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5-09 15:28徐双双
红蜻蜓·中年级 2024年4期
关键词:色漆金箔漆器

徐双双

一、历史悠久的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徽州是中国漆器主要产地之一。中国古人将以漆漆物称之为“髹”,即以漆涂刷于各种胎骨制成的器物上。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主要流传于安徽省黄山市。据徽州地方志记载,徽州早在唐代就产漆器,宋代更为兴盛,徽州漆器中的螺钿漆器在宋代被誉为“宋嵌”,明清时期,徽州漆器的发展达到顶峰。2008年,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漆器是以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朱砂、桐油、贝壳、各种天然色彩的玉石、金粉、金箔、金丝等,經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漆器的漆胎主要有木胎、夹纻胎、竹胎、皮胎等。

犀皮漆器是徽州最具特色的漆器。关于犀皮漆器名称由来的说法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因漆面纹理与犀牛肚脐花纹相似而得名。

漆器制作离不开大漆。“大漆”是一种尊称,因为采集漆非常不容易。俗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意思是要走一百里路,要割上一千刀,才能收集一斤漆。一般一棵漆树一年只能割上两三刀,一棵树上一年最多只能采到二两漆,可见采漆多么困难,漆多么珍贵。

漆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每一个步骤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且不论器物形制或大小,完成一件精美的漆器作品需要创作者付出一年左右的时间。古代有“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就万人之功”的说法,意思是做个杯子需要上百人的努力,做个屏风需要上万人的付出,虽然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做漆器是非常耗工费时的。

二、漆器制作的主要工序:

画稿——调石膏灰——拉石膏坯——修石膏坯——上(批)灰——阴干——批灰后打磨——调稠漆——裱夏布——脱胎——调漆——打埝——上色漆——贴金——成品打磨——成品抛光

打埝是漆器制作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用工具蘸上调好的漆,把漆点在胎骨上,形成一个一个的点状。打埝讲究错落有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特别考验手艺人的功力。上色漆和成品打磨也是漆器制作中的重要环节。一件漆器作品可能需要刷漆近百遍,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才能呈现最美的形态。

三、徽州漆器作品欣赏(作者:甘而可)

1.黑推光漆荷叶盖罐

2.红金斑犀皮漆大梅瓶

3.绿金斑犀皮漆天球瓶

4.戗金飞狮纹大圆盒

代表人物

甘而可,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99年始,致力于精品漆器的创作和研究,恢复了失传已久的犀皮漆、漆砂砚传统髹漆技艺。首创以金箔入漆,用最明亮的金箔代替黄色色漆,赋予犀皮漆流光溢彩的效果。其多件作品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本文中的图片由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猜你喜欢
色漆金箔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研漆工艺在漆艺创作实践中的探究
水性色漆喷涂中大颗粒物凸起的成因分析与解决方法
铁镍合金箔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漆器收藏三问
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金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