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千载诗书城,文脉贯古今

2024-05-16 03:27史永厚
中国民政 2024年6期
关键词:苏祠三苏苏洵

☉ 史永厚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四川省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江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眉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眉山至今已有2300余年建制史,享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的盛誉。

在眉山的地名中,处处体现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三苏祠里,苏洵、苏轼、苏辙的诗词名篇传颂至今;纱縠行老街,“一门三词客”的故事代代流传;连鳌山间,苏轼手书遗迹引得无数游人观瞻......

三苏祠,坐落于眉山市中心城区,是一代文豪苏东坡及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的故居。步入祠内,仿佛回到了那个诗词歌赋、墨香四溢的年代,这里青砖黛瓦,古木参天,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祠内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藏有数以千计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墙上的碑刻、楹联,无不记录着他们的传世佳作与立身操守。

苏门“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儿女美好的道德追求。

三苏祠外的纱縠行老街,是眉山唯一沿用至今的宋代地名,意思是缫丝之处和蚕桑行市。北宋时期,在这条老街上,苏洵的结发妻子程夫人,为了支持丈夫发奋读书和抚育儿女,便在街上租下店铺,做起丝绸买卖,她勉夫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令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在眉山城外,有这么一座山,因苏轼的提笔而闻名于世,它就是连鳌山。连鳌山地势陂陀起伏,因其山形如鳌而得名,旁有栖云寺。

相传苏轼兄弟与学友游学栖云寺,几位意气风发的少年赋诗抒怀,到苏轼时,他用扫帚蘸黄泥写下苍劲有力的“连鳌山”三个大字。随后同父、弟进京赶考,脱颖而出,栖云寺老和尚得知后请石匠雕刻保护,这一手书遗迹保存至今,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无论是三苏祠的文化底蕴,纱縠行的家风传承,还是连鳌山的自然风光,都展现了眉山独特的魅力。眉山的地名文化,也成为这片土地孕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遗产,眉山市委、市政府把传承弘扬东坡文化作为地名管理的指导原则,对新修建的街道、公园、广场、学校、桥梁等,以三苏相关诗词、名号、居住地、任职地等命名。比如,东坡大道,源于苏轼的号“东坡居士”;栖云路,源于少年苏轼游学眉州连鳌山的“栖云寺”;文忠街,源自苏轼谥号“文忠公”;文定街,源自苏辙谥号“文定公”;学士街,取自“苏学士”和“苏门四学士”之意......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街路巷命名工作还将接续深化。在这片孕育了三苏文化的热土上,也将诞生更多与三苏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地名,继续书写眉山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苏祠三苏苏洵
聚焦三苏祠,感受千载家国情怀
谒三苏祠
漫步三苏祠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三苏家风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苏祠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关于“三苏”家风家训的几点探究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质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
“三苏”基因根植工商 传统文化润泽校园——四川工商学院打造“五位一体”“三苏”特色校园文化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