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2024-05-10 18:47
能源新观察 2024年4期
关键词:油气能源建设

为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重点内容解读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

持续巩固“电力稳定可靠、油气底线可保、煤炭压舱兜底、新能源高质量跃升”良好态势。

保持能源生产能力合理弹性,强化储备能力建设,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着力加强供需协同,强化系统消纳,保持清洁能源高质量较快发展势头。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拓新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优势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油气市场体系改革,不断提高能源治理效能。

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二、主要目标

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左右。

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

发电装机达到31.7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9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持续提升。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

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质量效率稳步提高。

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

煤电“三改联动”持续推进。

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

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取得新进展。

三、持续夯实能源保障基础

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保障。

深入研究实施油气中长期增储上产发展战略。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老油田稳产,加快新区建产,强化“两深一非一稳”重点领域油气产能建设。

有序推动炼油项目改造升级。

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推进地下储气库、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罐工程。

加强油气管道保护。

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项目尽早投产达产,核准一批安全、智能、绿色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保障煤炭产能接续平稳,在安全生产基础上,推动产量保持较高水平。

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和产品储备能力建设,提升煤炭供给体系弹性。

提升电力系统稳定调节能力。

印发实施指导火电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

推动煤炭、煤电一体化联营,合理布局支撑性调节性煤电,加快电力供应压力较大省份已纳规煤电项目建设,力争尽早投产。

推动退役机组按需合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

在氣源有保障、气价可承受、调峰需求大的地区合理规划建设调峰气电。

深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升配电网支撑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强化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供需平衡预警,“一省一策”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加大供应紧张和偏紧地区的督促指导力度。

优化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布局。

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

压实地方、企业责任,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和系统调节。

提高区域协同保障能力。

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能源规划落地实施,支持东北等地区能源高质量发展。

优化完善政策机制,推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高质量发展。

重点推进陕北—安徽、甘肃—浙江、蒙西—京津冀、大同—天津南等特高压工程核准开工,加快开展西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清洁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前期工作。

强化蒙东与东北主网联网,推进华北特高压交流电网向蒙西地区延伸加强,提升西北省间通道输电能力,建成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

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四线、川气东送二线、中俄东线南段、虎林—长春等干线管道建设。

持续做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

四、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高质量发展

巩固扩大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

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

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

做好全国光热发电规划布局,持续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开展全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稳步推进水电核电开发建设。

编制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

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前期工作。

积极安全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成投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4号机组等。

持续完善绿色低碳转型政策体系。

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印发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以消纳责任权重为底线,以合理利用率为上限,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绿证全覆盖和应用拓展,加强绿证与国内碳市场的衔接和国际认可,进一步提高绿证影响力。

修订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提升试点工作。

研究光伏电站升级改造和退役有关政策。

制定实施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促进抽水蓄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深化能源利用方式变革

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

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深入推动交通用能电气化,持续优化城市、公路沿线和居民社区充电网络,加大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创建一批充电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探索开展车网双向互动。

促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超低排放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发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清洁供暖项目稳妥有序实施。

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集》,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发展。

强化能源行业节能降碳提效。

持续推进煤炭开发节能降碳,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大力建设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示范项目。

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深入探索火电掺烧氢、氨技术,强化试点示范。

加强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企业的用能管理,开展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能效。

推进煤炭、油气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支持煤制油气项目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模化示范应用。

加大能源资源与伴生矿产协同开发技术研发力度。

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

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稳步推进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发展,有序推动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抓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

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

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六、推进能源技术创新

持续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扎实推进“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做好后续跟踪评价。

加强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管理,落实研发任务,强化日常监督考评。

以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兴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安全发展为重点,统筹研究设立一批能源行业标委会,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提高能源领域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能源技术标准高水平走出去。

加快能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依托能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创新,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和评定,加快示范应用。

做好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中期评估和任务调整,确保示范任务取得实效。

持续推进核电重大专项。

组织实施科技创新2030—“智能电网”重大项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技术”等能源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深入论证煤炭、油气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

促进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

组织开展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总结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成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

实施首批国家能源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示范项目。

探索推广虚拟电厂、新能源可靠替代、先进煤电、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等新技术。

七、持续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健全完善能源法律法规。

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能源法》,加快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

推动修订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等规章制度。

深化能源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出台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制定《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电力市场准入注册基本规则》,落实煤电两部制电价政策。

指导推动山西、广东、甘肃、山东、蒙西等先行先试地区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南方、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加强对管道上下载开口工作的指导和约束,加快管网互联互通,支持引导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

强化能源市场监管。

创新能源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在重点省份开展电力领域综合监管,针对电力市场运行中存在规则执行不到位、限制市场竞争、信息披露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管,强化电力交易和市场秩序常态化监管。

加强电网和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提高电网和油气管网设施运行效率。

充分发挥12398能源监管热线民生通道作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电力安全治理。

出台关于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的政策文件和防范新能源等新型并网主体并网安全事故重点要求,修订《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试行)》,研究制定煤电机组深度调峰安全监管措施。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专项监管,开展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及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工作、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管控专项监管、配电网安全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

组织新一轮电力油气关键信息基礎设施认定,稳妥推进能源行业北斗规模化应用。

八、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提升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巩固发展煤炭国际贸易合作。

加强与油气资源国协调,推动务实合作,持续巩固完善平衡多元的油气进口体系。

推动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取得新进展。

稳妥有序推动核电项目国际合作。

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

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加强中欧在风电、智慧能源、储能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一批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示范项目落地实施。

开展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交流,推动成立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

推进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共同筹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在氢能领域的务实合作。

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继续深度参与联合国框架下及G20、APEC、IEA、IRENA、上合组织、金砖、IFNEC等能源领域重要多边机制。

持续完善中国―IRENA合作机制建设。

积极参加G20能源转型部长会议、2024年IEA能源部长级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

组织召开双边对话机制活动。

来源:国家能源局

猜你喜欢
油气能源建设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