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微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5-10 22:08贾冬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院校高职

吴 奕,贾冬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随着多样化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信、QQ、微博、抖音等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被人们广泛应用,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借助微媒体开展的各类线上会议、线上直播课程等实践,使得如今的微媒体已然成为了现代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任务和对象特点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利用微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和高效性,切实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覆盖面,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一、微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微媒体的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微媒体的现状,笔者面向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展“大学生使用微媒体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了900 份问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765 份,问卷有效率为85%。其中,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占比12.29%,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占比87.71%,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针对性。

调查数据显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使用最频繁的微媒体是微信,有95.29%的大学生都习惯使用微信,其次是75.03%的大学生使用抖音、49.41%的大学生使用QQ,并且使用微媒体主要是用于了解新闻或社会资讯、学习知识、扩大社交、消磨时光。

对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微媒体平台,39.35%的大学生偶尔关注,26.41%的大学生经常关注,25.23%的大学生随时关注,并且77.39%的大学生最关注微媒体的娱乐生活类内容,59.48%的大学生关注热点是思想教育类、59.08%的大学生关注热点是校园信息类、55.82%的大学生关注热点是时政新闻类,比例相对均衡。

同时,对微媒体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42.88%的大学生认为微媒体非常重要,39.74%的大学生认为微媒体较为重要,并且在疫情防控期间,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获取信息、拓展人际关系等,83.14%的大学生认为微媒体帮助他们获取了更多的信息,56.47%的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微媒体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但是不可否认,微媒体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18.17%的大学生由于过分依赖微媒体,导致无心学习,13.33%的大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受到了谣言的误导。

由此可见,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高职院校学生对微媒体的使用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习惯于应用微信、抖音、QQ等常见微媒体了解新闻或社会资讯、学习知识、扩大社交、消磨时光,但普遍对学校现有的微媒体平台关注度不够。该结论在针对省内同类院校的电话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二)高职院校借助微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筑牢高校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组织及时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使命,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引领和带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顺应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

在微媒体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海量的信息实现了碎片化传播、实时性共享和虚拟式互动,大学生主动或被动接收到了多元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导致理想信念极易被错综复杂的信息左右。同时,由于微媒体不受时间、空间、身份、地位等限制的特征,使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甚至依赖于微媒体的应用,这对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因此,正确认识和充分借助微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高效性,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开拓微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是筑牢高校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的现实需要,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保障,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动力。

二、微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党员教育易被网络舆情左右

伴随各类微媒体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信息迅速、广泛传播,网络舆情即时生成、瞬时传播,舆论形势也呈现复杂态势。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信息不对称、认知局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筛选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有局限性,看待事物缺乏独立思考的态度,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对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产生动摇[2],这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普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部分党务工作者,主观上忽略舆情的影响,或者在出现舆情事件时反应缓慢、应对迟缓,没有在舆情扩散前采取干预措施,错过舆情引导最佳时机,延长舆情发酵时间,导致舆情过度发酵,给高校带来舆论危机。

(二)学生党建宣传媒介单一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普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但是政治理论学习依然还是以文件传达或转发通知为主,方式单一,存在流于表面、形式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自律意识与主动积极性,较难按照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也很少主动思考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网络主力军,思想活跃,偏好新颖、有趣、热点的事物,而部分党务工作者缺乏对数智化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依然采用传统的固化方法组织学习和活动,缺乏对平台、内容和形式多样性的研究,所以学生普遍参与度低,党建宣传效果不明显。

(三)学生党支部建设欠缺规范化管理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客观要求。线上线下融合式开展工作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路径,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这为“微党建”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第一,提交材料和归档,还是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主要采取线下方式,导致高校学生党员归档工作滞后,并且影响了党员发展的时效性。第二,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线上运行平台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容易导致党务工作者线上开展的党建工作前后标准不统一,如党建工作数据、信息、内容的记录和保存不及时、不统一[3],进而出现党支部建设不规范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四微一体”学生党建工作建设路径

(一)搭建“微平台”,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2+1”模式,即大一、大二学年是校内学习,大三学年是校外实习。鉴于在校时间短,且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党建工作应该充分借助“微平台”实现线上教育与管理。一方面,在现有官方党建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在微信、QQ、钉钉等常用学习交流群更新时事热点和党建要闻,并推送党建活动、党员动态、英雄事迹、红色教育资源、榜样力量等内容,加强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党性教育,并引领和带动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使用喜爱度,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等微媒体搭建个性化“微平台”,发挥实时、便捷、共享优势,满足大学生零碎化接受信息的需求,设置对内交流、对外宣传的专栏,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开辟微媒体宣传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在线学习与在线管理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党建工作与日常学习教育的同频共振。

(二)开设“微党课”,丰富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结合党员党性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抓住微媒体短小精悍、形式新颖、实时互动的优势,在“微平台”上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微党课”,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党的理论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4],与线下集中党课相互补充,形成覆盖面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理想信念、纪律规矩、道德品行等教育。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录制党性教育的主题音频和视频,展现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并激发更多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营造“人人学、人人讲”的环境;开展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丰富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弘扬正能量,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宣传力。

(三)开展“微行动”,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数字校园的建设,基层党组织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适应信息化新常态。微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即围绕学生开展、关注学生动态、服务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微媒介,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开展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引领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学生党支部不仅要在线下,以“面对面”式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更要在线上组织辅导员、职业导师、任课教师运用微媒体以“线对线”式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精准服务。通过在“微平台”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微行动”,在校内和校外拓展服务阵地[5],做好学生服务、社会实践服务和各项志愿服务,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四)塑造“微典型”,激发学生党建工作的活力

大学生正处于向往自由、情感丰富的人生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引向深处。除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榜样力量之外,对于在学习、实习、生活中表现优异、贡献突出,或者某个优点、习惯、举动能够起到良好示范性和代表性作用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按照“小而微、实而优”的原则,挖掘“微亮点”,塑造“微典型”,并加大在“微平台”上的宣传力度,营造追求上进、争当表率、乐于奉献的氛围,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学习和效仿“微典型”,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充分发挥“看身边人、讲身边事、学身边样”的作用,构建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心育人的系统工程,带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心系国家、甘于奉献,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政治认同和思想升华,激发学生党建工作的活力,增强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结束语

微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实时性共享和多样化交互,不仅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天翻地覆的影响,也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微媒体背景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学生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构建“微平台、微党课、微行动、微典型”的“四微一体”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积极发挥“微党建”载体多样、形式新颖、实时交互、成效显著的作用,增强学生“微党建”工作的战斗力,助推学生党建工作转型升级,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微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院校高职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