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宛美养老”幸福图景
——对话河南省南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治敏

2024-05-16 03:27郭紫纯
中国民政 2024年6期
关键词:南阳居家养老

☉ 本刊记者 郭紫纯

南阳是河南省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市,截至2023年4月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9.4万,占总人口的18.65%,其中农村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32.75%。养老服务基础薄、欠账多、任务重。

南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治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阳坚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书记抓养老”,全力打造“宛美养老”幸福图景,目前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民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地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优化养老服务内容、结构和布局方面,南阳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程治敏:南阳各级党委政府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资源和力量,强化督导考核,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城镇,我们着力打造城镇养老服务圈。已建成43家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5家日间照料中心,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引进祥瑞万家、颐城康养、中健瑞祥、乐居山水等29家专业机构,努力让优质的养老服务惠及更多城市老年人。已建成116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重点解决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等问题。

在农村,我们着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家门口”服务。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推动乡镇敬老院收住社会老人,同时探索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提升乡镇敬老院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24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承担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并向本乡镇及邻近乡镇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已建成村级幸福大院738个,以重点村和中心村为依托、覆盖周边村,为农村低保户、低保边缘家庭等有需求的家庭提供集中托养服务。

我们还深入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形成适老化改造“三明二适一清”模式:“三明”指明确改造家庭、改造对象、改造标准,“二适”指改造要适合家庭、适合老人,“一清”指每户下发可视化清单。2022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8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000余张。同时,为56.4万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六助”服务。

中国民政:在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南阳形成了以“六专六好”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养老服务模式。请介绍一下该模式的建设经验。

程治敏:我们通过打造以“六专六好”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数据壁垒,让老年人获得专业化养老服务,养老事业和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一是通过“专养”——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实现机构养老好。全市共有1个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6个县(市、区)养老服务中心、4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能够妥善满足城镇失能半失能、高龄、空巢、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二是通过“专照”——专业化的日间照料服务,实现日间照料好。全市共有555个日间照料中心和46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能够为本辖区自理老年人和半自理老年人提供社会化照料服务。三是通过“专保”——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实现居家服务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立足社区,由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理发、房屋清洁、衣物洗涤、做饭、助浴、陪诊就医等服务,并由平台实时监控,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四是通过“专管”— —专业化管理指导机构和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监管好。市、县、街道三级指挥中心和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机构、家庭“五位一体”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网络平台,确保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安全运行,服务质量、信用体系、资源对接等信息完全透明。五是通过“专营”——以“六助”为主的专业化运营服务,实现养老品质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链接全市386家社会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让老年人基本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保障,2021年7月至今,累计完成“六助”服务工单104.1万单。六是通过“专产”——专业化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养老产业业态好。目前,通过培育发展养老产业主体、老年用品开发主体、养老服务消费主体等措施,已形成医疗康复、康复辅具生产、适老化改造经营、智慧养老管理服务等养老新业态。

中国民政: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方面,南阳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程治敏: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一是完善机构设置,解决农村养老机构硬件投入问题。已建成24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15家乡镇级敬老院、738家村级幸福大院,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设施设备等措施,进一步升级硬件,提供助餐、助浴、康复辅具租赁等服务。二是出台支持政策,解决农村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问题。对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提供建设和运营补贴支持。对新建并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按每个床位1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按照实际运营床位,给予每个床位每月60元补贴。三是强化人才培养,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出台《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育的重点对象。建立与岗位绩效、职业技能水平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定期对农村供养服务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护理水平。

中国民政: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南阳是如何发挥这一特色优势,深度推进医养结合的?

程治敏:我们在养老服务中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市卫健体委、医保局、中医药发展局共同制定方案,加快医养一体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医养一体化服务机制。一是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共有693家养老机构植入中医药元素,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融入养老服务。二是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将优质中医药资源向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延伸,提供业务指导、医疗保障、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三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日常照护、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并利用家庭养老床位进行中医诊疗。

中国民政:请您谈谈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体会。

程治敏:我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第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南阳市坚持“四级书记抓养老”,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夯实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四梁八柱”。第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养老服务发展的保障。要坚持规划引领,根据老年人分布、结构和实际需求,做好养老服务场所和机构的建设规划,并落实相关政策和资金保障。第三,运营机构的培育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引育结合”,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整体运营能力,打造养老服务规范化样板。第四,因地制宜的特色挖掘是养老服务发展的优势。要用好南阳的气候、中医药等资源禀赋,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南阳居家养老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