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艺术的光辉成就——“曙光照耀着莫斯科”剧评

1953-08-17 02:12何洛
中国青年 1953年3期
关键词:丽娜生活

何洛

“曙光照耀着莫斯科”显露出朝霞一样的人生。它祝颂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国土已面对共产主义的黎明了。每个苏维埃的公民,都在欢欣鼓舞地从事着创造性的劳动;迎接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同时,也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克服前进途中的矛盾和障碍。

全剧共分四幕十场。它以莫斯科维奇卡纺织工厂作背景,展开了先进和落后两种力量的冲突,而焦点则集中在党委书记伊万·伊万诺维奇·库列聘和工厂厂长卡碧特丽娜·安得烈夫娜·尚且娃两人之间的思想斗争上面。

卡碧特丽娜是一个共产党员,在本厂工作三十三年了。为人能干,精通业务,特别是她那废寝忘餐的劳动精神是很令人感动的。在她接手厂长的职务后,生产数字便从最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五十到达现在的百分之一百四十,而且成品既廉价又结实,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群众并不满意她,一些集体农庄的妇女写信给纺织工业部反映“你们工厂里的图案设计家眼睛瞎了吗?还是他们以为人民并不在乎自己穿的是什么呢?如果是这样,他们应当好好地学习学习”。同样,厂里的工人也感到再要生产那种三角形、四方形之类花样的布料,是有伤他们自尊的。

可是,卡碧特丽娜对于新鲜事物缺乏敏感,拒不接受群众的意见,她总是认为生产绸缎花布不是她的任务,这种货色只有家庭妇女才会喜欢,甚至她对自己的恋爱对象——安东说:“男人们不知道都碰上什么鬼啦!他们都要疯了。你是到西伯利亚去养银色的狐狸,我的党委书记一天到晚就想着漂亮的花布,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苏维埃妇女,你们怎么也不打听打听,我们有没有工夫去想什么狐狸围巾和花布衣裳呢?”

由于有这种思想,于是她只忙于老一套的“大众化”;她阻止女儿改进印染的工作;生活刻苦得像尼姑一样;在爱惰的面前望而却步。

与此相反,非常有趣的是我们还看到另外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就是党委书记库列聘。库列聘在纺织技术上不算内行,但对群众的生活是很熟悉的。首先他知道苏联人民正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遵照着马克思所说的美的法则改造世界。而莫斯科维奇卡纺织工厂的全体职工也应该各尽一分力量;同时,他知道苏联人民为了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困难的面前,都是那么信心愉快地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去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他曾向桑妮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记得有一次在炮火轰击当中,我们都躲在一个炮弹坑里。大地已经被炮火烧得焦黑。周围连一根草都没有了。我的眼睛忽然叫一朵野罂粟花给照亮了,它很骄傲地盛开在炮火当中。一点都不在乎它周围的炮火。我又看见有几个伪装起来的侦察兵也侦察到了这朵花,他们互相地微笑了起来。当时我就想:既然我们的战士能在枪林弹雨当中欣赏一朵鲜花,那就说明我们的人民不是什么硬心肠的人……。”因此不难了解为什么库列聘刚到工厂不久,便发现这里的一切问题,不难了解为什么他毫不容情地,对准厂长的保守思想开火,而且也没有放过纺织工业部的代表和总工程师的官僚主义作风。特别是他在团结积极分子,鼓励常青年团员桑妮亚·尚且娃实现其改良印染的花色方面,是起了很好的领导作用的。

不仅这样,库列聘在参加工作的革新运动中,也并没有忘记私生活的美化。他有一个甜蜜的家庭,老婆和孩子都喜好艺术。他爱音乐;也会舞蹈;除了车尔尼雪夫斯基那“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成现在”的名言外,他还经常背诵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

“明天我们将要痛饮

世界上的甜露……

把世界倾倒过来,

像倾倒一只酒杯……”

某次,当桑妮亚问他:“如果你不是一个党的工作者,你喜欢作什么呢,库列聘?”他沉思了一会儿答道:“很难说,一种职业对我来说是太少了。我爱机器,我也不反对做木匠,或者是一个音乐家。我也很愿意像马卡连柯一样,去教育顽皮的孩子。一切美丽的劳动我都喜欢。所以我才做党的工作。

这说明库列聘的兴趣和修养是多么地宽广而深厚;他的理想和意志又是何等地纯朴而崇高。他活像一面镜子,非常清楚地照见了卡碧特丽娜所缺少的是什么。她缺少什么呢?缺少库列聘似的思想,缺少库列聘似的实际。也就是说她既不懂得生活,又不了解群众。因此,她落在时代的后面。

譬如拿生活来说罢,卡碧特丽娜的生活圈子是很狭窄的。三十多年来,她除了关在工厂里,忙于所谓“大众化”的生产外,似乎就很少注意到别的事情。正像她自己所说:“……真是什么都没工夫!没工夫注意到我女儿长得多么大了。没工夫注意到我自己快要变成老太太了。白天夜里,夜里白天,这就是一个工厂厂长的生活,真要命!”这种作法,显然她把生活与劳动简单地划了一个符号。她不懂得怎样支配生活,怎样享受生活,也就是说不懂得从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而把理想变为现实,就是所谓美化生活的法则。不错,她也说过自己并没失掉生活的美感,但美的生活,她却认为那是将来的事情。

至于群众呢,她也接触得有限,而且也是不深入的。在了解群众这个问题上,她以为能数出每个工人的小名,并参加过他们很多人的婚礼,就算难得了,而不知真正对于群众的了解,是在弄清他们的思想、感情、希望、要求、才能、智慧、从而帮助他们发挥共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及其思想斗争的展开,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主题意义的深刻,题材运用的宽广,而且在艺术的表现方面也是异常成功的。

第一,从人物的刻绘上来看。例如威列聘和卡碧特丽娜的性格就很鲜明突出。库列聘在改进工厂的工作;帮助桑妮亚理想的实现;关心卡碧特丽娜的生活;祝贺她改正错误后各方面的开展;都是很热情的。但当他思考问题以及在受到别人打击的时候,态度却很冷静。他对于自己的主张印岗位是有自信的,但却真诚地表示在技术上面向卡碧特丽娜学习,并与桑妮亚分担失败的责任。从他一方面批评小儿子的吵嚷,并告诉女工妮娜在玩的时候不必去想工作,一方向又赶快安慰二人,以及从他信任刚来工厂学习印染的桑妮亚一定有所作为,但又很好地去了解她,督促她,鼓励她看来,库列聘更是一个严肃而又亲切,大胆而又细心的人。可是卡碧特丽娜呢,人倒忠诚、朴实、坦白、痛快,但她却拒不接受群众的意见;嘲笑库列聘不懂技术;炫示自己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一百几十的成绩;怕女儿听到她和党委书记的争论;对恋人当面满不在乎,写了信却又不敢投递。这些都说明她的固执、高傲、自尊而又自卑。

再如桑妮亚,她是库列聘思想的很好的体现者和继承者。无疑,她在剧中所处的地位相当重要,而且也是写得很不错的。在第一幕的第一场,她就和许多青年男女,像春天的燕子似地,飞到人们的面前。她歌唱曙光,歌唱生活,声音比谁都来得响亮。她是新时代的报晓者,一颗最理想的幼芽。我们看到她对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多么地热爱啊;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天起,她就浑身是劲地投入了人生的战斗。她违反母亲卡碧特丽娜要她继续升学的愿望,而到工厂去作印染工人。在祖母阿格丽皮娜的鼓励,老印染工安妞达的帮助和党委书记库列聘的领导之下。她对改进印染的花色是满怀信心的。通过这一工作的改进,在反对保守思想,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斗争中,实际上她起了先锋的作用。桑妮亚的性格是很可爱的,它晶莹得像发光的宝石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到处寻找美丽的图案;虚心地向人请教,虽然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却更坚定了她的决心。她对待爱情的问题,是严肃而纯真的,只在理想、事业的完成上共过甘苦的人,才配与她分享那甜蜜的果实。

这儿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还善于从很小的动作或简短的对话中,表现出本质的意义来。例如库列聘受到打击后回家,在苦恼的沉思中,一听孩子们的音乐声,便马上转为愉快。卡碧特丽娜呢,气走了恋人,却又偷偷躲在窗内目送。当桑妮亚第一次印染花布失败时,新官僚主义者——总工程师司那奇柯夫斯基对她说:“……只要把这件事当做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就得了。”她严厉地回答:“我不能把我的失败嫁在别人的身上,这是我的失败,不是别人的。”

由上所述,可见这三个人物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典型性的。只是在集中的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巳。

桑妮亚代表新生的力量,她有最美好的理想。她懂得“党就是斗争”,因此她能深入实际生活,站在斗争的前面,用创造的热情和才智,使党的事业得到发展与成功。显然,从青年团员——党的助手这点来看,她就是一个范例。也即是说在她的身上,是把青年团员优秀品质集中体现了,虽然这些东西还不坚实、壮大,但她的发展前途是无限的。

卡碧特丽娜,本质也很好,她们一家三代,可以说都非常坚强,这从她对工作的努力,不轻易苟同别人的意见,但一经了解自己的错误后,便马上当众批判并很好地加以改正看来,就可证明。问题只是她那种落后于现实的保守思想和某些性格上的缺点,在今天苏联人民中,虽然不带很大的普遍性,但却也是一种易犯的和不能容忍的毛病。因此她便成为一时的斗争的对象。

至于库列聘呢,不用说更是一个完整的典型了。特别是从党性的角度来看。例如卡碧特丽娜和他谈到做朋友的问题,他说:“好,我们来做朋友吧,可不是和平共居的朋友,我们要斗争。只有斗争,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卡:“骄傲是要失败的!别忘了,是党把你分配在你的职位上的。”库:“这正是我所骄傲的。党给了我这个任务,我尊重这任务。”这说明他的立场和原则是掌握得多么地稳!并且我们还看到他把这种坚强的党性随时贯彻在工作中,以及对别人的教育中。其次,他对任何工作都感列热爱而不是从个人的名位、得失来加以选择,这也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行。

此外,如阿格丽皮娜对于工厂的热爱;关心群众的生活;反对女儿的保守但又不愿她在群众大会上去承认错误丢脸;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对于卡碧特丽娜以及袒护她的那个旧官僚主义者的部员,一批评,一撤职的不同的态度;美术学院院长、老教授里灼夫的热忱有余而冷静不足;——都在人物的性格、作风上赋予了一定的特色。

第二,从历史背景的展示上,作者也是费了一番匠心的。一开始,就以卡碧特丽娜的家庭生活与室内的陈设,来显出姥姥阿格丽皮娜(旧俄革命时代,高尔基所写小说《母亲》中的母亲型),母亲

卡碧特丽娜(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保卫者),女儿桑妮亚(共产主义社会型的青年)三辈人所走过并正在走着的道程。这不仅使人看到了苏联历史社会的发展和今天时代的特征,而且也使人了解到自由的鲜花和幸福的果实,得来是颇不容易的。是值得异常珍爱的。正如老人阿格丽皮娜所说:“要常想起旧的事情,新的事猜才能显得更美丽。”

第三,在社会环境方面,作者又把我们的视野,从工厂、家庭扩展到了农庄、学校。在这些一地方。桑妮亚从民间的和古老的编织物中,找到了美丽的图案和花色,以及指导美术设计的真正的专家。从而使自己的,也是集体的事业得到成功。更加重要的是作者藉集体农庄组长的口,介绍了什么是联系制度。这个联系制度,是建筑在每个公民高度自觉的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热情上面的。它就像一条坚实的纽带,要把苏联所有的人,每一个生产部门,都紧密地连接起来,而变成一座庞大无比的工厂。也就是说这个联系制度是很普遍深入的,简直不知它从那儿开始,到哪儿结束,正如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集体农庄的组长里灼夫所说:“假使每个在这个联系制度里工作的人,都认识他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而且都知道生产最好的最美丽的产品,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什么了呢?”伊果儿答:“共产主义!”

第四,关于事件的穿插,也很不错。在第一幕第一场,随着卡碧特丽娜的家庭而出现的,是以桑妮亚为首的一群刚从中学毕业的青年。他们互相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对于祖国和领袖表示无限的忠诚与热爱;在狂欢之夜,不眠不休地纵情高歌:

“让我们生活的时光,

像波浪一样地奔腾,

我们知道幸福在前面等着我们,

在这青春的年华,充满了愉快的劳动,

一颗赤诚的心跳跃在胞膛。”

这种热烈的气氛,不仅温暖着老人阿格丽皮娜的心,鼓舞了苦恋者安东的勇气;而且在全剧的开始就使人强烈地感觉到那共产主义的曙光,的确已照临到苏维埃的国土了。这年轻的一代更是多么地幸福!好像只有他们,只有那些朝气蓬勃的人,才配痛饮那“世界上的甜露”。把这一场和第二暮的第一场——莫斯科运河河岸人们郊游时的欢乐,以及第四幕的终场——以库列聘为首的来宾们祝贺卡碧特丽娜一家三代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得到开花结果的情况合起来看,不难了解作者放进这些插曲的用意,就在于加强全剧歌颂苏联人民,歌颂苏联生活的色调。同时,也就告诉我们,这种生活的美满与人民的进步是互为因果的,继长增高的。

第五,在表现的手法上,也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关于库列聘和卡碧特丽娜的思想斗争,也可以说是剧情的中心线索的展开。在第一幕,完全集中在口头的争论上,从而介绍了他们思想的基本情况,双方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以及有关的人事。这样便旗帜鲜明地从第二幕直到第四幕,更在广阔的视野上,围绕着桑妮亚的改良印染花色的活动而照明了两者的谁是谁非,得失成败。因此,虽然事件错综交杂,头绪却一丝不乱,同时把斗争的重点放在行动方面,更显出党的也是库列聘的领导思想,是非常确实而有力地得到了彻底的胜利。

二、就是对于开会,尽量避免正面的表现。如库列聘第一次召集的积极分子会议,用花园中人们的争论来代替了。第二次召集的动员群众及厂长的检讨大会,用场后少数几人的谈话来说明了。还有美术学院的会议场面,也是从邻室来暗示的。这与我们的许多作品中,常常非在正面用会议来解决思想问题不可的情况柏比,真是巧妙很多。

的确,“曙光照耀着莫斯科”,是剧作艺术上一个光辉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它学习到很多的东西。首先在思想性上,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最好的人生观,以及怎样去实践它。这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譬如对工作的态度,有些同志常从地位、兴趣、待遇、环境以及其他个人的打算来考虑问题,但我们看一看库列聘是怎样呢?又如对学习的态度,有些青年,把学习的范围看得太窄。总以为看书、入校才算是学习,而不知从生活,从工作中去学习。同时,学习又不会钻研,学得的东西也不能很好联系实际。但我们看一看桑妮亚又是怎样呢?还有,在对整个生活的态度上,有些人也是不够正确的。他们把生活圈子局限很小,眼光非常狭隘,不是抱怨生活,就是苟且生活。不是把美化生活单纯当成享受,就是不会在生活中去寻求乐趣。一句话,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创造、生活,从而来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也是应向库列聘和桑妮亚举习的。

其次,所谓联系制度,也就是指最深入最普遍的集体主义,这对我们也有相当的启发。我们其所以要很好地工作、学习、生活,也就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地,能更多地贡献出力量来把整个社会搞好。因此我们不能“独善其身”,而要“兼善天下”,首先就得把周围的同志和全国的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向新社会共同前进。

同时,为了保证个人的进步和集体事业的发展,我们还一定要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也就是说要像库列聘那样谦逊地去分担下级的责任并坚决与别人的错误作斗争;像卡碧特丽娜那样,在发现了错误后就要自我检讨,勇于在行动中去改正。

再就艺术性来说,这个剧本给我们的启发也是很大的,这主要表现在社然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上。我们看到作者对于人物的刻绘和事件的处理,都找不出一点概念化和公式化,而且他是以最大的热情和想像,把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很好地结合了的。特别是从表现新型的模范人物方面总是刻绘得那样美好、完整,而在介绍落后人物的时候,又不是把缺点都集中在一个形象上,这都反映出今天苏联的现实社会所充盈着的是多么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而真正的坏蛋,是很少遇见的。就是有,那也只是极其个别的地下老鼠而已。总之,通过这个剧本,我们获得的教益很多,我们应向作者致以衷心的敬意。

猜你喜欢
丽娜生活
丽娜爱蔬菜
丽娜认钟表
千万别去闺蜜家
四只老鼠和一只猫的故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回家的路