学生,不单是有过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专门学校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并探索相应教育转化路径的基本校情。

2.依据、遵循相关政策

治理校园欺凌行为,需要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为学校提供了政策依据,这对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产生震慑作用。

3.选择对应教育路径进行干预

针对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可以从心理、法治、劳动、德育、家校合作等方面着手,开展教育矫治工作。但在教育矫治开始前,学校要做好调查工作,多方评判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育路径。

二、依据路径设计方案,开展转化探究

1.心理健康教育

对欺凌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可以提升其共情能力,着重纠正欺凌者的不合理、偏激的认知,帮助其加强情绪调控力,以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

对于受欺凌者,可以采取支持性心理辅导,对其给予共情支持,疏导、排解其因被欺凌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助其找回乐观心态,学会正确应对校园欺凌行为。

2.法治教育

开设法律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恶劣性,从而自觉停止或抵制校园欺凌行为。模拟法庭、拍摄校园情景剧、旁听法庭审理等是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使学生知法、守法。

3.行为习惯教育

每学期可以举办防欺凌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欺凌行为、遇上校园欺凌时如何保护自己、欺凌他人需承担什么后果等。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可以有效降低欺凌行为的发生概率。

4.家校合作教育

校园欺凌防治,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是关键。学校可成立由家长和教师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凝聚家校合作矫治合力。学校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校园欺凌事件,给予受欺凌者保护、给予欺凌者合理的处置。此外,学校还可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纳入家长学校发展工作,并设立家庭教育工作坊,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防治校园欺凌的效能。

总之,校园欺凌防治是不能忽视的“生命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其预防与矫治的路径,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正直、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一般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门学校学生教育转化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YB0719)

(责 编 于 安)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共情家校
家校距离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普通高中不良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