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

2024-05-15 04:21张耘舒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视角视界

张耘舒

佳作展示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我这个人,有时多少有些小心眼。

别人拿了我的零食,我会生气;寝室有人不打扫卫生,我又生气了;有人顺手用了我的东西,我也要生气……

每当我把自己的烦心事向母亲倾诉,她总是漫不经心地回答:“这又没啥,总会过去的。”我便说她不知人间冷暖,连基本的情绪都丧失了。

直到有一次,我又为长期宅家不出门而闷闷不乐,于是母亲带我去了天目山景区,这里的山不太高也不算矮:你想形容它高大雄伟,可它又远不及泰山巍峨;你要说它娇小玲珑,它又确实比本地的小山高了个尖。

对于这样的矛盾体,我是很不屑与它为伍的。可奈何票不能白买,酒店不能白住,带着抑郁的心,我踏上了登山之旅。

这趟旅途,注定不圆满。酒店的厕所森森然,烤好的面包被别人拿走了……一路波折,总算到了山脚。天目山的竹海一向美名远扬,但我眼前只有残败的竹竿。

“妈妈,你看他们虚假宣传!”我指着那片暗绿,愤愤不平。

“这只是它们的一小部分,”母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们继续往上,總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不一样?心怀疑虑,我跟在母亲身后继续往前。爬了一会儿山路,接下来便是坐缆车了。逐渐有了点兴致的我跟着母亲走进了那个神奇的“大铁箱”。没料到,不多久,我的心便被震撼填满了。

离开站台后,缆车冲了出去,熠熠于阳光之下。我不在意地往下看,才知何为“竹海”。恍若碧波翻腾,风一吹,掀起一阵鸟鸣。满眼皆是绿意,恍若绿海,空中的云也在这海中沉浮。偶见白鸟掠过,恰似小小的一个浪花。

我俯瞰着竹海,迷醉于这山水间。恍然惊觉:曾经的我一叶障目,只是看见一滴水,就断言大海不过如此,真是可悲。曾经的我多么幼稚,片面地看待身边的人事,却忘记了他们皆是完整的个体。感谢这次登山,它重启了我的世界。

【点评】

本文选材贴近生活,内容契合文题,文从字顺,文笔简练。细看来,主要有“三巧”:

拟题巧。在这篇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很多考生都受困于“登临”“世界”“视界”等关键词,文题比较雷同。作者独辟蹊径,以“重启”这个动词为题,既关联了“视界”与“世界”,又暗示了“登临”的作用。

构思巧。围绕“重启”,作者从为人处世中令自己气愤郁结的细节入手,点明登天目山的缘由,且首尾呼应,与主旨巧妙关联。在写登临的过程时,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初登山时的不如意,再以母亲的寥寥数语点出往上“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最后怀着疑虑登高,见到令人震撼的风景。此过程,暗含材料主题“视界决定了你的世界”,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立意巧。由自己对竹海的态度变化到自己对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思考,由自己初见竹海的残败到登高俯瞰竹海的震撼,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一叶障目,片面地看待身边人事的不足,并且还暗暗呼应了开头对登山缘由的叙述,自然又巧妙。

不足之处:对“重启”的内涵阐述浮于表面,主旨深度不够,思辨性不强。

提升建议:除了在文末点题,行文过程中对于“重启”主旨的预设、铺垫也需要呈现。且“重启”与题目中的关键词“视角”“视界”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架构。

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该文实际得分:34分。

猜你喜欢
视角视界
机视界
视角、对话与真情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视界
视界
视界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