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饭”何以成为汉代流行语

2024-05-13 19:07王纲怀时润民
中国收藏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妇铭文

王纲怀 时润民

2 0 2 1年1月版的《汉镜铭文书法》,图14 9 是一面西汉晚期的“ 愿君强饭铭重圈镜”(图1、图1A)。1916 年,罗振玉先生出版的《古镜图录》中图3下同为一面西汉晚期“愿君强饭铭重圈镜”(图2)。20世纪中叶,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类同的图片(图3),图2与图3相比,难找差异,似为同模。这几面同铭镜数据完整,值得进行研讨、考证。为此,本文首先汇总信息如下,详见表一。

19 3 5 年,刘体智(18 7 9 年至19 6 2 年)出版的石印本《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卷十五中,收录有与图2相同的铭文拓本,并被命名为“妻赠夫远戍镜铭”。不知其是否原为罗先生旧藏,后来又归属了刘先生。与图1 A的镜铭两相对照,文字“ 篆隶变体”之书体相近,或系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这强饭铭镜距今有2 0 0 0多年的历史,表现“妻赠夫远戍”的主题,可谓缠绵悱恻,哀感顽艳,相比后来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说的“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意更深远,辞更古朴。该镜铭辞我们可以用白话试释:“夫君离家远行,妾身深感担忧。外出已有多日,返程不知归期。愿君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勉之。仰天长叹奈何,唯独无尽相思。”其间流露出的无疑是女子的思念之怨。铭文中的“妾有忧”三字,直白地表达了对夫君此行的担忧。“愿君强饭”四字则文意朴实却又触动人心,表现出女子对夫君的叮咛,而文末的“仰天大(即太通假叹)息”更流露出对夫君的相思之情。尤其“强饭”一词,我们可以它来探窥汉代时风。

表一 强饭铭西汉晚期镜一览表

图1

图1A

劝君一句“吃饱饭”

所谓“ 强饭”,就是努力加餐、多吃饭。《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记:“(武帝)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欢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 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毋相忘。”文中的平阳主,指的是平阳公主。这是说,汉武帝出游,在平阳公主家看中了一个歌妓叫卫子夫。于是卫子夫被送入宫里,平阳公主曾拊其背,勉励她努力加餐、多吃飯,并且嘱她“勿相忘”。而在《史记》中,并非只有这一处出现“强饭”的含义。

我们可以发现,“强饭”一词并非只是在如《史记》这样的经典著作中,以所谓“典故”意义的面貌出现。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简牍私文文书是被应用得最为活跃的一种形式,从私文文书本身的历史来看,发展到汉代时,也已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其中最为突出和显著的一点,就是私人信件在款式和用语上的一些固定表达,祝福语即是一类。汉代常用的私文文书,在其文中文尾有“近衣便酒食”“强幸酒食”“幸进酒食”“少进酒食”“调衣进酒”“强酒食”“善酒食”“加餐饭”,以及简约化的“强食”“强饭”等祝福语,意义均相近,意即恳请收信之人适当增减衣服、多吃酒食,犹如今天的人说“多吃些饭”一样。汉代人在书信中,多根据季节与气候的变化,说些诸如此类的话语,以表示关怀和亲近。这是汉前秦代所尚未有的一种新兴书写习惯。

在汉时私人文书中,问候饮食是相当流行的语言。甚至不仅体现在了文书上,连日常的生活用具上都出现了这样的词汇,而铜镜铭文则是其中的一类而已。另外,譬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上也书有“君幸酒”“君幸食”之语。这是一种“关爱”性质的表达。也正因其所具有的这一“隐义”,以至于《淮南子·缪称训》在举例时,需要将之作出特定语境的反解,予以说明:“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这意思是说,雇佣农工的东家劝佣工多吃饭、吃饱饭,并不会使佣工感激他们,因为佣工知道这只是东家为了让他们干活时能更卖力。无论正反,皆是人情。

图2

图3

文学作品常使用

由镜铭这一“文学性”的语言推及历史,我们现在再回到文学之上,品味其他文学作品。如汉代乐府名篇《饮马长城窟行》中有:“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是模拟了一位游子寄与思妇之信中的劝慰话语。但看了上面汉代书信中的例子即可明白,最后这二句决非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言辞,而应是一种“实录”。

类似的话,更深刻的表达则自然要数汉代《古诗十九首》开篇的《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末尾“努力加餐饭”这句,原也是游子对思妇的劝慰语,却反而由思妇的口吻和语气来道出。

于是对这一句,过去便有“望文生义”的误解,以为这里的意思是诗中这位被抛弃的思妇在自我安慰:被抛弃就不要多想了,自己多吃饭才是应该。但是,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中就指出了这种表面理解的谬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两语,解者多误以为全说的诗中主人自己。……“强饭”、“加餐”明明是汉代通行的慰勉别人的话语,不当反用来说自己。张玉毅解这两句道,“不恨己之弃捐,惟愿彼之强饭”,最是分明。

器物凸显人性化

汉代文学中的这种吟咏讴歌直接的情感表达,从根源上说隐现的是汉代人追慕美好生活之理想,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在于饮食观念的表露。在中国饮食史上,追求饮食的美好体验是秦汉时期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汉代人对此具有极大热情,如崔寔在《政论》中所形容的那样,“芬芳嘉味”乃是时人心中“所乐”,甚至于“昼则思乏,夜则梦焉”。如果说文士的这一形容带有某种夸张的成分,那么出土的汉代器物上的铭文则是用质朴的文笔展示出汉代人对饮食的向往。19 8 8年,山东济宁师专西汉墓群出土的陶罐上,显示有如此铭文:“敖强饭薄怒薄怒,强饭薄薄怒。郑敖饭常满此器七斗强饭薄怒……”这种文辞突出的都是酒食与美好生活的联系,以及“强饭”或者说“饱食”与汉人体验到的生命意义之间的联系。与铜镜铭文一样,是当时的一种程式化的表达,是他们在程式性的话语中所作总结的陈述,特别能显现出其带有一种生活的目的性。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一位对这种时代观念持批判态度的大臣贡禹,当他81岁时向汉元帝上书乞求致仕回家养老时,元帝不允,并回复他,希望他能够“生其强饭慎疾以自辅”,于是贡禹也就不再求致仕,不久更仕至御史大夫的高位(《汉书·贡禹传》)“强饭”一词居然从汉代帝王嘴里说出,无疑是对时代喜好的“定音”了。由此可见,饮食不仅是汉人的物质满足,更是他们的精神追求。

文博学界的研究者实际早已指出,汉初具有代表性的黄老思想,渗透到当时人们的意识中,呼唤出了个体生命意识的复苏,汉代人怀着美好愿望,希望寻求自身的价值,重视常人的世俗生活乐趣,彰显出汉代注重生命本体价值的时代意义与精神。而汉镜的世俗化图案与铭文正体现了处于经济大发展的汉代,时人追求现实生活的必然心理,这是一种客观上的大势所趋。从深层次上看,汉镜的世俗化特征,体现的更是个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探求了。

汉代各个阶层的世人都将对现实的追求投射到各種世俗的器物、图饰和铭文中,汉镜铭文也在这样的现实影响下,染上了一抹世俗人伦的人性化情感色彩。“强饭”这一具有当时富含生活现实及生命本身意义的词语,这一蕴含普遍价值主题的修辞,就变成一种“愿君平安强健”的精神信仰,出现于汉镜铭文之上,呈现于后世的人们面前。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语言,更不如说是人性的表征,是汉镜所散发出的意识光芒。

猜你喜欢
思妇铭文
春 思
长相思·一重山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释宗人簋铭文中的“渍腬”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