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艰辛的劳动,建造社会主义的花园

1953-08-17 02:18
中国青年 1953年24期
关键词:困难干部建设

一些问题

当前全国人民展开了学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热潮,青年们特别感到兴奋和鼓舞。许多青年在总路线的灯塔照耀下,感到社会主义美丽的花园,已不再是遥远的理想,而是正在自己周围逐渐兴建起来的现实。总路线的灯塔照出了通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青年们感到“眼睛亮堂了”“信心更足了”;总路线把青年们的工作和学习与社会主义的事业紧密地连了起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舞着青年们奋勇前进。

青年们看到社会主义就在前面,看到祖国有无限美好的前途,很兴奋,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同时必须了解,我们的国家毕竟还在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因素不断在新生、发展、壮大起来,另一方面,也还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现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还摆着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点,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要灰心失望。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有些青年,对于国家建设中的困难的一面,认识是不足的。

譬如有的青年在那里埋怨,自己刚出学校门,没有一点实际经验,就被放在领导机关审核计划、看表报,感到任务太重。有的青年到了工厂则又觉得设备太差,几部破烂机器,常出事故,生产管理也不上轨道,为什么不换些新机器呢?也有有人在为领导向志的加识和经验还赶不上工作的需要而苦恼。

有些在农村工作的青年又觉得生活太苦。“成天在穷乡僻壤,走来走去十里大山,刮风下雨,寸步难行。”“没有电影,看报纸要隔十几天,缺乏文化气息。”有人埋怨“在工地上,睡的是账蓬,有的就住在破房子里用席子挡风。吃饭、看戏也得排队”。有人说:“生了小孩没有托儿所,很困难。”

还有许多高小和初中毕考生问:“为什么政府不多办些中学让我们上学呢?”有些在职的青年干部说:“我的文化水平低,为什么不让我进学校学习呢?”有些学校里的学生嫌“教师太差了,为什么不换些好教师呢?”“校舍太坏了,为什么不盖新的呢?”

总之,青年们一方面为祖国的美好前途欢欣鼓舞,但一遇到自己的工作有困难,学习条件差,生活苦,有的人就苦恼、埋怨起来,都要求到条件好的地方去。

我们是有困难的

这些青年提出的许多“不如意的事”,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恰恰是反映了我们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还有它艰辛的一面。

为什么会没有困难呢?大家知道,我们从旧中国接受过来的经济遗产是十分落后的。生产不发达,小农经济还是“汪洋大海”。近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少,而且也还有许多是破旧的,残缺不全的,发展畸形的。我国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还没有很好地勘测、开采。在旧中国落后的经济情况下,当然更谈不上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劳动人民中文盲很多,各种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我们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建设,就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情况,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大家也都知道,我们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国,而我们所走的又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所走过的首先发展轻工业的道路,而是走首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我们所以走这条道路,是因为只有走这条道路,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强大的、独立的工业,才能巩固我们的国防,才能使我们国家很快富强起来,建成社会主义的美丽的花园。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当然,我们不是说其他方面不要发展,为了发展重工业,也必须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材,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等,但只要能够缓办的就只好暂时缓办,不可能一下子百废俱兴,不能要求一开始建设,各方面就都要马上完全改观。

我们没有建设大工业的经验,我们缺乏掌握科学技术的干部,几年来我们虽

然已经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干部,但远远赶不上建设的需要。因此,许多建设单位的干部,就不得不从领导向志起,都是从农村、部队等单位,以及新从学校毕业出来的青年学生中调来。在这种情以下,领导上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工作一时不上轨道,制度一时也不健全等缺点是难免的。刚从学校出来,没有一点实际经验的青年,其所以就要把他们放在领导机关审核计划、看表报,也是由于我们技术干部缺乏,在目前情况下,只能如此。

有些青年参加革命早,文化低,想去学习;有些青年学生,在小学、中学毕业后,要求继续深造,这些愿望当然并不坏。我们国家也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满足青年们的这些要求,人民政府曾不断地送在职的青年干部去进修,解放以来开办的学校、入学的青年人数都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国民党时代。这都是周知的事实。但无论如何总应该明白,由于国民党遗留给我们的文化教育基础差,我们今天又必须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建设重工业,国家自然不可能很快地大量开办足够的学校。就只能让一部分干部去学习,不能把建设停下来让大家都去;也不可能让所有中小学毕业生全都升学。在培养新师资、改造旧教师方面,几年来我们已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能马上要求全国师资在质量方面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因此对于教学稍差一些的教师,如果不是耐心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动辄要求撤换,那就连现在这么多学校也办不成。

我们要到“穷乡僻壤”去测量路基、筑水库,要在平地上建工厂,要在尖林山上掘宝藏;要在戈壁滩上挖油井;要在农村建立合作社,也就不免要翻山越岭,奔忙工作,就不免要在工地睡帐蓬,“住在破房子里用席子挡风”。当工厂还没有盖好,工地上有这么多工人、职员,也就免不了“宿舍挤、饭厅挤”。“吃饭看戏也得排队”。建设本身就包含着要从“无”建设成“有,从“落后”建设成“先进”,我们不但在“士敏土”“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小说中,看到苏联建设初期人们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艰苦的生活;而且也可以在波列伏依描写共产主义建设的“建设伟大水道的人们”中,看到建设共产主义的人们也还要在荒山僻壤和蚊蚋,沼泽作斗争。

解放以后,我们争取了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人民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了。但由于我们首先是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一个重工业的工厂建设起来往往要相当长的时间;就是建造好了,生产出来的是生产资料,也不能立即拿来改善生活。这就还需要我们目前节衣缩食、增产节约,不能希望生活一下提得很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重工业也就是为了根本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今天要求多享受一些,就会推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就要迟一些到来。

要建设,就必然有困难。我们要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就会更加艰苦,更加困难。是不是可以因为困难而就不建设呢,大概没有人会赞成。因此,就要求我们青年们正确地认识这些困难,并且正确地对待这些困难。

怎样来面对建设中的困难呢?

青年们首先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建设中的困难。其次,我们考虑任何问题都应从当前的现实出发。我们当前的现实就是,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在生长,我们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但是另一方面,在通向社会主义的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站在一旁诉苦、抱怨,而是应该从艰难困苦中认识到我们青年责任的重大。这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今天的现实,幻想要是能够如何如何该多好!而是应该考虑在今天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国家对自己最有好处。

这就是说:既然客观上有困难,有些干部不能进学校学习,有些学生不能升学,那就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就应该积极地参加工农业生产。既然我们国家的技术干部缺乏,不可避免地有些领导干部经验不足,有些工作中存在一些缺点,有些刚出学校的学生不得不放在领导机关,那我们就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和学习。既然国家要首先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不能要求一下子百废俱兴,不能要求马上把生活提得很高,那我们就应该自觉地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是主人翁的态度,才是实事求是,才对国家封自己有好处。如果不这样,整天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苦恼,现实不会因你抱怨因而有所改变来迁就你,但是建设事业以及个人进步,却会因你的消极而受到很大的损失。

实际上,现在很多建设岗位上的青年,正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待困难的。有一个基本建设单位的青年技术员,别人问他每天来回跑几十里路,住房又挤,感到生活苦不苦?他回答说:“生活当然得承认是艰苦的,但就是因为这里一切都还没有建设起来,条件差,才要我们来建设的啊!”鞍钢小型轧钢厂的工人们,对于日本人所留下来的旧设备和恶劣的劳动条件,也并不是满意的,但他们不是想丢开这些设备,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来改变旧有的情况,把落后的设备,改装为自动化的设备,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劳动条件。鞍钢设计处青年技术员李国恩,他原来是学炼钢的,但因设计炼铁炉的人材缺乏,他被分配上参加一个自动化炼铁炉的设计工作。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在工作中,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向老工程师学习,终于提出了很多件合理化建议,

创造了“梯形砌砖法”,为国家节约了两亿多元,而他自己也很快地掌握了业务。这种气魄和主人按的态度,才是新中国的青年对待祖国建设事业中一些艰苦条件,应有的气魄和态度。我们还看到郝建秀为祖国增产节约了巨量的财富;王崇伦在他的车床上做着一九五六年生产定额;在参加革命前只念过两年半书的齐谋甲成了科学工作者,解决了制造青毒素的“染菌问题”;史瑞芬在偏僻的乡村里精心地培养着祖国的下一代;沈蕴芬在平凡的打字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些都是代表着新中国青年先进的一面,也是主要的一面。这些优秀的青年,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条件是不是特别好,因而他们进步特别快呢?恰恰相反,王崇伦是在他的旧炮床上创造了“万能工具台”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六倍半;齐谋甲原来文化水平很低,但他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来学习,从工作中学习,在试验用石棉板解决“染菌问题”时,他曾遇到很多次的打击;史瑞芬在清水塘的小学里教书,这个小学以前的一个教员就是因为教不好才调走的;沈蕴芬也是在做有些青年不愿意做的打字工作中放出她的光彩的。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着忘我的、创造性的劳动,克服着种种困难,才在工作中获得成绩的。而他们自己呢,也在和困难作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进步。

正如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的:“只有那些不害怕困难,不躲避困难,反而前去迎接困难,以求克服和消灭困难的干部,才是优良的干部。真正的干部,只能在和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出来。”(注一)

前进中的困难一定会被克服的

我们还应该认识,目前我们国家所存在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由于我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了,劳动人民已经摆脱了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能送子弟上学了,我们才有高小毕业生不能全都升学的困难。我们不是工厂倒闭,而是要新建许多工广,才有建设工厂中的许多困难。我们是会克服困难向前迈进的。刘少奇同志在三年多以前,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困难还很多的时候,就指出过:“我们目前的困难乃是胜利中的困难,进步中的困难,而胜利与进步的本身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一切因素,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创造出必要的条件,我们就能克服这些困难。因此,我们的困难乃是暂时的困难。”(注二)

其实,我们要是把今天建设中的困难,青年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老一辈革命者所走过的艰难道路比起来,又算得什么呢?只要想起革命先辈们在被四围白色反动势力包围的几小点红色根据地中坚持斗争的情形,想起他们在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想起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再看看我们英雄的志愿军兄弟们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那种困难,还有他们那种勇敢坚韧,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愁眉苦脸地面对自己面前的一些困难呢?

总路线的灯塔已经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社会主义的美丽的花园已在日夜兴建。我们在鞍钢无缝钢管厂和大型轧钢厂自动化的操纵电钮上看到它,在松花江畔亚麻厂公园般的厂房上看到它,从国营商店川流不息的人群里看到它,在星火集体农庄堆积如山的谷堆上看到它。但这一切美丽的社会主义的花朵,每一株都是经过许多人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用点滴的辛勤的劳动栽种和灌溉起来的。我们今天还面对着许多建设中的困难,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当今天还没有托儿所进的孩子们长大起来的时候,社会主义的鲜花已经开遍了祖国,我们的生活也就完全变样了!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毫无愧色地用手指着对他们说:这座美丽的花园是我们用艰辛的劳动建造起来的啊!

注一、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莫斯科中文版,六五二页。

注二、刘少奇:一九五○年在北京庆祝五一劳动节干部大会上的演说。

猜你喜欢
困难干部建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