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卡的设计与实施

2024-05-11 04:10王丽丽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预学新课标作业

王丽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意味着21世纪学校教育的本质,已不再是简单地完成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教育的目标指向了“21世纪型能力”。这种新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来实现: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卡,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自主学习卡,是我校小学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围绕市级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卡的设计与研究”,根据本校学生的作业心理研制出来的一种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学习卡,包括课前预学卡、课中研学卡、课后延学卡和知识收纳卡。这“四卡”聚焦各学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力培养,通过学习成果显性化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规划,形成多方位、全过程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作业品质。

课前预学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学是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有效的预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新课、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叶圣陶先生曾说:“预学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引领,结合学情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学活动,避免学生的预学流于形式。

我校语文教师十分重视预学这一环节,通过设计导向明确、内容开放、趣味十足的课前预学卡,让学生借助这个学习支架,有目的地进行预学,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即将接触到的新知识,同时也可记录下自己的疑惑,以便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重难点问题,从“读、认、问、查”几个方面设计一份课前预学卡,引领学生认真读课文,认读课内生字词,思考文中问题,查找课文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前收集卡片,检查学生的预学效果。教师以收集的课前预学卡数据为依据,及时对教学预案做出调整,更加凸显新课程教学的重点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兴趣地学习,也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依据。

课中研学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课中研学卡是“四卡”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依据新课标、学段特点、单元目标,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聚焦核心内容,把要理解的字词、要积累的句段、要学习的知识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层层递进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层进式学习任务的设计,引领学生围绕自主选择的焦点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课中研学卡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学生能否真正走向深度阅读、深度理解和深度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多方面考虑,在课中研学卡的目标导向性、内容开放性、过程趣味性上下功夫。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们发现,由于所在地区处于内陆,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见过大海。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从知道到了解、从文字到画面的阻碍,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跨学科知识,设计研学卡。研学卡的内容包括:读课文,在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的位置,画一画西沙群岛,为描写海底生物的段落配音,等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读、找、画、演的方式逐项完成研学卡中的任务,明确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直观感受海水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及“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含义,并且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由于年齡小,学生在使用研学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因提取信息能力弱而得出的结论零散、片面,或者在研讨的过程中偏离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研讨时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完成研讨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支持与鼓励,保持继续合作探究的热情和信心,充分发挥研学卡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课后延学卡,搭建多元作业通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研学卡让课堂焕发了生机,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学习中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为了让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延伸和巩固,教师需要根据学情调研,结合教材布置相应的课后拓展作业,借助科学合理的作业内容,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的目的,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习成果。

对于作业设计,不少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双减”背景下,传统作业该如何“转型”?怎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为何作业内容已分层且面面俱到,反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呢?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给出了明确的指向和建议:“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立足新课标和“双减”要求,我校语文教师尝试从不同年级段特点和课型,多角度、多形式创新设计了实践性较强的课后延学卡。学生在完成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后延学卡的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保护,各个方面也有了均衡发展。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时,教师设计的课后延学卡内容包括为盘古制作一张名片、课文经典句子仿写等,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入学习。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新授知识上已经足够,对于后续的教学评价及教学成果呈现则关注较少。即便少数教师有所涉及,但也基本停留在形式化、浅表化层面,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有效的价值判断和能力推动。随着新课标的落地,教师的观念、课堂也应随之改变。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前的预学和课中的研学,还要关注课后作业的调控与拓展。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工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

知识收纳卡,让学生主动地做

传统的单元整理学习,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中是散装的、凌乱的,在需要迁移运用时往往“一脑子糨糊”。这种情况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装着一些片断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学过的零散知识重新组织、编码、提炼,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形成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我校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知识收纳卡。学生逐渐学会使用收纳卡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无论是一篇课文、一个单元还是整册书的知识,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比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知识收纳卡,让学生围绕神话的种类、神话中的人物、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等进行整理、收纳,引领学生习得更广博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教师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预学卡、研学卡、延学卡和收纳卡,以“一课‘四卡”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预学新课标作业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快来写作业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作业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