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荟萃 看清代精英书写文韬武略

2024-05-13 19:07陈曦
中国收藏 2024年5期
关键词:帖学立轴书家

陈曦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书坛渐成“帖学”和“碑学”分流的局面,前者书风流丽蕴藉,后者崇尚朴拙雄浑,二者此消彼长又相互融合,形成有清一代新的书法风尚。5月下旬,在中国嘉德2 0 2 4年春拍之际,此季特别推出的“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专场将隆重登场。该专场荟萃13 0余件书法作品,从一个侧面绘就了清代近3 0 0 年书法历经艰难蜕变的发展史,诸多名家的精品力作将让这段精彩的“碑帖之争”再现于世人眼前。

据了解,本专场书法形制可谓一应俱全,中堂、楹联、条幅、四屏尤多,篆、隶、行、楷书体兼备。其中,多达2 0 余件的四条屏更是难得地云集一堂,它们分别出自朱彝尊、王文治、翁方纲、何绍基、顾文彬、杨沂孙等名家之手,值得重点关注。此外,还汇集了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帝王宸翰,袁枚、袁桐、钱泳、杨中讷、张问陶、姚鼐、俞樾、梅调鼎、樊增祥等文人学者书迹,以及董诰、王图炳、祁寯藻、于敏中、张之洞、梁诗正、陈希祖、陈孚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謇等名臣的作品。

以“ 经纶”为题的该专场聚焦于清代政坛、文坛一众精英治理国家的抱负与才能,这些墨宝展现了他们的满腹经纶和文韬武略,以及字里行间的雅兴与豪情。正如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所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这些书作在用笔、结字、章法、气韵等细节中彰显了各家风采,更是殊为难得的收藏佳品,值得细细品赏。

清 董誥 行书论画四屏立轴 水墨蜡笺90厘米×44厘米×4

清 乾隆帝行书制七言诗《故井》立轴 水墨绢本 1756年作89厘米×52厘米

清 袁枚 行书七言联立轴 水墨洒金笺126厘米×28厘米×2

承继帖学雅规典范

从清初至康熙时期,书坛继承了晚明书法的大势。由于康熙帝推崇董其昌,清初不少书家转变为专以董书为典范;自乾隆帝推崇赵孟頫后,这一时期的帖派书家便多融合董、赵书风,同时上追唐宋时期的颜真卿、欧阳询、苏东坡等,但总体上仍是董其昌书风的延续。

在此次“经纶”专场中,不乏学习董、赵并向晋、唐、宋大师取法的帖学书家典范,例如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成亲王永瑆等。帝王的喜好使得此时帖学书家渐有“宫廷化”的倾向,这类书家大多为朝廷官员,他们的楷书主要师法唐碑中的欧法和颜法,行书则各具风格。

“清四家”向来是市场宠儿,此番也无一缺席。如翁方纲的行书论书四屏、“淡墨探花”王文治行书七言诗四屏,“浓墨宰相”刘墉及梁同书也有多件行书精品。此次一件董诰作于7 7岁晚年的行书论画四屏尤为难得,为节录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李日华跋王绂山水长卷之论。董诰山水秉承其父董邦达家学,亦工古诗文词,书法宗“二王”、董其昌,雅秀绝尘,娟秀自然。值得一提的是,本四屏的用纸考究,为宫廷所用的描金花卉蜡笺,造价高昂。

御笔书法一向是市场上的热点,此专场将有康熙帝行书唐诗《梨花》、乾隆帝御笔行书七言诗《故井》、嘉庆帝楷书七言诗等亮相,可窥见清代帝王对前代名家书风的追摹和不同好尚。此外,工诗善书的文人士夫楹联也值得一看。如清代进士王图炳的行书十一言联、随园主人袁枚的行书七言联等。

清 阮元 隶书七言联镜心 水墨花笺125.5厘米×27.5厘米×2

碑派阵容强势集结

除了帖学名家续写明代一脉的典范,随着金石考据学、访碑的兴盛,清代书坛的主流也在乾嘉年间逐渐由“帖派”走向“碑派”,让沉寂数百年的篆隶书体再次复兴,成就中国书法史上创新突破的盛景。

承接清初“破帖派”余绪的书家大多仍扎根于帖学之中,又擅长于篆、隶,并具有糅合二者“破帖”的特征。而这一时期不少名家力作均在“ 经纶”专场中有所呈现,如“ 扬州八怪”中的书画家金农、黄慎,“ 西泠八家”中的篆刻家兼书家黄易、陈鸿寿,以及阮元、段玉裁、钱坫、许瀚、孙星衍等文字学家兼书家。

作为清代倡导碑学的领袖人物,阮元尤精篆隶,然而传世隶书作品并不多见,以对联居多,市场可谓一作难求。专场中隶书七言联“一代才人邀品藻,二分明月照题襟”,用笔遒劲圆润,厚重端庄又不失灵动。由此联上款可知是阮元书赠“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曾燠之作。

从嘉庆后期至清末,碑派书家阵容日益强大,也是“经纶”专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集传统经学、金石、书画、辞章、考据、收藏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力作不容错过,如张廷济、赵之琛、吴熙载、胡澍、赵之谦、杨岘、杨沂孙、吴大澂、张裕钊等,学秦汉北碑有所成,开清代篆隶之新风。此外,也不乏何绍基、康有为等兼擅数体的名家将碑帖之学进行融会贯通。

高光拍品中包括一套何绍基的隶书汉尚方镜铭四屏,何氏书法以唐代颜真卿为根基,上溯周、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版,生动圆熟,意趣高古。晚年则篆、隶、真行融为一体。此四屏上有何绍基印及题识“右辟等字皆反写,理不可解古人好奇,品此”。

值得一说的是,晚清仍有一批以帖学名世的书家,如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专场中将有三件行书七言联、五言联及《临松雪帖四屏》。还有以碑派书风为主,同时十分重视帖学涵养的书法家,如曾熙、李瑞清等,他们此番也有力作呈现。

清 张謇 行书节临《淳化阁帖》立轴 水墨纸本132.5厘米×31.5厘米×4

清 顾文彬 行书《归去来兮辞》四屏立轴 水墨纸本142厘米×31厘米×4

此外,“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专场还将呈现晚清“过云楼主”顾文彬行书《归去来兮辞》四屏。作为一代收藏大家,顾文彬一生搜集、鉴赏、研究并工于书画,其书风可溯源欧、褚。“ 状元实业家”张謇行书四屏,节临“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中王羲之《都下二帖》之一、《徂暑帖》《知念帖》,同样是这一时期的学帖佳作。

值得一说的是,随着近些年收藏市场对古代书法艺术的关注度、认知度不断提高,不少名家翰墨纷纷浮出水面,蔚为大观。而通过收藏、品鉴这些笔精墨妙的作品,今人也有机会登临文化高峰,与古人隔空对话。而“经纶”专场,堪称这季春拍中最令藏家期待的一次“雅集”。

猜你喜欢
帖学立轴书家
江山如画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杂说书家之性灵
名家艺苑
雅昌在线拍 最新拍品
论龙开胜的帖学创作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晚明书家邢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