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涂鸦”

2024-05-09 01:41戚舟
知识窗 2024年4期
关键词:题壁沈园题诗

戚舟

今有艺术家走上街头,在墙上涂鸦来表达观点和交流情绪。古有“题壁诗”,文人于寺壁、石壁、殿壁或楼壁上即兴写作,蔚然成风。

题壁诗最早记载于卫桓的《四体书势》中:“而师宜官为最,则一字径丈……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东汉书法家师宜官擅长八分隶书,常在墙壁上题字,围观的人里出酒钱多者便可把字铲去,这种以字易酒的买卖实在有趣。唐诗盛行之际,为供文人随性创作并吸引更多游客,一些山水景点里的寺庙、驿馆会设置诗板、诗牌,类似今天的黑板或者广告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就被刻写在诗板上,悬挂在黄鹤楼上吸引往来游客。后来,李白来此旅游时看见了,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還是忍不住在南京游玩时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到两宋时,题壁诗更被玩出了新花样,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写道:“壁间之题,漫圬墁之,便是甘露寺祖风也。”甘露寺因电视剧《甄嬛传》而出名,在古代却因文人墨客共享诗词而扬名,大量题壁的诗词让甘露寺成了“诗歌交流大会”。

题壁诗都写了些什么呢?唐朝诗人若耶溪女子在三乡驿楼上写了一篇散文,叙述自己与丈夫从浙江西入函关,途中丈夫不幸病逝,自己只能独自回乡的遭遇,并题诗一首:“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引得一众文人争相感怀题诗。刘禹锡有“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抒发自己见唐玄宗望女几山诗的读后感。再有陆游和唐婉题于沈园壁上的两首《钗头凤》,如今已成千古情诗,“沈园”也成为5A级人文旅游景区。后有王安石游祭西太一宫神庙后写下《题西太一宫壁二首》,苏轼来此后有感而成《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黄庭坚也“跟风”写出《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它们都是“山水旅行游记”。再如著名的庐山,诗人留下笔墨数不胜数,似在隐隐较量文笔高低。

题壁诗的创作初衷一般有三种,一为自发兴起作诗;二为文人名家应邀题壁,主要为赠友、结交和给景点“造势”。如唐朝诗人韩愈的《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是为赠友,宋朝诗人陆游的《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则是应邀替西林寺做宣传的。著名的题壁结交诗《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便诞生在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当时,王安石隐居在南京紫金山的半山园里,和隐士湖阴先生(杨德逢)交往密切。在此闲居调整好心情后,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的墙上写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名句。管它世道如何,有好友好风景相伴,也是世间难得。

除兴起感怀和交流、交友的娱乐性之外,题壁诗还有文人希望“被看见”的政治目的。不少文人到处题诗,希望能被官方人士挖掘而入仕或晋升。如宋仁宗时期的进士卢秉,及第后只做了地方小官,郁郁不得志,到京城游玩后更加沮丧,在客栈的墙上写下《题传舍》:“青衫白发病参军,旋粜黄粱置酒樽。但得有钱留客醉,何须骑马傍人门。”恰好被王安石看到,便向皇帝举荐他去考察农田水利。从此,他在朝堂上大有一番作为。

可以说,古代文人以诗词文章题壁“涂鸦”,玩的不仅是雅趣,更是一展宏图的手段。

猜你喜欢
题壁沈园题诗
我从沈园而来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本期主题:题壁诗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梦栖沈园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沈园情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