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开展路径

2024-05-16 03:25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小学徐传真
天津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松鼠母亲文章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小学 徐传真

在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教育改革要求、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写结合方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读写结合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中心,以现阶段统编语文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在读写结合过程中提高综合阅读与写作理解能力。

一、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将大幅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是促进学生读书能力与作文写作技能提高的关键性载体,也是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在阅读中将完成知识吸收、素材积累等过程,这些内容将辅助学生完成高质量写作。学生在写作中,将完成再阅读及创新思考等过程。只有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得到全面进步。由此可见,读书可以促进写作,而写作又是读书的深化体现,两者关系较为密切,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技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实行科学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以更好地顺应新课标教育理念,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优质的人才。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学科讲解活动时,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课程教学的持续推行,对他们学习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唯有通过语文阅读才能逐渐增长知识,当语文知识达到一定的总量,便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任务。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

阅读和写作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科学素养,同时这两个语文学习环节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关键的教学内容,二者的集中表现,预示着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所以,在语文读写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技能、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支撑他们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点,养成良好的阅读及写作习惯,将为后续的迁移创新和举一反三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能够从意识理念层面认同读写的重要性,形成语文学科素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明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向,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因而教师就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要能够细致研读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读与写部分的解读,能够有意识地依据新课标的标准,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目标,达成二者间的协同融合,共同推进学生展开高质量的读写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教学目标的统领价值,不仅要达到预期效果,还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更科学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精准分析学情,聚焦现有学生的读写特点,深入分析所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调整,尽可能地贴合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优势。

以《松鼠》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读写层面的目标则可以是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梳理课文,初步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生动活泼的表达,体会文艺性说明文亲切、有趣的语言风格,并尝试写一写。文章通过描写松鼠的习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可以是: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引出教学对象。其次,组织学生初读文章,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概括松鼠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再次,结合梳理出来的文章脉络,概括说明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松鼠的,即先写松鼠的外形特征,再写松鼠的活动、行为、搭窝以及其他习性,条理清晰。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抓住变化并进行写作方法的总结,然后模仿课文对松鼠的描写方式,写一段与动物有关的文字。

学生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对语文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从课文出发,对文章中描写松鼠的句段进行反复、有感情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慢慢体会,并积累写作素材。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一步通过阅读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阅读资源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而阅读正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则是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和总结写作技巧。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优美句段进行抄录和背诵,并灵活地应用,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在课堂上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方面的相关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如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的书籍、文章,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来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如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的搜集。以《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这篇文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认识。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可以包括作者鲁迅的简单介绍、文章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从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作者和文章推荐相关作品,如《为了忘却的纪念》《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嘲》以及《故乡》,都是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来源。

(三)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开展主题式阅读写作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以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为出发点,对教学主题进行归纳,从主题的角度进行读与写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般都是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关于感恩父母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则是借写事来塑造人物形象;《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都是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来描写具体的历史事件;《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则是国外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则与童话故事有关。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从主题入手。

例如,教师开展感恩之心的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从《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文章入手,培养学生主题式阅读与写作能力。

以《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支持作者读课外书的往事,展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之心。整篇文章并没有以华丽的辞藻来描写母亲的慈爱,而是通过平和、细腻的语言于娓娓道来中展现了“慈母情深”。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文章中描写母亲形象的重点句段完成解读,从中领悟母亲的慈爱,概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及崇敬之情。写作方面则可以是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中的描写,进行仿写或扩写。

教学导入环节方面,教师可以借古诗《游子吟》引入,组织学生对古诗进行自由诵读,并针对古诗内容进行交流,感受母亲的爱,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借古诗初步引起学生对母爱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在阅读课文,初步感知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并写下自身的感受。

然后,组织学生结合重点语句进行进一步感受,如从“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四壁潮湿颓败”这句话中看到母亲艰难的工作环境,体会到母亲的辛劳;从“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段话中深入解读母亲的形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理念,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通过素描的方式来描绘作者笔下的母亲,“人物画像”更能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解读,同时为后续的仿写奠定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几个句子进行深层次理解。如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句子重点字词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思考“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这句话是否可以改为“一个瘦弱的脊背弯曲着”。组织学生对这两句话进行自由朗读,体会哪句话好、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促使学生结合原句沟通交流,思考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是什么让母亲的背不再直挺、双眼不再有神、脸颊不再光滑。同时,选择学生进行分享,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创设情境,引导反复朗读。母亲要供孩子们吃穿,还要供孩子上学,她怎么能停下来呢?所以母亲昨天是这样工作,今天是这样工作,明天依然是这样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没有停止过。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母亲一直都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创设情境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从文章阅读中学来的技巧进行写作,写作对象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母亲或父亲为我们做的一件小事,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缩写、仿写、随笔写作等方式相结合,强化读写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引学生完成多种形式的写作,于不同的情境中实现多维读写融合,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极大提升理解能力。

缩写重在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归纳及概括能力,仿写要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基本结构及表达技巧,提炼相应的主题,完成写作,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四季之美》一课中描写春夏秋冬四时最美的时刻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作者对四季的观察顺序及使用的写作方法,而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进行仿写训练,选择某一个季节的景色进行描写。

随笔写则是教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写作练习,借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基础选择自己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处美景完成写作练习,展现创意思维。

总的来说,教师在强化读写结合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写作模式,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达成读与写的融合。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师要准确把握读与写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读与写融合于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读写练习,多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猜你喜欢
松鼠母亲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松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松鼠
松鼠
松鼠
给母亲的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