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案”后 他为父补铸泰昌钱

2024-05-13 19:07张彦刚
中国收藏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点天启通宝

张彦刚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 0年)三月,明神宗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以“萨尔浒之战”为标志的辽东惨败,国事困扰,情绪低落,终于病重不起,于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5 8 岁。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 0年)八月,朱翊钧之子朱常洛继位,改元泰昌。面对晚明政局,朱常洛任用杨涟、左光斗等贤臣,革除弊政。然而,这位泰昌皇帝原本应有所作为,却在登基仅十日后骤然获病,经掌管御药房的宦官崔文升诊治后病情加重,最终在服下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后离奇去世,年仅3 8岁,在位仅二十九天。此案疑点颇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案”之一——“红丸案”,朱常洛也被称为“一月皇帝”。

同年九月,朱常洛之子、年仅16岁的朱由校继位,罢免了未劝阻李可灼献药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将崔文升发配至南京,贬李可灼充军。除了了结“ 红丸案”,天启皇帝朱由检还干了一件与其父泰昌皇帝有关的事——颁令两京及各处补铸泰昌通宝一年。

因孝义补铸泰昌钱

钱币大家丁福保在《古钱大辞典》中引用了明代官宦刘若愚《酌中志》的记载:“世庙神庙,享国年久,鼓铸嘉靖、万历钱流行甚广,惟光庙在位匝月。先帝仰思泰昌年号,尚未及铸钱,遂分铸与天启钱并流,同使民间睹泰昌而堕泪者。”从《古钱大辞典》对“泰昌通宝”词条的诸多论述,可看出天启皇帝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孝子。

补铸泰昌通宝的史实还可从一些史籍中得到印证,如《明史稿》及《明史·食货志》记载:“天启元年,铸泰昌通宝钱。”清初初尚龄辑《吉金所见录》载:“泰昌匝月,未及铸钱,乃命宝源、宝泉二局并铸泰昌天启钱,流通天下,民间致有见光宗钱而堕泪者,此阇主一念孝思,亦有足取”;又据清梁诗正《钱录》载:“现存的泰昌钱为天启朝所铸。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丙午朔,光宗即位,诏书以明年为泰昌元年。九月乙卯朔熹宗即位,詔以明年为天启元年。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为泰昌元年,光宗之立甫一月,此钱或熹宗即位后所铸,然是冬尚未改天启,故仍称泰昌也。”

泰昌皇帝在位时间仅一个月,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当时自然来不及铸钱,其子朱由校继位后又有何举措?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工部覆南京监督铸钱主事荆之琦疏。言帝王御极纪元,必有一代制钱通行海内。先帝虽在位未久,而泰昌年号既以播告天下,宜从此伊始至天启元年,两京各处鼓铸,俱造泰昌通宝一年,次年方以天启通宝接铸……”综上可知,泰昌通宝仅仅铸造了一年,有一定的存世量,但相较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要少,然而绝非如隆庆通宝那样难得。

从现存实物来看,泰昌通宝小平钱制作工艺与同期的万历通宝、天启通宝相近,面文真书顺读,分大、小字,根据“通”字的不同写法分为单点通、双点通,钱背有素背、背月、背星几种。此钱直径一般在2 4 . 5毫米至26.5毫米左右,重约4克。

图1 泰昌通宝“大泰隶昌”版钱

图2 泰昌通宝背月版光背钱

图3 泰昌通宝背月版钱

传统版式分类及铸地

众所周知,到了明万历及天启时期,各地都开设铸钱局,已经是“开局遍天下”,当时全国有三大铸币中心,即北京、南京及四川。将目前发现的泰昌通宝小平钱实物与同时期的万历通宝钱、天启通宝钱对照来看,泉界根据版式风格、铸造地将其大致分为北直隶(北京版)、南直隶及浙江版、四川版、秦版四大类,这一说法被沿用多年。

图4 泰昌通宝南京版钱

北直隶(北京版)

北直隶版由赫赫有名的“ 大泰隶昌”版(图1)和背月版光背(图2)、背月版(图3)三种版本构成。也有泉友称“大泰隶昌”为“工部大字”,因其通常集中出土于北京、河北一带,“ 通宝”二字与北直隶京版万历通宝和天启通宝相似。《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中将“ 大泰隶昌”版面文归为楷书,四字大而庄重,被命名为“楷书大字”。

背月版光背与背月版(通常是仰月,较少,有出现月文被刮除痕迹,甚至形成隐月文)面文基本一致,与“大泰隶昌”版有相近之处,文字狭小,楷书风格更为明显,通常直径比“大泰隶昌”略小。也有部分泉友认为,背月版素背钱与背月版钱面文及铸造风格与南直隶版的部分天启通宝背工、户钱接近,认为应是南直隶钱厂铸币。因缺乏更进一步的出土及文献资料,有待钱币研究者进一步论证。

图5 泰昌通宝浙江版钱

图6 泰昌通宝双点通版钱

南直隶及浙江版

泰昌通宝南京版(图4),面文楷书,因其面文“通宝”二字风格与南京版天启通宝、万历通宝一致,加之集中出土于南京与江浙一带而得名。不少做专题研究的泉友根据面文大小和风格差异将此版分为正字、大字、小字、细字等细分版别,有泉友进一步研究了大字版(图5),因其与天启通宝浙版大字面文近似,被定名为泰昌通宝浙江版。还需一说的是,明后期南京及浙江地区铸局较多,铸钱体系复杂,明确的分类还需进一步考证。

南京楷书双点通版(图6)和南京楷书双点通背星版(图7,背内郭个别的有决文)面文近似,与部分天启通宝南直隶钱面文接近。

图7 泰昌通宝双点通背星版钱

图8 泰昌通宝大字心泰版钱

图9 泰昌通宝小字心泰版钱

图10 泰昌通宝秦版钱

四川版

四川版中有泰昌通寶第一大名誉版,即大字心泰版(图8),由于其“泰”字下半部疑似“心”字的异体字(最后的顿点呈现双点状),四字阔大、方正而得名。由于其与川版天启通宝单点通大字钱相似,加工方式也雷同,泉友推测是由四川布政司少量铸行的,较为稀少。

还有相对应的小字心泰版(图9,泉友罗维巍藏品),也是泰昌通宝中的名誉版,数量稀少,四字呈现容弱状,“泰”字最后顿笔为两点。不同钱币上的“通宝”二字俯仰有所差异,历来被明代钱币收藏爱好者所关注。由于其与大字心泰版一样,带有“泰”字多一点的共同特征,一直被泉家作为四川铸币来研究。近些年还有研究者提出,此钱与南京版万历通宝钱中的阔边长字肥郭版相近,主要工艺也接近南直隶版,故认为此版应为南直隶某钱局试铸。

秦版

在秦版的传统分类中,重点为所谓的“心泰手”“ 穿径泰”版钱(图10,泉友李仁川藏品)。有不少泉友认为此版铸地疑似在秦地,因面文中“通宝”二字与西北版天启通宝容弱版有相近之处。之所以有“穿径泰”之称,主要是因钱体面文中“泰”字的捺画起笔自第二横穿过第三横,特征与川版中的大字心泰版相似,故也称“心泰手”,此版并不十分少见。近年来,有泉友认为此钱的铸造风格与南京版长字版万历通宝钱的铸币风格、工艺接近,认为应是南京楷书长字(长通宝)版,笔者赞同这种意见,但同时也认为需进一步完善考证。

图11

图12

图13近年来发现的新版别,让泰昌通宝钱研究面临新的课题。

新版别研究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泰昌通宝依照铸造地的分类似乎已大致明晰,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明代钱币收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比如以图11(泉友刘帅藏品)、图12、图13(泉友许关磊藏品)为代表的新版别的出现,让泰昌通宝钱的版别研究面临新的课题。相较于普通南直隶单点通钱,图11钱文明显硕大些,行笔风格更加遒劲;图12的通头变小,楷意更强;图13相较南直隶双点通版和双点通背星钱来看,钱文明显容弱,直径偏小,风格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给明确铸造地分类带来了极大困难。

根据国内诸多明代钱币研究专家的观点,泰昌通宝的版别远不如想象中那样简单,很可能在天启时期不仅有南北直隶、四川等地铸钱,还存在更多铸地。这三枚钱实物说明(部分泉友透露,还有钱文如崇祯通宝西北版一样容弱的泰昌通宝钱于近些年被发现),很可能在与南直隶相邻的南方相关钱局(比如湖广地区、江西地区)也铸造了钱币,钱文风格与南直隶钱有相近的地方,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征。目前关于部分泰昌钱的准确铸地还需从文献、实物、考古出土及钱币学相关系统研究才能确定,但从客观条件上来看相关文献极少,准确定位还存在极大的困难,需要钱币研究者进一步努力,任重而道远。

还需说明的是,部分时间久远一点的钱币书籍中有“泰昌通宝有钱径达2 9 毫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的表述(并附有拓片),笔者在翻阅这些资料时发现,此拓片大概率出自一处,为同一品,真假开门与否难辨,咨询圈内资深泉友及钱币专家,多数称“未见开门实物”,也有称此钱铸造期上限为民国一说。为严谨起见,本文在此不做论述。

另外,根据目前的收藏及出土发现,万历通宝、泰昌通宝、天启通宝三朝铸钱中还存在部分合背钱、合号钱及钱文割裂钱,这对泰昌通宝的具体铸造地分类研究或将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本文则不作赘述。

以上是笔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泉友读者想对泰昌通宝做进一步研究,可参阅《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大明泉谱》《明代中晚期制钱图考》《上海博物馆馆藏钱币》等书籍,我们也期待正在系统编著中的《中国明钱谱》早日问世。(注:本文配图除笔者藏品及注明来源者之外,其余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双点天启通宝
直升机双点吊挂应用研究
“童话”主题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生命的启示录
----论戴·赫·劳伦斯的哲学随笔《天启》的基本思想
双点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分析*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建国通宝”钱考辨
THE BLAST THATNEARLY DESTROYED BEIJNG
双点压力机抗偏载能力分析与解决方案
双点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计算方法
通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